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士给予12个月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康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布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干预组病人的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干预前提高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的潜能,提高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上下肢肌力水平、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6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人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上下肢肌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干预后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分别为2.81分±0.52分、3.43分±0.5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032、4.187,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7.61分±1.45分、78.69分±20.8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5、10.932,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提供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病人上下肢肌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3.
石霞  刘玉玲  韩献军  王雪梅  侯玉 《护理研究》2011,25(14):1241-124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评分,于干预12个月后由小组成员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的复发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服用依从性、疾病复发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护理中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及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21.7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接受节律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日常生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分别对两组病人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脑卒中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入组时、6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价病人认知障碍的康复情况;入组时评定病人的语言功能障碍,6个月后评定病人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月后FMA评分、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病人运动、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实施西医康复护理对策,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膳食调节以及穴位按摩护理。评价两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1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4例首发脑卒中出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干预组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病人入组时及1个月、3个月时: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结果]两组间FIM、DIS评分比较,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分值升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依从率(68.88%)高于对照组(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病人延续护理实践中家庭功能的开发与应用效果。[方法]将出院的122例脑卒中病人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病人的家庭功能加以开发和应用,对两组干预后的家庭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病人干预后的家庭功能评分、NF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FMA、MMSE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院外康复病人的延续护理实践中对病人的家庭功能加以开发与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该类病人的家庭功能、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姜娜  胡还甫 《护理研究》2013,(28):3127-312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一2012年4月入院的12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康复组病人进行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及常规护理;分组时和2个月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2个月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及常规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入院后3d给予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易FMA运动能力评估方法在病人入院第3天和1个月时评估病人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FMA运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桂兰 《全科护理》2015,(4):332-33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整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病人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活动能力(AD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整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NIH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SIS评分显示,病人在手功能、行动能力、力量、日常生活能力、交流能力、情感、思维与记忆、社会参与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脑梗死后的继发损伤、促进整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抑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抑郁病人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抑郁病人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6.
潘素兰 《全科护理》2012,10(32):2977-2978
[目的]探讨统筹康复管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从入院到出院并延伸到家庭的康复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统筹康复管理影响脑卒中病人的远期疗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出院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病人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9.21分±2.70分、63.84分±6.92分、67.86分±5.48分和8.47分±0.8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2分±5.92分、43.40分±4.98分、55.21分±3.24分和6.63分±1.63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0.40分±2.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77分±2.68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遗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康复治疗的中风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4%(χ~2=7.180 3,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病人在西医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授权理论在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病人运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授权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式运动康复能帮助病人出院后实施自我康复管理,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