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乙酰胆碱脂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sinelli(4-VO)4-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脑复康治疗组,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同时处死大鼠检测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变化;用Y型电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Y电迷宫成绩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测值较假手术组为高(P<0.05),各治疗组Y电迷宫学习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大脑皮质中MDA、AchE测值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减轻脑内活性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反应.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而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补肾益精、祛痰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临床以记忆力减退,计算、判断、定向等能力及精神、行为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罗薇  阎小萍  王昊 《中医药学刊》2004,22(2):338-33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临床以记忆力减退,计算、判断、定向等能力及精神、行为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VD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并与喜德镇对照,分别于术后7d、15d、30d,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结果:于各时间点,模型组脑组织的SOD活力均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反映了自由基损伤明显,抗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而电针和喜德镇均可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且以电针疗效为优。结论: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力,减轻自由基损伤,此可能为针刺治疗VD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MDA及ACh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捻转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针刺选穴为“大椎”“百会”“水沟”,分别施以温通或捻转手法;药物使用尼莫地平,0.0108 g/kg灌胃给药。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5 d。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内MDA含量及SOD、AChE活性。结果: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AChE活性、MDA含量较正常组皆显著升高(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P<0.05);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相比,升高SOD和降低ACh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温通针法组升高SOD活性,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改善脑内胆碱能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造成脑损伤,从而导致的痴呆,是发病率仅低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类痴呆.目前,电针疗法广泛应用到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电针疗法具有促进血管再生、调节神经递质等作用,可减轻神经损伤,保护脑组织,促进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就近几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的调整作用,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电针三阴交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电针组电针双侧三阴交(2/100 Hz,8~10 mA,30 min,3次/周,共3个月),西药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次,2次/月,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所得数据用意向治疗分析集(ITT)和符合方案分析集(PP)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后,ITT和PP数据集分析表明,患者血清FSH、LH含量显著降低(P<0.001),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电针组血清FSH、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8天与药物脑健胶囊对照,并记录治疗前后大鼠Morris迷宫逃避潜伏期测定值。结果:造模致模型动物记忆力下降,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并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通过电针和药物治疗后,记忆能力得到恢复,Morris迷宫成绩提高,电针组成绩优于给药组。结论: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模型动物记忆力下降有改善和提高作用,疗效优于脑健胶囊。  相似文献   

9.
观察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VD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电针肾俞 、膈愈百会穴,并与喜德镇对照,分别于术后7d、15d、30d,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结果:于各时间点,模型组脑组织镇对照,分别于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反映了自由基损伤明显,抗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而电针和喜德镇均  相似文献   

10.
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175例患者分为针刺组(90例)和西药组(8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双侧三阴交穴(疏密波,2/100Hz,刺激强度8~10mA),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尼尔雌醇,每次2mg,每月2次,连续3个月。对已绝经者,第3个月开始加用甲羟孕酮,每天6mg,连用10d。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化学发光分析法)。结果:3个中心共纳入175例病例,157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评价症状积分均极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针刺组在LH和E2水平的改善上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电针三阴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良性调整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电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之间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拟的补肾活血开窍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并采用目前经典的大鼠行为学检测方法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于灌胃干预2周后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MDA、NO含量及SOD活性。结果:通络药可明显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通络中药可有效减轻自由基代谢失衡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络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于灌胃干预2周后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MDA、NO含量及SOD活性.结果:通络药可明显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通络中药可有效减轻自由基代谢失衡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以疏密波、频率2/80Hz、强度2mA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15d。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且电针组对小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均见少量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海马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改良的4-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术后第31天将实验各组大鼠处死,鼠脑染色切片,观察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对照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中枢胆碱能神经元计数/视野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胆碱能神经元的计数较低,与西药组、电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西药组与电针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治疗对脑缺血后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对保护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并配合行为学测试确立模型。术后4天电针“中冲”、“涌泉”治疗,电镜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情况。结果:VD大鼠治疗后的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情况明显好转,其异常改变的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效果优于盐酸川芎嗪治疗对照组。结论:电针“井穴”可减轻海马CAl区神经元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和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痴呆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痴呆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20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结果:5个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例数共308例,整体功能汇总OR 5.64(95%CI 2.87 to 11.09),HDS评分汇总OR 6.07(95%CI 3.76 to 8.38).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对改善整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11~15月龄SD雌性大鼠阴道涂片法筛选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者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8只。电针组取两侧"三阴交"穴做电针,每次2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2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GnR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E2水平明显升高(P0.05),FSH、LH和GnR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能够对围绝经期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有奎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82-883
本研究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4-ves—selocclusion,4-VO)建立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浆、脑组织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含量的影响,探索中药治疗VD的药理机制,为寻求新的VD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时相以及对海马区5-HT、5-HIAA、5-HT1A受体水平及5-HIAA/5-HT比值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通过手术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并在脑内植入微型电极,恢复1个月后,配合电刺激,复制围绝经期失眠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针刺三阴交的方法连续治疗14天,监测各组大鼠8 h脑电和肌电,断头取脑,取海马组织,Elisa方法测定其中5-HT、5-HIAA、5-HT1A受体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时相中SWS1期、SWS2期和REMS期均明显缩短(P 0. 05),海马区5-HT、5-HIAA、5-HT1A受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5-HIAA/5-HT比值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可显著延长电刺激围绝经期大鼠睡眠时相中REMS期、SWS1期的时长(P 0. 05),SWS2虽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海马区5-HT、5-HT1A受体水平显著升高(P 0. 05),5-HIAA/5-HT比值显著降低(P 0. 05),5-HIAA虽然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三阴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时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区5-HT、5-HIAA和5-HT1A受体含量、降低5-HIAA/5-H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