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昆山市婴幼儿社交情绪问题现状,为构建婴幼儿社交情绪发育早期发育筛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年龄和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Social-Emotional,ASQ-SE)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 018名儿保门诊体检3岁以下儿童进行发育评估,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幼儿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24.56%;男童检出率24.71%,女童检出率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随着年龄增加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有增多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P0.01)。有身心疾病或残障的儿童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51.00%,高于正常儿童(χ~2=41.849,P0.01)。家庭经济收入低儿童社交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儿童(χ~2=6.972,P0.05)。结论昆山市婴幼儿社交情绪异常问题检出率较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交情绪问题的检出率增多,应尽早干预并积极构建社交情绪问题筛查模式,推动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中西部8个县中3~59月龄儿童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检出率并探讨其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和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间调查了新疆、青海、宁夏、江西4省中8个县1 927名3~59月龄儿童及其主要看护人,使用由看护人完成的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中文版评估儿童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状况。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的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率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被调查地区儿童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率为24.9%(95%CI:22.9%~27.0%),早产儿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率为38.8%(95%CI:28.3%~4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有:早产(aOR=2.58,95%CI:1.44~4.60)、男孩(aOR=1.70,95%CI:1.27~2.27)、大月龄儿童("36~47月龄"aOR=1.63,95%CI:1.00~2.60;"48~59月龄"aOR=2.12,95%CI:1.27~3.54)、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低于3000元"aOR=2.44,95%CI:1.71~3.49;"3000~5999元"aOR=1.64, 95%CI:1.14~2.36)、剖宫产(aOR=1.49, 95%CI:1.08~2.06)。结论早产是儿童社交情绪可疑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当及时关注、随访被调查地区儿童尤其是早产儿的社交情绪发育情况,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改善儿童身心健康。 方法 按年龄分层抽取822名符合条件幼儿父/母,填写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并对接受本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服务的244名儿童半年后进行复测。 结果 外显域、内隐域、失调域、能力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9.6%、13.7%、10.3%,外显域及失调域得分、外显问题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内隐域得分及内隐问题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各域影响因素中母亲文化程度出现频繁。接受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服务半年后各域阳性检出率均下降且低于对照。 结论 家庭的科学育儿与机构的集体服务相结合,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发育水平、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88名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测评,2岁行《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0~6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水平和情绪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感知/认知、人际互动/喂养因素和12月龄语言/认知因素与儿童2岁DQ及大部分能区得分呈正相关;12月龄社会适应/自理因素与2岁语言发育呈正相关。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2岁时外显行为、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12月龄时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社会适应/自理、忽视/惩罚因素与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呈负相关,所有养育环境因素均与社会能力域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铜陵市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对1 927名2~36月龄婴幼儿进行发育筛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育迟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 927名筛查对象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能区低于界值259人,总体发育迟缓检出率13.44%,其中以沟通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最高,为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孩(OR=0.547,95%CI:0.414~0.723)、父母为主带养(OR=0.739,95%CI:0.644~0.847)及母亲文化程度高(OR=0.486,95%CI:0.310~0.763)是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保护因素。结论 早期筛查和定期监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对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养育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460名6月~3岁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在养育行为方面:有15.2%的家庭曾经体罚过儿童,不能满足儿童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家庭分别占34.6%、53%,有31.3%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 h,53%的家庭当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帮忙解决,43.3%的家庭很少设定儿童玩的时间。母亲自身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儿童时间越短(χ2=0.153,P=0.001);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更易鼓励子女自己做事(χ2=4.423,P=0.035),较少体罚儿童(χ2=5.432,P=0.02);母亲生育年龄越大,陪伴儿童时间越长(χ2=0.150,P=0.002);母亲生育年龄≥30岁者,经常对子女的需求立刻满足(χ2=4.948,P=0.026);家庭结构方面:核心家庭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χ2=7.632,P=0.007)、家庭养育态度(χ2=4.557,P=0.033)一致性方面更高。