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王平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943-1945
目的 分析血尿酸(SUA)水平变化与妊娠期女性母体代谢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妇科行定期产检的240例妊娠期女性资料,根据孕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8~<14周,58例)、孕中期(孕14~<28周,88例)和孕晚期(孕周≥28周,94例),检测各孕期的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基础状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S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孕晚期组SUA水平、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TC、TG、LDL-C水平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P<0.05);不同孕期SUA水平与TC、TG、LDL-C、FPG、HOMA-IR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5~0.99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979~-0.962,P<0.05).结论 SUA水平随着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孕晚期HUA发生率较高,且SUA与同时期的TC、TG、LDL-C、HDL-C、FPG、HOMA-IR均存在一定关系,检测SUA水平对于防治孕期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趋化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晚期GDM孕妇40例作为GDM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并根据GDM组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趋化素组、低趋化素组各20例。对比各组孕妇外周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脂质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差异。分析孕晚期GDM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的血清趋化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外周血FPG、HbA1C、FINS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中TG、TC、LDL-C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hs-CRP、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随趋化素水平增加、GDM组孕妇中上述指标水平进一步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GDM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与FPG、HbA1C、FINS、TG、TC、LDL-C、TNF-α、hs-CRP、IL-6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趋化素水平与GDM患者病情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可能成为病情监测、治疗指导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代谢症候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血脂和hs-CRP)检测,比较hs-CRP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hs-CRP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结果在hs-CRP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SBP、DBP、FPG、2hPG、TG指标与hs-CRP呈正相关性。在HDL-C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HDL-C呈负相关性。结论代谢症候群患者hs-CRP指标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hs-CRP与患者BMI、SBP、DBP、FPG、2hPG、TG、HDL-C指标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2组均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对照组每次持续运动30~45 min。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BMI、SBP、DBP、TC、TG、L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BMI、SBP、DBP、H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TC、wc、FPG及2 hP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2组间血压、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饮食、长期规律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比运动30~45 min的有氧运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MS患者的BMI、血压,调节血脂,减少wc,降低FPG及2 hPG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并分娩,并分别在孕前、孕24-28周和产后12周后进行右侧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检测的34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和29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研究组)纳入本次研究。对不同组间或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MD值差异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研究组FMD值变化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两个组别组内不同时间点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先降后升趋势。两个组别间三个时间点FMD值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别各时间点患者的FMD值组间比较孕前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晚孕期和产后12周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FMD值和研究组的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和舒张压对研究组FMD值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最大。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很可能是不可逆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定期评估FMD值的变化可以作为筛查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孕早期空腹血糖值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孕早期空腹血糖值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0月7日-2015年4月30日在昆山市玉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产检(13周以内)的97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检测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随访至24~28周并收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筛查结果,进行孕早期空腹血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进一步分析孕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孕早期的平均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孕妇(P0.05),而早期在初检孕周、孕期增重、HbA1c、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孕24~28周OGTT中空腹血糖、服糖后1h血糖、服糖后2h血糖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孕早期空腹血糖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CI(0.636,0.696),P=0.0001。孕早期空腹血糖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最佳截点是4.74mmol/L。结论孕早期空腹血糖与孕24~28周OGTT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对妊娠期糖尿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情况,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 2)、正常组(BMI 18.5 kg/m 2~<25.0 kg/m 2)、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 2)。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将孕妇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妊娠结局,并观察调整孕期增重范围后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巨大儿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预测早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12,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度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4,预测效果尚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正常范围孕期增重值调整为10.5~15.0 kg时,增重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贫血、产后出血和巨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孕前BMI超重和孕期体质量增长异常均会增高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可预测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孕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建册(孕12周前后)且孕前BMI≥25 kg/m2的孕妇160例,其中2013年4月~2014年1月的8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2月~2015年1月的80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孕妇12周前后开始接受常规产检和孕期健康教育讲座,研究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周由专科护士进行追踪护理干预,营养师根据孕妇每周BMI、体力消耗情况及胎儿体重增加情况,为孕妇动态制订能量饮食食谱及运动计划。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GDM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GDM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12周前后为肥胖孕妇制订个体化饮食及运动追踪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孕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降低G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晚期游离脂肪酸对子痫前期和(或)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17例孕晚期子痫前期和(或)GDM为观察组,另选2 018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子痫前期和(或)GDM的关系。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和采血时的孕周]后,孕晚期FFA浓度升高会增加子痫前期、GDM和子痫前期合并GDM的风险(P0.01)。孕晚期TG水平升高会增加子痫前期、GDM发生的风险(P0.001)。