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推拿组,每组患者32例。3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推拿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易化组则增加易化技术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仅增加易化技术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包括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 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患者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推拿组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分别为(48.13±15.0)分、(79.25±15.12)分和(1.49±1.34)分。推拿组和易化组治疗后以及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肩痛并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3d~7d后进行康复护理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Brunnstrom、FMA、MB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FMA评分、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配合头针治疗,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效果评定,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FMA、UEFT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周  施加加  徐雄伟  郭靖 《中国康复》2016,31(3):174-176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矫形按摩(OM)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伴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OM联合MET技术,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项、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峰与肱骨头间距值(AH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以及AHI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矫形按摩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有效地缓解脑卒中患者肩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7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接受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定及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评定病人的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指标;治疗后评定治疗依从性.依据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98.51分)分为低分组(<98.51分,56例)和高分组(≥98.51分,51例),统计分析两组FMA、MB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低分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和依从性总分均明显高于高分组;两组病人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低分组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也明显高于高分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MBI各分项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低分组的排便、修饰、如厕、进食、活动、穿衣等评分和MBI总分也明显高于高分组(P<0.01或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 63±7. 64)分]和BI评分[(69. 61±9. 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 52±13. 61)分,(56. 25±11. 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时老年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3d~7d后进行康复护理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Brunnstrom、FMA、MB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乐华 《全科护理》2014,(24):2229-223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分析。[方法]将住院的112例PS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M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前HAMD、MBI、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PSD病人的抑郁情绪,促进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被动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给予手法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同时进行想象足背屈和手法足背屈训练,连续训练6周;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病人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能促进患侧下肢的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感智能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因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1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情感智能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干预前后的两组病人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和采用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运动功能评分情况、ADL量表评定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ADL量表评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感智能干预能增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对康复锻炼的坚持和应对事情的自信心,能增强病人上肢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改进其生活习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康复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75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5)和对照组(n=25)。三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和B组分别运用两种贴扎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A组和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A组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同的贴扎方法,疗效不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护理中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及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21.7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接受节律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日常生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晶 《护理研究》2009,23(7):1733-1735
[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7例急性脑卒中缡人接受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定及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评定病人的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指标;治疗后评定治疗依从性。依据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98.51分)分为低分组(〈98.51分,56例)和高分组(≥98.51分,51例),统计分析两组FMA、MB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低分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和依从性总分均明显高于高分组;两组病人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低分组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也明显高于高分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MBI各分项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低分组的排便、修饰、如厕、进食、活动、穿衣等评分和MBI总分也明显高于高分组(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安莉  甄景  崔保玲  王杏微 《护理研究》2012,26(14):1328-1329
[目的]探讨全桥运动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和全桥运动方案训练组(B组),A组采用常规的双桥、单桥运动训练,B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对桥式运动增加了内容、时间和次数上的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由专人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B组评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桥运动训练方案较常规运动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激励护理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并依据随机抽签法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激励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持续干预4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结束时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版Barhtel指数(MBI)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4周后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的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脑卒中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入组时、6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价病人认知障碍的康复情况;入组时评定病人的语言功能障碍,6个月后评定病人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月后FMA评分、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病人运动、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