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16岁正常人群接种60μg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纳入的4 345名(包括3 415名初免人群和930名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16岁正常人群接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观察所有受试者疫苗接种后0~28 d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930名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分析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4 345人均完成接种,712人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9%,其中局部不良反应657人,发生率为15.12%;全身不良反应176人,发生率为4.05%,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930名常规接种无应答者抗-HBs阳转率为87.03%(718/825),其中应答反应活跃者占76.74%(551/718),抗-HBs水平为479.28 m IU/mL。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抗-HBs GMT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抗-HBs 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μg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用于≥16岁正常人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失败人群接种,同样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后抗-HB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表面抗体阳转率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学检测,观察乙肝疫苗接种前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变化。结果免疫接种前抗体总阳性率为34.49%,全程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为97.82%,免疫前不同民族之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6,P﹤0.01);免疫后各民族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结论各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3.
接种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对乙肝疫苗合理接种提供依据。方法将近年有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史但未产生抗-HBs的学生360人,以及近年无接种史且抗-HBs阴性者469人,将两类人群各分成3组,分别进行5μg、10μg、20μg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全程接种后1个月,观察各组学生抗-HBs阳转情况。结果无接种史者给予3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抗-HBs阳转率达85.26%、87.82%、8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接种史未产生抗体组,接种5μg,10μg,20μg 3种疫苗剂量,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4.17%、50.83%、61.67%,10μg组和20μg组均高于5μ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g组和20μ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程接种未产生抗-HBs者,随着剂量的增加抗-HBs的阳转率增高,建议给予10μg或20μg剂量疫苗全程再接种,一般人群给予5μg剂量疫苗即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评价复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对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为阴性的成人689人,在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初次常规免疫1个月后,对接种无应答(抗-HBs滴度10.00 m IU/m L)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后检测抗-HBs。结果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率为17.71%(122/6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12月免疫程序(OR=2.09,90%CI:1.37~3.19)和单项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OR=1.73,90%CI:1.16~2.59)是初次常规免疫无应答的危险因素。89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达95.51%,抗-HBs几何平均滴度为585.39 m IU/m L。结论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抗-HBc单阳者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低于抗-HBc阴性人群;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相应的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HBsAg、抗-HBs、抗-HBc。结果HBsAg感染率下降了72.63%,抗-HBs的阳性率为86.69%,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78.91%。随机抽检接种乙肝疫苗712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82%、74.44%、16.85%,未接种乙肝疫苗2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63%、17.27%、18.70%,接种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266.62,P均〈0.01);低应答和无应答复种10μg×3针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为78.46%;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抗-HBs阳性率和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t=4.53,P均〈0.01)。结论从业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低应答和无应答复种大剂量乙肝疫苗能提高抗-HBs阳性率,加强免疫能维持较高的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亲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婴儿,应用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常规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状况及其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母亲HBsAg阴性的7~24月龄婴幼儿8 093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对<10mIU/ml者的性别、城乡、不同月龄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 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10mIU/ml,无应答率为1.89%。其中1 911例城市婴儿中7例无应答(0.37%),1 059例农村婴儿中无应答者49例(4.63%),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1),不同性别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与疫苗管理及接种质量综合评估呈显著负直线相关。婴儿11~24月龄间抗-HBs下降速度快,至22~24月龄时,已有15.53%抗-HBs阴转,较7~10月龄时增加8.22倍。结论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后,抗-HBs无应答率为1.89%。城市低于农村。全程免疫后婴儿抗-HBs的下降速度快,提示应加大新生儿期疫苗的剂量,重组乙疫苗(酵母)可由5μg/剂提高到10μg/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副反应。