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毒邪病因学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毒邪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毒邪在中医病因学中的含义,认为毒邪是中医病因中独立的致病因素,同时论述毒邪的发病特点和毒邪致病的证候特点。毒邪可分为生物性毒邪,物理化学性毒邪和内源性毒邪3大类。其发病特点是毒邪致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毒邪可以与六淫相互夹杂而致病,感染人体后发病迅速,也可潜伏后发病。证候特点是初期可以不出现典型的症状也无明显的阴阳寒热属性;毒邪致病可以出现瘀血、肿块、痰液等病理产物;不同的毒邪而作用于不同的五脏六腑;毒邪致病有顽固性迁延难愈和广泛内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对《小品方》"毒害已伤生气"认识的基础上,解析其致病毒邪、外感时行毒邪发病、其他诸毒发病等"邪毒致病"学说,并通过对首创伤寒温疫表里双解新法、丰富邪毒动血疗法以及别开天行毒邪证治等的阐述,揭示其独特的"毒害"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下肢溃疡在祖国医学中称为臁疮。常见的原因 ,有经络郁滞 ,气血壅遏、郁久生热、外感邪毒及疫毒之气或因抓伤、虫咬、刺伤、足癣等使皮肤损害 ,毒邪乘虚而入所致。这种溃疡多发生在小腿下段内侧 ,多为园形或椭园形 ,边缘倾斜微发白 ,创面底部肉芽组织不清洁棕红色 ,分泌物有臭味 ,创面四周皮肤常有湿疹 ;溃疡的周围皮肤变为棕褐色 ,深层组织粘连而不能推动。由于静脉曲张 ,病人常感患肢沉重、多倦 ;易伴发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杜某某 ,男 ,44岁 ,农民。于 5年前发病 ,曾经多次住院治疗 ,但因治疗不彻底 ,反复发作 ,使病情加重 ,直到不能活动时…  相似文献   

4.
毒邪是个病因概念。以人体为界,可分为“外毒”、“内毒”两类:“外毒”包括:1化学致病物(药毒、毒品、各种污染、秽毒等);2物理致病物(跌仆损伤等意外伤害,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气候、气温变化,噪声、电磁波、超声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干扰等);3生物致病物(温病毒邪、疫疠之毒、虫兽毒等)。“内毒”包括:1饮食变毒(酒毒、食积化毒、粪毒、糖毒、脂毒等);2水液成毒(水毒、湿毒、痰毒、尿毒、浊毒等),3诸气生毒(火毒、热毒等),4血瘀生毒(瘀毒、出血、瘢瘕等)。毒邪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毒,相应的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伏毒是毒邪内伏于人体,人体正气尚可耐受制约毒邪,有的人“终生带毒”、“带毒生存”。发病与否,取决于毒邪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防治毒邪可概括为治毒与扶正两个方面。应治毒以解决主要矛盾。治“毒”法的选用又主要根据“毒邪”的致病特点、病理变化而定。外毒以避之、解之为主,使正气免遭损伤;内毒以排之、解之、耐之为主,增强或调节机体清除毒邪的能力,以达到祛除“毒”因,治愈毒病,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毒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以及毒邪在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即毒邪以燥毒,瘀毒,虚毒等不同形式。由于毒邪的存在,导致干燥综合征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因此,在临床辨治上应当注重辨识毒邪、祛除毒邪,运用甘寒解毒等治法,选用适当的药物,藉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培青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49-450,491
溃疡件结肠炎的中医病机认识多从本虚标实立论.作者认为,脾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之邪蕴结为致病之标,肝脾不和是其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探讨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中的地位。方法:阐述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毒邪的认识,毒邪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并重点阐述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的作用。结果:毒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之邪,它可造成机体多方面的损害,肝豆状核变性是一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器官,铜浊毒邪内聚体内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从毒论治的依据所在。结论: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铜毒内蓄,损伤肝络、脑络以及全身的络脉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病机关键,从毒论治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溃疡性口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临床以口颊、舌面、齿龈及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并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任何年令小儿均可发病,尤以2~4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中医巾药治疗此病有较好的效果。今将我们辨证论治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病因与病机的认识急性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引起,这些细菌中医统称为“邪毒”。邪毒侵袭口腔粘膜即可引起发病。此病在中医文献中称之为“口糜”。认为是由脾胃之热或中焦湿火熏蒸而致。辨证时以实证、热证为主。《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的发生,多数在疾病影响(高热、急性传染病、腹泻等)及保养过温之后,正气有了损伤,一些脏腑的积热郁火,循经上熏口舌,导致口腔粘膜抵抗力下降,邪毒乘虚而入,与内郁之火互结,腐蚀肌膜,引起溃疡。口腔各部位均通过经络与相应脏腑联系,如舌体为心之苗,口为脾之外候,而颊、唇粘膜及舌下又与脾经的分支相关联,如果这些部位发生溃疡,临床上称为心脾积热上熏。而齿龈属胃,此处出现红肿及溃烂,均属胃火上攻。还有一些病例,由于中焦有湿热之邪蕴郁,也可以熏蒸口舌引起溃疡,症情一般较重,在辨证分型时,称为湿热熏蒸型。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教授"伏毒"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伏毒是指毒邪具有潜藏人体、待时而发的病理特质,感邪之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遇感而发,且发病迟早不一,一旦发病,既可表现为发病急骤,亦可见迁延难愈。