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白浊辨治四法祁阳县中医院(426100)肖功才主题词乳糜/中医药疗法,健脾,清热,温补肾阳,滋阴,泻火白浊是小便浑浊如米泔,排尿时尿道并无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笔者以健脾益气化浊、清热化湿导浊、温阳补肾固精、滋阴降火摄精四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分别举例...  相似文献   

2.
马万千主任医师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失遂,肝失疏泄,气滞化热犯胃,胃气上逆,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浊邪内生,浊邪随气逆上泛;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胆、脾、胃等脏腑有关。胃气上逆,浊邪上泛是病机关键。马万千主任医师根据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无食管黏膜损害的病理特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降逆"为切入点,治以"降逆疏肝、清热化浊"大法,强调"肝脾同调,脾胃同治",多采用降逆疏肝,肝脾同调、清热化浊,脾胃同治、寒热并用,升降同调等治法,自拟降逆清热化浊方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探索总结王彦刚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证经验。方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18.0对CAG浊毒内蕴证的门诊治验处方中涉及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王彦刚教授临床治疗CAG浊毒内蕴证门诊验方252条,涉及186种药物,总用药6 141频次;运用"浊毒"理论临床辨治CAG的常用药物有:黄芩、半夏、黄连、茵陈、柴胡、香附等;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具有清热、补虚、理气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为主,多味苦性寒,主归脾、胃和肝经。结论:王彦刚教授在运用化浊解毒法论治CAG时,多以效专力宏的清热药为主打,辅以化湿涤痰和疏肝理气之品,注重肺、脾、肾三脏同调,同时不忘攻补兼施,祛邪扶正,以求万全。  相似文献   

4.
探讨吕雄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辨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认为糖尿病日久脏气失调,肝脾不和,浊毒酿生,瘀滞化热,热透于皮肤经络而致皮肤瘙痒;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浊,方予舒和饮加减。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浊毒”学说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次提出的,临床上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与浊毒关系密切,临床从浊毒论治、采用化浊解毒为主的方法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口中异味的案例,简述从浊毒辨治口中异味的经验:即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机湿热、痰浊、血瘀、气滞、阴虚5个方面分别辨治口苦、口甜、口涩、口酸、口咸等口味异常,形成化浊解毒为主,清热利湿、化痰散浊、活血化瘀、行气通滞、滋阴清热为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舌感异常的案例,简述王彦刚教授从胃辨治舌感异常的经验,即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湿、痰、滞、瘀、虚5个方面入手,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辅以化痰、散瘀、通滞、滋阴之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舌感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李佃贵教授应用化浊解毒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李佃贵教授门诊及住院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临床信息录入分析平台,利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归类分析、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考察化浊解毒法与各药物间的配伍关系。结果 132例患者共用药物113种,其中频数统计显示,使用频数在100次以上者有22味,代表药物有黄连、茵陈、豆蔻、莱菔子、厚朴、鸡内金、绞股蓝、枳实等,高频药物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化湿药、行气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药物组合出现28对。结论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化浊解毒法为主,随证辅用清热解毒、益气健脾、芳香化湿、行气止痛、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以及消食和胃等药。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刘启泉教授认为UC病机关键为浊毒内蕴肠腑,提出以“化浊解毒理肠法”治疗UC。临证时应结合疾病分期,灵活运用清热除湿、振奋脾阳、调和气血、温阳滋肾、内外结合等方法以化浊毒,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同时应注意将宏观辨病与镜下微观辨证相结合,精准用药。刘教授创立了“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作为治疗UC的基础方,随证加减,临床应用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从胃络瘀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胃络瘀血证,因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从胃络瘀血论治,应用活血止痛类中药进行治疗。在运用活血止痛法治疗的同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配合疏肝和胃法、清热利湿法、化浊散结法、以毒攻毒法、益气补血法、凉润滋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为临床从胃络瘀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李佃责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以化浊解毒法贯穿治疗全过程,并据浊毒之轻重随证权衡:本病痛久入络,病多参瘀,故活血为要;治疗还当辨病施治,专病专药,以防癌抗癌;临床善用虫药以克顽疾:上述诸法根据证情之不同灵活选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从《黄帝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展开,对以"胃不和"为主要病机的不寐的治疗,从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消食导滞、益气温中、养阴清热和胃安神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辨治"胃不和"引起的不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菁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肾亏虚、气血阴阳不足、气阳欠充等;标实多涉及水湿、痰浊、风邪、瘀血等。治疗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补气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肾、滋阴生津、温阳补养法来治疗本虚之证;配合清热化湿、泄浊开泄、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清热解毒、和胃降浊法等来治疗标实之证。用药多为平正清和之品,寒热偏颇不大,攻伐之力甚小,以温润柔养之治法,缓缓建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朱西杰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PLGC)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萎缩性胃炎的长期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胃络的损伤,而胃络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缺氧增生,最终变性。辨治须从胃络入手,通过对PLGC胃黏膜络病的时间、空间,以及形态结构三维立体的研究,提出清络(清热、解毒、泻火)、温络(祛寒、温阳、益气)、疏络(活血、利湿、消食、涤痰)、排络(逐瘀、利胆、通腑、泄浊)等多元辨治方法,修复损伤胃络,营养胃黏膜,使肠化增生得消,为PLGC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宋金涛教授运用清热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慢性肾衰竭发病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可产生湿、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湿、瘀、浊、毒皆从热化,变生他证。热邪是影响慢性肾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教授在临证中善用清热四法:开宣透热法、泻热排浊法、清热活络法、清热化毒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推拿广意》成书于清代,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儿推拿专著之一。熊应雄在审病辨证、推拿治疗、选方用药、药物炮制、方药用法等方面尤重视后天调护,并以"脾胃"为中心,辨治小儿脾系疾病时以健脾和胃、利湿化浊为重,辨治小儿肺系疾病时重用培土生金法,辨治小儿肝系及心系疾病时巧用抑木扶土法,辨治小儿肾系疾病时把握"先天和后天并重"的原则。用药方面善用甘味及归脾胃经的药物,同时严格控制剂量以保护脾胃功能,并采用姜制法、麸炒法、蜜制法等药物炮制方法及温服法如米汤化下、姜枣汤下等服药方法,进一步增强运脾和胃、温阳散寒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胃酸属正常体液,助脾胃运化,其生成与肝胆之疏泄有关,并随肺、胃、肠之通降而用。胃酸过多即是体液过多,属中医水湿痰浊范畴,易于阻滞气机,易于化火,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提出胃酸过多的治疗方法有中和法、疏肝和胃法、健脾化湿法、清热燥湿法。  相似文献   

