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路径在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2013年4月院前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急救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速度、诊治等待时间、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医患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急救路径提高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医患满意度,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路径在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2013年4月院前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急救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速度、诊治等待时间、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医患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急救路径提高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医患满意度,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3年3月,按入院先后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如伤情判断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实施早期有效的救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后,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生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可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使护士的工作更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批量颅脑损伤病人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150例批量交通颅脑损伤病人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42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从接到报警至急救团队抵达事故现场的时间、现场停留时间、从现场返回医院的时间及病人入院24h内呕吐、躁动、二次损伤、昏迷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从接到报警至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及事故现场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入院24h内呕吐、躁动、二次损伤、昏迷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路径能缩短批量交通颅脑损伤病人获得救助的时间,并能降低病人入院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朱福君  杜平  何垚 《全科护理》2012,(16):1493-149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及预后评价。[方法]对1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急救。[结果]138例病人在30min内得到救治,抢救脱险132例,死亡6例;14例病人在30min~60min内得到救治,抢救脱险4例,死亡10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医护合作模式在抢救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抢救的37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应用优化的医护合作模式进行救治,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急诊抢救室救治的33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急救模式,比较两种工作模式在病人就诊至手术时间、就诊至住院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就诊至急诊手术时间为57 min±18 min、就诊至住院时间为49 min±20 min、抢救室滞留时间62 min±19 min,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17 min±23 min、94 min±17 min、103 min±22 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优化后的医护合作模式抢救的颅脑损伤病人能在最短时间手术,能在最短时间入院救治,可缩短在抢救室的滞留时间,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陈尹 《全科护理》2020,18(14):1727-172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2017年12月)及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各45例,对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救治模式进行急救,观察组应用院前急救模式对病人实施救治。比较两组病人救治效果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20"接警时间、指派急救站时间、接受任务至出诊时间、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间及病人送至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提高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救治效率,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救治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佘东 《全科护理》2015,(7):630-63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急救的快速反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院前、院内急救处理资料,总结快速有效的救治对策。[结果]病人现场死亡3例,到达急诊医学科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均由绿色通道安全送往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反应对策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69-3870
目的研究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开展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例数以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随饥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护理程序绿色通道实施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急救时间、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自来诊至完成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自受伤至来诊时间观察组略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式的选择和护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为对照组,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包括建立微信交流群、电话回访、成立延续护理门诊、成立"神脑俱乐部"等方法,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46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时间与急救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医疗费用,从而有效提高急救患者的生存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温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亚低温联合A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温监测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亚低温联合膀胱温监测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4.17%(2/48)较对照组16.67%(8/48)低(P0.05);观察组对急救模式满意度93.75%(45/48)较对照组79.17%(38/48)高(P0.05)。结论: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救治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院前、院内急救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还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7—12月救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救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程有效的急救优化护理配合,可以有效缩短重型脑外伤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苏莹  杨扬  李晓静 《全科护理》2020,18(6):716-719
[目的]观察流程再造优化在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入院时间的影响,为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电话接诊152例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出诊-院前急救-急诊分诊-绿色通道入院治疗,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医院电话接诊149例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经流程再造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成功率、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病人入院时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静脉溶栓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措施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病死率、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实施早期静脉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流程再造优化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病人从发病至施救的时间窗,提升急救效率,使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超早期冰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手术、综合治疗。实验组实施超早期冰敷,对照组在38℃以上实施冰敷。[结果]观察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容易控制在正常范围(P<0.05),实验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冰敷能有效地控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5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学付  赵云  邹恒娣 《全科护理》2011,(10):878-879
[目的]总结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对5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急救治疗及护理。[结果]根据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标准:恢复良好27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准确评估伤情,快速急救和细致观察,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