结论 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家庭中存在一定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养育态度和行为,需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养育教育,以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0~2岁发育问题儿童监测数据,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儿童心理保健科就诊的1 038名0~2岁发育问题儿童进行Gesell智能测试。结果儿童发育问题与性别相关,与女童相比,男童因发育问题就诊比例较多(1. 89∶1)。就诊男童比例随年龄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26. 65,P0. 01)。就诊儿童发育正常儿童45名(4. 34%),发育迟缓儿童629名(60. 60%),发育边缘及单能区落后的儿童364名(35. 06%)。各能区发育商落后多数为轻度。随着年龄增加,就诊儿童的语言落后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0~11月龄19. 07%、12~23月龄66. 88%、24~35月龄95. 48%,χ_(趋势)~2=379. 44,P0. 01);大运动落后比例呈下降趋势(0~11月龄74. 21%、12~23月龄47. 40%、24~35月龄23. 87%,χ_(趋势)~2=156. 38,P0. 01)。个人—社交落后在24~35月龄最明显(71. 61%),精细动作落后在0~11月龄最明显(43. 21%)。结论要加强发育问题的早期识别、转诊,以便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昆明市6~36月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延安医院预防保健科门诊随诊的310名6~36月龄婴幼儿基本资料,收集其出生/患病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情况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信息。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进行发育评估,测量儿童身长、体重及头围,并应用年龄别身长、年龄别体重、年龄别头围等指标对其进行生长发育状况评价。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幼儿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的因素。结果 310名儿童中DQ≥85分占51.0%,70~84分占40.3%,<70分占8.7%;MI≥85分占75.2%,70~84分占18.7%,<70分占6.1%;其中运动智龄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占6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453,95%CI:0.245~0.839),低出生体重(OR=0.150,95%CI:0.019~0.968)、高龄分娩(OR=0.216,95%CI:0.055~0.852)、无兄弟姐妹(OR=0.459,95%CI:0.237~0.887)是DQ低于正常的危险因素;母亲家务及待业(OR=2.487,95%CI:1.247~4.963)是DQ低于正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有待提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情况和影响小儿智能发育的相关因素,为今后的早期干预及保健指导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期间在闵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0~3岁系统保健并接受过12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丹佛智能发育筛查(DDSD)量表筛查的儿童,分析筛查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接受DDSTⅡ筛查的65 479例婴幼儿中,筛查正常者64 565例(占98.6%),可疑569例(占0.87%),异常345例(占0.53%)。筛查结果显示,男童DDSTⅡ测试可疑/异常结果是女童的1.842倍(χ2=48.182,P<0.01),24月龄、36月龄婴幼儿DDSTⅡ测试可疑/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2月龄婴幼儿的1.006倍和1.002倍(24月龄vs. 12月龄,χ2=26.838,P<0.01;36月龄vs. 12月龄,χ2=4.04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STⅡ筛查阳性与父母亲的生育年龄、文化程度、母亲的分娩方式以及婴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了解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1 280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3~6岁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1.6%。情绪或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3.9%。SDQ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问题2.3%,品行问题7.1%,多动注意不能11.5%,同伴交往问题3.9%,亲社会行为18.6%。男童SDQ因子异常检出率,多动注意不能为13.4%、同伴交往问题4.9%及亲社会行为20.9%均显著高于女童8.8%、2.4%及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8~6.288,P<0.05)。儿童不同年龄间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19.206,P<0.001~0.05)。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性别及生活状况、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 【结论】 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及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母乳喂养知识和行为等信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乳喂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7名婴幼儿的早开奶率为22.45%,其中,985名6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率为35.94%、658名1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率为34.50%。分娩方式为顺产(OR=2.80,95%CI 1.82~4.30)、母亲的早开奶知识(OR=2.48,95%CI 1.69~3.64)是早开奶的有利因素。母亲是藏族(OR=1.56,95%CI 1.02~2.39)、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OR=2.70,95%CI 1.47~4.98)、母亲掌握纯母乳喂养知识(OR=1.47,95%CI 1.07~2.02)是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的有利因素。二胎及以上(OR=1.67,95%CI 1.11~2.52)、母亲掌握断奶知识(OR=3.96,95%CI 2.65~5.93)是持续母乳喂养至12月龄的有利因素。结论四川省汉、藏和彝族农村地区的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母亲的民族、分娩方式、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胎次及家庭经济状况均会影响婴幼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抑郁情绪与婴儿发育水平之间的关联,为控制母亲抑郁情绪发生率的上升,改善家庭养育照护环境,提高婴儿发育水平、促进儿童全面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于2019年1—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青岛市妇幼保健院招募415例3月龄母婴对,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母亲的抑郁情绪,使用年龄发育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的3月龄问卷评估小婴儿的发育。结果 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人数占27.0%(112/415),母亲有抑郁情绪组的婴儿在沟通(CM)、粗大动作(GM)、精细动作(FM)、解决问题(CG)、个人社会(PS) 5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3%、25.9%、28.6%、31.3%、33.0%)均显著高于母亲无抑郁情绪组(分别为18.8%、10.6%、23.4%、20.8%、25.1%),χ2检验显示沟通、粗大动作、解决问题3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15.331、4.958,P<0.05)。控制重要混杂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年龄与发育进程:社交-情绪(ASQ:SE)问卷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交情绪能力现状,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两个城区、一个城郊幼儿园共抽取13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ASQ:SE问卷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社交情绪能力评估及父母对问卷的反馈进行分析。