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宾 《新中医》2019,51(7):57-60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麻黄附子甘草汤条文及对方中麻黄、附子、甘草的认识入手,结合条文内容及前人研究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进行深入探讨。在质疑麻黄归经、散寒等作用的基础上,对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病机及作用进行分析。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病机为肝胆枢机不利,中下二焦(即少阴心肾、足太阴脾)不足,外感风寒循经入里,方中甘草敛降浮阳,炮附子温补下焦,麻黄宣散肝胆气机,促阳气外达以祛风寒。本方的作用关键在于散寒不伤正气、敛降以防虚浮。通过对方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探索,深化了对经方以及对应条文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刘殿池主任医师,师从名医王大经,从医40余年,精通内科杂病,尤擅于治疗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疾病等,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辨别精准,遣方用药轻灵。结合脏腑六经辨证,以少阴虚寒为基础,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糖尿病。1 少阴证与糖尿病《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三阴病[1],因其阳气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1].本方由麻黄、甘草、附子组成,由原文中可看出,张仲景应用本方时,是先煎麻黄,再下附子、甘草.其中附子并未先煎,尤其附子的炮制方法是“炮”[2],与当今临床习用之黑附片不同.由条文可知,本方用于少阴病初起,病情较轻.结合少阴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 ],可知本方之证当见精神萎靡、嗜睡,脉微细.但在少阴提纲证下一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63条及162条原文涵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制方原理及有关证候表现,说明风寒之邪由表传里(表邪尽)、化热(热不甚)羁肺、肺失宣肃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因病机;清透肺热治本因、宣降肺气治标症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喘"、"无大热"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5.
少阴病少阴病分表里两证,表证为里虚挟表,亦即少阴与太阳同病,其中并有表实和表虚的区别;里证之中又有阳虚、阴虚和阴阳两虚的不同,必须细辨。表证少阴表证为里虚挟表,也可以说是少阴与太阳同病。但其中有表实和表虚的区别,表实如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表虚如桂枝加附子汤证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从少阴表证诊治急性荨麻疹的经验。认为该病发作时以实热证多见,但亦有不少患者表现为虚寒证。治疗以少阴表证理论为指导,温阳解表为治则,方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迎来 《陕西中医》2001,22(3):180-181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301条、302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为温经解表剂,均用于少阴(心肾)阳衰兼风寒表证,少阴太阳并治者。两者区别是前者用于表邪较重之症,后者用于病情较轻之症。 本方为张仲景治疗邪在太阳、病在少阴,标实本虚之证而设。临床上对于本方的应用,只要抓住辨证要领,灵活加减,可扩大治疗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 内伤失音症 杨某,女,45岁,教师。1…  相似文献   

8.
1温阳解表法 本法由温阳药与辛温解表药组方,适用于阳虚外感证,代表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再造散。现代医学多用于治疗时行感冒、过敏性鼻炎,各种肾炎、肾病等属阳虚外感证者。  相似文献   

9.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方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等7味药组成.此方可视为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之桂枝去芍药汤与主治"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功能温阳散寒、顺接太阳与少阴,尤对假热真寒、表热本寒之证有效.此类证型在肿瘤患者中并不鲜见,现结合病例将我们运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少阴病中的权变治法,少阴病本多禁汗、禁下,但疾病的发展过程无常、变化多端,然又有301、302条使用可汗法,320条使用可下法,及318条阳郁至厥证。对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四逆散证等四大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理、方药组成进行详细的探讨少阴病常法中言其变之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最高之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处用到了发表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治疗黄疸病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肺热喘证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及治疗水气病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中,使用发表的方法宣透邪气,调和里气。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的治则即源于仲景这种"从表求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论及少阴病的条文共45条,从第281条到第325条,现代教材根据历代医家的注释,把少阴病分为主证(分为寒化证与热化证)、兼变证、疑似证、咽痛证。从伤寒论的原貌出发,结合相关条文及多方医家之言,提出少阴证本证为心肾阴阳虚衰外感表邪,主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甘草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真 《河南中医》2000,20(6):10-11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甘草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甘草温经散寒缓急止痛。该方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表邪,为表里双解之剂。麻黄虽为发汗解表通调水道之峻品,今改附子为君,则无过汗亡阳、尿多伤阴之弊。三味配伍,可温可散,可表可里,可通可利,可升可降。以药测症,对于阳虚寒盛、水不化气、表寒湿阻等症,投之多能取效。现将临床运用体会简述如下。1疼痛 本方证之疼痛乃肾阳衰微,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表;卫阳不布,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等原因所致。临床常见:痛无定处,夜晚尤…  相似文献   

16.
麻黄细辛附子汤由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细辛(二两)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少阴感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此方为扶阳解表散寒之剂,补散兼施。少阴病为阳气虚寒之证,若始得之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因此需用温阳解表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专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症而设,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根据临床报道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治疗数十种病症,笔者跟随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学习,刘康宏副主任医师对临床所遇案例口传心授,现分析刘康宏副主任医师疗效确切之临床病案,于诸医家共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与雷火灸联合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但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甘草汤联合雷火灸治疗荨麻疹效果较好,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风团、红斑等症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相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巧莹  于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68-1269
《伤寒论》《温病学》《景岳全书》中含有附子的方剂有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等.古人通过调整附子的剂量和配伍方法,扩展了温里剂附子之功效.附子能补火助阳,治疗阳虚之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是治疗生命垂危之亡阳证的主药;附子辛热温通,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临床多加减应用于寒湿阻于经络,周身骨节疼痛.且用于寒性阴疽,漫肿不溃以通经除湿,广泛应用于湿温之证.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湘潭市房产局卫生所(411100)彭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烧附子一枚”组成。本方原为少阴伤寒而设。其证外涉太阳,内连少阴,用温经发汗之法以表里两治。此方温...  相似文献   

20.
罗陆一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证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施治,典型病案,体会4个方面对罗陆一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进行了论述。罗陆一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其根本在肾,主要病机为心、脾、肾阳气虚弱,以肾虚为根,在阳虚的基础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痰阻、寒凝等之标证,据此制定了"温通心肾"的治疗大法,以"伤寒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