伏毒除了具有隐伏的病理因素、致病特点外,尚具有特异、可变、交叉、夹杂、非典型等六种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解毒护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邪 ,作为一种致病因素 ,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 ,包括来自外界及体内自生之毒。中风的发病虽与外界毒邪无明显关系 ,但其发病后所形成的内生之毒却直接影响着疾病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因此内毒在中风病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王永炎院士[1] 在论述中风病的病因病理时 ,特别强调毒邪的作用。并指出 ,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后 ,可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 ,毒邪可破坏形体 ,损伤脑络。中风急性期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参与了细胞损伤链的过程 ,是有毒的物质。解毒护脑…  相似文献   

12.
李晓强  刘春援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2-223,239
中医毒邪的概念和分类历来繁缛不清,但主要为外毒和内毒.随着科技发展,外毒的内容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磁毒、化学毒等.“毒邪伤络”是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和病理环节,其“病位在络,病邪为毒”.不同类型的毒邪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致病特点与发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内毒作为病理产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使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不愈;而外毒致病可概括为“气杂之毒多顺传,药食之毒多直中”.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而受到广泛关注。中西医都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 ,二者都认为“毒邪”在中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兹论述如下。1 中医学对中风“毒邪”的认识中医之毒是指某些特殊的致病因素 ,如某些药物、食物之毒 ,而中风之“毒邪”是指导致中风之火热、痰浊、瘀血、积滞等病理因素。由于毒邪损伤脑络 ,络脉破损 ,或络脉拘挛瘀闭 ,气血运行失常 ,导致脑络失养 ,神机失守 ,从而形成神昏闭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王永炎院士的“毒损脑络”学说 〔1〕以一“毒”概括病理因素可谓…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浊毒理论探析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与治法。浊毒既是消渴病进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参与消渴病的各个阶段,由浊酿毒是消渴病发病的基础,浊毒伤络是消渴病并发症的核心病机,临证宜运用化浊解毒、清热解毒、化瘀解毒、扶正解毒等方法因势利导,使浊邪得化,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毒邪"理论为切入点,对中风病中"毒邪"的概念、致病特点、发病机制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风病的解毒原则及解毒的8种具体方法,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具有特异性与针对性药物以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突破了传统的风、火、痰、瘀等病因论治观点,论证了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认为中风毒邪学说是提高中风病临床疗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中风毒邪学说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毒邪学说认为,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发病和损害的最直接病机,以中风毒邪学说指导治疗中风病,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可使中医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一些临床疑难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性脑病等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病机是中医诊疗的核心所在,笔者对《诸病源候论》中有关"毒"的中医病机进行分析,提出正气不足是"毒"邪发病的内在根源,"毒"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毒邪侵袭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也是脏腑病变的前提条件,丰富和发展了"毒"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8.
邪毒致病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释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进展、关节筋骨侵蚀破坏和正气耗损等皆与邪毒的致病特点密切相关,认为邪毒侵袭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指出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程中,应在辨证的前提下将祛毒贯穿于治法和方药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毒邪是极为猛烈的致病因素,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毒邪存在于肿瘤疾病的发病、转归、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甘肃省肿瘤医院夏小军教授认为,充分认清毒邪,才能治疗好肿瘤。他指出,以时间而论,毒邪可分为先天之胎毒、后天之毒;以成因而论,可分为外毒、内毒;以性质而论,可分为阳毒、阴毒。六种毒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癌毒的关键是:一要排毒,二为化毒,三当以毒攻毒。而扶正的作用有三,一助患者恢复正气,驱毒外出;二为增强患者对攻邪之法的耐受性,便于进一步攻邪治疗;三为防止疾病转移和复发。文章归纳总结夏小军教授关于“癌与毒”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环境毒邪已成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环境毒邪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分析环境毒邪的病机特点,探讨环境毒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关系,为环境毒邪所致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