结果经Pearson Chi-Square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和异常社交情绪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860,P=0.650);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不同年龄儿童的社交情绪能力在男女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ASQ:SE问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结论学龄前儿童社交情绪能力检出率为43.09%,应在幼儿园开展一级预防,宣传学龄前儿童社交情绪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引导父母采取合理的育儿方式,减少儿童社交情绪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选取295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7),家庭干预组(n=100)和社区干预组(n=98)。由专业人员借助早期教育测评系统(E-LAP)和教育测评诊断系统(LAP-D)两种测评工具分别对干预前后婴幼儿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测评发育月龄≥实际月龄的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婴幼儿接受家庭干预前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测评发育月龄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1,27.604,30.083,12.562,13.657,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5.227,P<0.05);对照组在大运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P<0.05)。调整婴幼儿年龄、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文化程度后的广义估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家庭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方面,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动作=1.859,OR精细=2.942,OR认知=1.813,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运动=1.751,P<0.05);不同干预方案在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尤其是家庭干预能有效提升早期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为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月选取295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7),家庭干预组(n=100)和社区干预组(n=98)。由专业人员借助早期教育测评系统(E-LAP)和教育测评诊断系统(LAP-D)两种测评工具分别对干预前后婴幼儿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测评发育月龄≥实际月龄的比例”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婴幼儿接受家庭干预前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测评发育月龄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11,27.604,30.083,12.562,13.657,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5.227,P<0.05);对照组在大运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P<0.05)。调整婴幼儿年龄、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文化程度后的广义估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家庭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方面,大于或等于实际月龄的比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动作=1.859,OR精细=2.942,OR认知=1.813,P<0.05);社区干预组仅在大运动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大运动=1.751,P<0.05);不同干预方案在语言和社交情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尤其是家庭干预能有效提升早期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早期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中等发展水平的两个区随机选择4个社区的1~3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为24.44%(231/945),男童外显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11.0% vs 7.1%,χ2=4.493,P<0.05),12~18月龄能力异常检出率为15.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3.6%~6.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年龄、母亲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母亲参与养育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参与养育时间、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发生率高,应开展早期筛查,制定家庭养育早期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优生、优育和优教,寻找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有利措施。方法 在无锡市随机选择480名0~42月龄的正常婴幼儿,测定认知发育并调查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资料中,婴幼儿认知商为103.17±7.22,未见性别差异(t=1.903,P>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正常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职业和父亲职业。结论 父母亲营造的各种家庭环境,给予儿童的各种活动,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保健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母亲为其他服务人员的家庭,以帮助其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3~6岁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六安、阜阳3个市36所幼儿园的9 64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  结果  儿童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5%,男童检出率(7.1%)高于女童(5.8%)。家庭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高分组的儿童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均高于低分组(χ2值分别为210.32,203.87,102.70,212.69,P值均<0.01),检出率随得分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民主性高分组的儿童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低于低分组(χ2=156.24,P<0.01),检出率随得分增加呈降低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养方式高水平溺爱性(OR=4.31)、放任性(OR=4.16)、专制性(OR=3.36)、不一致性(OR=4.76)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高风险相关,而高水平民主性(OR=0.34)与情绪行为问题低风险相关;男童中、高分组溺爱性教养方式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高于女童(OR值分别为1.90,2.13)(P值均<0.05)。  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3~6岁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男童是溺爱教养方式负面影响的敏感人群,良好的教养方式有益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