方法 80名≥16岁的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观察组每人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继续接种第2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查血清抗-HBs。对照组每人接种1剂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按0、1、6月程序继续接种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7个月再查血清抗-HBs。同时观察两组接种首剂疫苗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观察组首剂接种后抗-HBs阳转率(57.50%)高于对照组(20.00%)(P<0.01),且观察组的抗-HBs阳转率(82.50%)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短时间内抗-HBs转阳的安全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3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35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和2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88.51%,2年后为83.79%,3年后为73.77%,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μg和20μ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6%和98%,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及再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评价无(低)应答儿童再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1~6个月的婴儿中,随机选择1913名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集其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以上研究对象中无(低)应答的109名儿童分别用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和10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再免疫,接种3针后1个月再检测抗-HBs。结果1913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为31.42%,其中无应答率为3.24%,低应答率为28.18%。母亲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无应答率为7.47%、18.37%,分别高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3.04%、3.05%)(均P<0.01),低体重儿的无应答率(8.06%)高于非低体重儿(3.12%)(P<0.05),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抗-HBs滴度明显低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P<0.05)。无(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年轻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 481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年轻成人中,比较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级间乙肝疫苗应答率和抗表面抗原(抗-HBS)抗体水平差异;根据无应答者性别、年龄和BMI匹配,选择正常对照,比较两组间Th细胞因子差异。34名无应答自愿者,加强接种1剂次60μg乙肝疫苗,检测其免疫后抗体阳转情况。结果乙肝免疫接种后有1 404人(抗-HBs)抗体阳性,抗体阳转率为94.80%。女性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滴度水平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无应答者血清INF-γ和IL-4水平分别为18.97(IQR:15.18,27.67)和22.01(IQR:11.96,41.51)均高于对照组(Z=2.268,P=0.023)。无应答者加强接种后抗体阳转率为35.29%。结论男性性别是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危险因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分泌不足与乙肝疫苗无应答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300例临床资料,根据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不同分组,将接种乙肝疫苗60μg者120例归为A组,将接种乙肝疫苗20μg者100例归为B组,将接种乙肝疫苗10μg者100例归为C组,比较三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抗-HBs阳转率均高于B组、C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C组,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60μg能有效提升接种乙肝疫苗成人的抗-HBs阳转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能高。  相似文献   

12.
江秀梅  张辉  唐伟  汪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81-4182
[目的]调查南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对无应答者进行复种并观察效果。[方法]对156例初次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进行复种。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肌肉注射10μg重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1个月、7个月时,查抗-HBs阳性情况。[结果]无应答者加强1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39.39%,其中抗体滴度S/N≥10仅占8.33%,按常规3针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30%,抗体滴度S/N≥10的为7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免后抗-HBs为阴性者应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再次复种,可获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两种不同免疫程序接种效果。方法对381名16~49岁年龄组HBsAg、抗-HBs、抗-HBc指标均为阴性者,采用0、1、3个月和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观察。阳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抗-HBs GMT比较采用t检验,趋势检验采用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国产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取0、1、3个月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95%和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4.95IU/L和145.12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7,P=0.045);随着年龄增加,其免后抗–HBsGMT呈下降趋势(r=-0.117,P=0.023)。结论采取0、1、3个月和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均可获得良好的抗体阳转率,后者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更高;且成人接种免疫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3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2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252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93.3%,2年后为85.2%,3年后为79.85%,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7.3%,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选择免疫前检测乙肝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健康人群.