17.
王树槐老中医临证多将慢性咽炎辨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急则攻之,常以解热毒、凉妄血、化浊痰、补气血四联复合法及泄腑通浊法攻补兼施辨治咽炎急性期之变;缓则图之,多受《内经》致病、治病思想启发,结合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等传统中医理论,倡宣肺升脾降胃、凉血滋阴、温肾扶阳、活血通络等治法标本同治咽炎缓解期之变,同时注重药物治疗与自身调理保养相结合,临证疗效确切。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浊法和养阴清热法对GK大鼠胰岛素分泌及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等的影响。方法:以10周龄雄性GK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糖耐量、血清GLP-1、第一时相期胰岛素分泌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观测指标,大鼠预饲养6周后,分别予养阴清胃汤、益气化浊汤、磷酸西格列汀、蒸馏水灌胃4周,并设wistar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周时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对照研究。结果:益气化浊组和养阴清热组GK大鼠在灌服相应治疗中药汤剂4周后:①两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②益气化浊组大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显著改善。结论:益气化浊法和养阴清热法治疗IGT的机制是多途径的,与升高GLP-1、改善第一时相期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介绍刘胜教授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经验。刘教授归纳该病病机为肝郁化火、脾虚生浊,治以消法为主,注重肝脾;分期论治,突出局部;内治为主,外治为辅;重视恢复,巩固调摄;妊娠期可养阴清热、泻毒安胎。  相似文献   

20.
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常应用多种治法治疗肝病,如清热解毒法、清热利湿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行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利水渗湿法、滋补肝肾法等。其中特别提出升情降浊法,用疏肝健脾,利湿化浊药配伍养血活血药治疗肝硬化,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