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祖国医学在养生学方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养生庆包含起居、饮食、运动、情志 事、药膳多方面,从日常生活入手,才能达到延年益寿,防病抗衰之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养生与抗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国医论坛》2008,23(2):46-48
抗衰老问题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宇宙中有规律的生活,不衰老不死亡是违反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医学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是自然死亡的,而是自杀死亡的!刚看到这句话时,我还以为这位医学博士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待看完全文后,才明白他说的意思是,很多人本来可以活过百岁,但由于沾染了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结果使得这些人的寿命也就大大缩短了。如此说来,这位医学博士说的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冬藏秋冬养阴等中医养生角度出发,阐述了暖气病的产生机理,并分析了冬天使用暖气的弊端,最后,笔者抛砖引玉,从重视个人内在(包括饮食起居、精神活动、体育锻炼等)调护和改善使用暖气的环境两方面提出了预防暖气病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正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11):31-31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首篇载,黄帝问于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相似文献   

6.
张雪然 《国医论坛》2008,23(3):10-11
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好的状态。要做到健康,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遵循养生之道。养生,又称养性、摄生、颐养等。中医药自《内经》以来,许多医家和医著对此都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面临亚焘康及老龄化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更加迫切,"中医养生热"经久不衰。然而中医养生传播中出现了一些夸大其辞、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常理等"假丑恶"现象,引起老百姓无所适从、失望甚至反感。为此亟需给中医养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还中医养生"真善美"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传播内容的"真"加上中医养生传播形式的"美",就能达到中医养生传播效采丽"善"。中医养生之"真"既有科学之"真",又有人文之"真"。中医养生科学之"真"表现在中医养生学的科学性上。虽然中医脏腑、经络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器  相似文献   

8.
9.
郝晓晓  朱方石  王小宁  陈炯华 《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中医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医药膳的渊源,“健则益寿、病则御疾”的作用,“三因制宜,科学施膳”的原则及中医药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其在“治未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知明敏感——再论中医养生保健之“六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庆茂  张舒雁  罗小平  龚山平 《光明中医》2011,26(11):2171-2176
本文借用中医"君臣佐使"的框架对养生保健的"饮食、冷热、劳逸、阳光、空气、情绪"六要进行探讨,并提出要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知明敏感"的机能,针对个人具体情况实践"六要",方能达到自我保健、延年益寿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倒春寒饮食在“倒春寒”的天气里,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大作用。由于气候的突变,致使患病的增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一般老人或原来患病的,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小孩,则更多表现为各种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才把医学分为保健(养生)、预防、治疗和康复医学四类。中医养生学,早在1700多年前就列在《内经》的首篇《上古天真论》。以后历代虽有不少专论,但养生学始终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专科。为全面振兴中医学,把养生列为分支学科,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子午流注(Meridjan Flowing)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的关系,反映人的生活习惯应顺应自然规律。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更替、环环相扣、十分有序。中医认为“因天之序”,就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序而动,才能有利于身体的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则生病,顺应者才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5.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2,27(1):47-48
笔者近日拜读了温长路先生的从中医西化到中医化西一文(见8月26日《中国中医药报》),受益匪浅.温先生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褒扬和热情宣讲令人感佩,他提出的变中医西化为化西的愿望也是好的.然而,对于他说中医西化问题至今无法定论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愚见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现已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位主在脾肾,以气阴两虚兼有瘀血痰湿为主要病机,是一种衰老导致的病理状态,从脾肾功能与衰老的关系出发,以“补二天,抗衰老”为原则,在益气养阴,活血化湿治法基础上,补益脾肾,固摄涩精,以期防止早期糖尿病肾病病程发展,延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医扶阳养生主要包括温补阳气、疏通阳气、固藏阳气等,旨在调养人体的阳气,以达"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健康长寿。扶阳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实施扶正祛邪、治未病的有效途径。扶阳养生主要适用于阳气虚衰之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探讨了"求本"观在中医养生学的体现,以期对中医养生学本质的认识有所助益。认为中医养生学的"求本"观,以人为中心,并依据个人不同特点,以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生理机能水平、生命质量和长度为价值取向,以追求培养巩固人体"生生之气"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阴虚体质是相对阴液不足(水亏),因此阴虚体质会常见不润燥涩、内热上火之象。一、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干"、"躁"阴虚体质,通俗地说,就是体内少水,阴分不足。少水会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缺乏滋润,二是火会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痰湿体质的形成与生活方式关系最为密切,也是酝酿生活方式病的一个最大温床和土壤。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发胖,产生“三高”和代谢综合征。如果不好好调整,会给身体带来无尽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