按0、1、6月程序完成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检测乙肝抗-HBsGMT〈10mIU/ml的免疫失败者,按0、1、6月程序再次接种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3针或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3针后1个月.检测抗-HBs。结果:53例免疫失败者完成再免后抗-HBs阳性率为83.02%,抗-HBsGMT为225.24mIU/ml。结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者.通过再次接种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牛磺酸作为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中的作用。方法将403名2~5岁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研究对象191人,接种乙肝疫苗+口服安慰剂;B组研究对象212人,接种乙肝疫苗+口服牛磺酸佐剂;接种完成后30天采血检测。结果A组接种后有88.5%(169/191)的儿童抗-HBs滴度≥10IU/L;B组则有95.8%(203/212)的儿童抗-HBs滴度≥10I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且B组儿童抗体平均滴度(173.47IU/L)高于A组(132.47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结论牛磺酸佐剂能显著提高2~5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和机体的抗-HBs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和广东省2004~2005年出生的2 788名新生儿,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分娩时相关信息和预防接种情况。结果新生儿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后,血清抗-HBs滴度最小值为0.18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最大值为19 736.00mIU/ml,几何平均浓度为264.33mIU/ml。新生儿接种重组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为16.89%,其中无应答率为1.72%,低应答率为15.17%。男性低无应答率(17.69%)高于女性(15.95%),早产儿(17.92%)高于足月儿(16.83%),低出生体重儿(19.85%)高于正常体重儿(16.34%),不同性别、出生体重和是否足月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低无应答率的影响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50,P=0.22;χ2=4.28,P=0.37;χ2=0.09,P=0.77)。结论新生儿接种重组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为16.89%。未发现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是否足月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低无应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低应答/无应答儿童重新接种或加大剂量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出1岁以内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4-6岁儿童血清HBsAg、抗-HBs、抗-HBc 3项指标全为阴性者,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复核并对抗-HBs小于10mIU/ml者,使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按10μg剂量/1针次和20μg剂量/1针次分2组接种,均为0、1、6程序接种3针,完成接种后1-2月时采血,检测抗-HBs水平。结果2019例筛选儿童血清HBsAg、抗-HBs、抗-HBc 3项指标全为阴性者672例,占33.28%。抗-HBs〈2.1mIU/ml的无应答儿童占27.44%,2.1-9.9mIU/ml的低应答儿童占5.05%。10μg剂量接种组采集到158例血清,抗-HBs≥10mIU/ml者155例,占98.10%,GMT为364.36mIU/ml。20μg剂量接种组采集到173例血清,抗-HBs≥10mIU/ml者172例,占99.42%,GMT为392.86mIU/ml。2组疫苗再免疫后抗-HBs的GMT增幅为53.61-721.87倍。结论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重新接种乙肝疫苗3针后免疫效果良好,10μg剂量组与20μg剂量组的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后产生的抗体GMT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应答儿童的抗体GMT水平则表现为20μg剂量组高于10μg剂量组。  相似文献   

19.
乙肝疫苗无应答复种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万华  刘流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54-1055
目的 观察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复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保护率提供依据.方法 将全程接种后无应答的173名一~三年级小学生随机分成2组,按“0-1-2-12”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酶乙肝疫苗(5 μg组91人、10 μg组82人),于第13个月、36个月时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在第13个月,抗-HBs阳性率为60.12%,弱阳性率为20.23%,阴性率为19.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人感染乙肝病毒;在第36个月,抗-HBs阳性率为33.53%,弱阳性率为30.63%,阴性率为35.8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名学生出现乙肝两对半异常,5 μg组已有2名学生感染乙肝病毒(HBsAg阳性).结论 无应答者均按“0-1-2-12”免疫程序复种酵酶乙肝疫苗,10 μg组较5 μg组免疫效果好.第36个月表面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低于第13个月,提示对无应答者复种后,在出现表面抗体阴性或弱阳性时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母体血清抗-HBs水平是否对婴儿乙肝疫苗0-1-6个月接种方案免疫效果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滨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且在该院足月出生,并全程按时完成乙肝疫苗0-1-6个月三针免疫接种程序的8~24月的婴幼儿109名,对婴幼儿血清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其母住院分娩时血清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体血清抗-HBs10 mIU/ml且HBs Ag阴性56例,其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6例(10.71%),有应答者50例(89.29%),血清抗-HBs水平为411.39(58.81,1 435.81)mIU/ml;母体血清抗-HBs≥10mIU/ml 53例,其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1例(1.89%),有应答者52例(98.11%),其血清抗-HBs水平为457.11(114.54,1 475.49)mIU/ml,母体抗-HBs水平对两组婴幼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8,P=0.308),两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抗-HB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5,P=0.628);不论母体血清抗-HBs10 mIU/ml还是≥10 mIU/ml,16~24月龄婴幼儿血清抗-HBs水平均较8~16月龄下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37、-3.742,均P=0.000),而同一月龄段(不论是8~16月龄段间还是16~24月龄间)婴幼儿血清抗-HB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96、-0.881,P=0.620、0.378);对于母体血清抗-HBs≥10 mIU/ml者,其婴幼儿血清抗-HBs水平与母体抗-HBs水平无相关性(r=-0.046,P=0.746)。结论母体血清抗-HBs水平对婴儿乙肝疫苗0-1-6个月接种方案免疫效果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