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及Maslach倦怠量表对山西省吕梁市二级、三级医院的293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139.770±17.289)分,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结论]护理管理工作者应鼓励护士积极从业,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2.
李芸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7):2668-2672
目的 探讨互联网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护士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PIVAS护士32名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护士行互联网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比较入组护士干预前、干预后知觉压力、职业倦怠感、职业获益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PIVAS护士知觉压力量表(PSS)总评分、职业倦怠感量表(MBI-HSS)总评分、中文版心理健康问卷(GHQ)评分较培训前下降,而干预后PIVAS护士职业获益感高于干预前,各项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能有效减轻PIVAS护士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感,增加护士职业获益感,有利于护士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朱玉芬  毛冰佳  张繁 《全科护理》2020,18(17):2159-2161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分析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2017年10月—2018年8月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Maslach倦怠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及职业倦怠水平,并分析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144.2±3.9)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管理决策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入挖掘护士职业益处,改变护士职业认知评价,由此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缓解职业倦怠,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aslach倦怠量表和自行研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74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45±17.25)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的31.6%、13.1%、9.2%的变异。[结论]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士专职夜班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合理、科学的护士岗位设置模式。[方法]选择5个病区实施护士专职夜班,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测量专职夜班前及专职夜班后6个月护士执业倦怠情况。[结果]专职夜班前后护士感情耗竭评分及工作成就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人性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护士专职夜班的排班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症医学科护士心理资本、获益支持对工作倦怠感的影响,旨在为制订改善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职的8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NPPBS)以及汉化的职业倦怠感量表(MBI-...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展提升职业获益感水平的干预研究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便利选取河北省保定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83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及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7.99±18.68)分,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分为(82.45±9.89)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目前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及月收入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获益感呈正相关(r=0.425,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一般资料后专业自我概念中的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技能及领导均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其可以解释职业获益感总变异的19.3%。[结论]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处于中等偏积极状态,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均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信支持下的自助培训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入职护士70名为研究对象,接受微信支持下的自助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培训内容的具体指导,新入职护士在干预前、后(1个月)自评完成护士职业获益感与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总分和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140.79分±7.51分和124.90分±9.47分,均优于干预前(130.76分±9.04分和116.24分±6.81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获益感和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也有所提升(P0.05)。[结论]微信支持下的自助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与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全科护理》2020,18(20):2566-2568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联合系统性压力管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条件的ICU护理人员37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知信行模式联合系统性压力管理对其干预10周,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干预前后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知信行模式联合系统性压力管理进行干预后,ICU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联合系统性压力管理能有效缓解ICU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及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心理治疗资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为期8周正能量激励、团体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以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评分、职业倦怠感水平低于干预前(P均0.05);护士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干预能降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缓解职业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陆勤  潘素群  张洁 《全科护理》2020,18(21):2711-2713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应用于缓解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效果。[方法]选取科室17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2月起实施压力管理干预,比较压力管理干预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压力管理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工作心理改善程度评分与管理办法认可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管理在改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与工作压力情况方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现状,探讨护士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组织承诺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职业倦怠量表、职业认同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对某市二、三级甲等医院的293名护士进行调查,并行相关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79~165(139. 77±17. 289)分,呈中等水平,护士职业认同、组织承诺、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得分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构成正相关(P 0. 01);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的疲倦感、对工作冷漠感得分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构成负相关(P 0. 01)。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多渠道、多方法改善护士职业倦怠,强化职业认同,提升组织承诺从而提高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徽省男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与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400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获益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倦怠感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安徽省400名男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4.48±17.48)分,心理资本总分为(101.04±20.39)分,职业倦怠感总分为(45.09±14.51)分。是否获得专科护士证书、是否值夜班、是否参与危重患者护理及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是否兼任质控、临床教学、科研的男护士,其职业获益感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获益感总分与心理资本总分、职业倦怠感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67(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专科护士证书、夜班、参加危重患者护理、职业倦怠感水平、心理资本水平是男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可从男护士职业获益感主要因素着手,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在职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认知行为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及职业倦怠感量表对30名P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认知行为水平对PICU护士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影响。[结果]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为(12.25±2.85)分,职业认同感总评分为(3.24±0.52)分,职业倦怠感评分(112.25±4.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感、总体职业认同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职业倦怠感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ICU护士认知行为与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护士认知行为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能让护士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赵伟  曹影 《全科护理》2016,(30):3142-3145
[目的]探讨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认同感量表、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MBI)量表对40例CCU护士及50例心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科室护士职业认同感量、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情况,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CCU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的关系。[结果]CCU护士职业认识评价、职业社交技巧、职业社会支持、职业自我反省、职业挫折应对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CU护士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应对方式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CU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个人成就感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CCU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去人格化、情感耗竭维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CCU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较心内科护士低,与其消极的应对方式及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有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CCU护士职业认同感而促进其积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依恋类型与工作倦怠关系,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安徽省13家三级综合医院的672名临床执业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测评,分析不同依恋类型护士工作倦怠情况。[结果]临床护士依恋类型中,安全型占32. 7%,恐惧型占26. 5%,冷淡型占24. 3%,专注型占16. 5%;不同依恋类型护士工作倦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依恋类型对护士职业倦怠有影响,可根据不同依恋类型对护士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降低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的影响,为管理者制订稳定护理队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与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对29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与留职意愿均呈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获益感与留职意愿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3个维度中,职业实惠、职业价值是影响留职意愿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留职意愿有显著的正性影响作用,提高职业获益感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留职意愿。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职业获益感对护士的正性激励作用,加强对护士职业认知评价干预,引导护理人员客观梳理并切实感受自身职业获益,通过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来增强护士留职意愿,促进护理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士长人本化管理干预对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管理,观察组给予人本化管理干预.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1]进行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了3个分量表,分别测量:情绪疲溃感量表(EE)、去人格化量表(DP)、个人成就感量表(PA).结果 干预前,两组精神科护士EE、DP、P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本化管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EE、D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长人本化管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从而使精神科护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