结论:孕晚期FFA水平升高可使子痫前期和(或)GDM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产后42d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与围产儿结局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GDM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n=40)与采用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干预的研究组(n=40),比较两组产前与产后42d时OGTT中1h、2h血糖水平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产后42d研究组OGTT1h、OGTT2h血糖水平分别为(7.86±0.60)mmol/L、(7.03±0.41)mmol/L,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体质量指数、孕早期增重量、孕中期增重量、孕晚期增重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采用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血糖水平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可降低产妇与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未孕妇女作为对照,对比两组血脂检验结果。结果孕早期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G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妊娠时间增加,孕中期、晚期血脂六项均高于对照组和孕早期(P<0.05)。孕晚期TG、TC、LDL-C、APO-B高于孕中期(P<0.05)。孕晚期HDL-C、APO-A1低于孕中期(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明显,妊娠期孕妇血脂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定期监测有利于孕妇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孕早期空腹血糖(FPG)联合体重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建卡,并在孕24周~28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人153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健康孕妇1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孕早期FPG及BMI等参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记录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孕早期FPG及BMI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早期FPG及B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FPG及BMI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孕早期FPG及BMI用于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AUC分别为0.651,0.613,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AUC为0.673。[结论]孕早期FPG及BMI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孕早期FPG、BMI过高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健康孕妇血脂检验结果,为临床准确评估孕妇血脂水平异常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的3 04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妊娠组,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同期体检的1045例未孕健康育龄妇女的血脂6项值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早期TC、HDL-C、LDL-C、APO-A1、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对照组。孕中期和孕晚期组血脂6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与孕中期相比TG、TC、LDL-C、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孕中期;孕晚期与孕中期相比HDL-C、APO-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孕中期。结论孕妇血脂水平在孕期随妊娠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升高,早、中、晚孕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的血脂参考值范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妊娠结局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GDM孕妇120例作为研究组,血糖均控制满意。其中OGTT 3个时点血糖(空腹血糖,服用葡萄糖后1h、2h血糖)任何1个时点异常者为Ⅰ组,共46例;OGTT任意2个时点血糖异常者为Ⅱ组,共44例;OGTT 3个时点血糖均异常者为Ⅲ组,共30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BMI、妊娠期高血压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率、巨大儿率及入住新生儿病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前BMI[(21.88±2.91)kg/m~2]、剖宫产率(45.0%)、巨大儿率(19.2%)、入住新生儿病房率(18.3%)与对照组[(21.21±1.96)kg/m~2、30.0%、5.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BMI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组妊娠期高血压率和入住新生儿病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其孕前BMI较健康孕妇高,妊娠结局较健康孕妇组差。孕前BMI越高,OGTT血糖异常时点数目越多,GDM孕妇妊娠结局越差。临床上应对该类患者提高警惕,需注意和预防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单位为kg/m2)分组的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按期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18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提出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建议,将样本分为四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按其不同总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孕前低体重及正常体重组的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不同体重增长范围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的孕妇孕期体重不同范围的增长致分娩后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超重组、肥胖组孕前BMI数值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均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催产素(OT)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该院门诊治疗的EH患者和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5岁,分为健康对照组(体检健康者)和观察组(EH患者),每组各50例,观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OT等指标。结果除年龄外,观察组BMI、SBP、DBP、FPG、FINS、TC、TG、HDL-C、LDL-C、hs-CRP、HOMA-IR、血清OT等观察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T与BMI、SBP、DBP、FPG、FINS、TC、TG、LDL-C、hs-CRP、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INS、hs-CRP、HOMA-IR是血清O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HOMA-IR、OT是EH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EH患者体内血清OT水平偏低,其与FINS、hs-CRP、HOMA-IR关系密切,提示血清OT可能参与中老年EH的发生与发展,建议在临床中加强该项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饮食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孕期健康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血钙、胎儿窘迫、巨大儿)。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DSQL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血钙、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进行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可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单胎孕前体重指数(BMI)超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修订的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BMI组(18.5≤BMI≤24.9)、超重组(25≤BMI≤29.9)和肥胖组(≥30)。超重组孕期总增重范围(7-11.5Kg)。超重组按照孕期增长幅度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的人数,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体重增长≥11.5kg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不足组及体重增长正常组(P0.05)。三组对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多将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孕前及孕期宣教、控制孕期体重及营养干预,将会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网膜素-1(Omentin-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水平检测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制订干预方案、降低GDM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且结果为阳性的96例孕妇作为GDM组,同期96例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且结果为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11~13周(孕早期)一般资料及检测指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孕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两组孕早期血清Ficolin-3、Omentin-1、FGF19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孕早期血清Ficolin-3、Omentin-1、FGF19水平与BMI、FBG、HbA1c、TC、TG、LDL-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孕早期血清Ficolin-3、Ome...  相似文献   

20.
刘高炎  宋宏 《全科护理》2021,19(9):1259-1263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联合运动指导对孕前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14例孕前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妊娠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联合运动指导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值、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效果、母婴结局以及血糖水平情况.结果:实施个体化饮食联合运动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值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联合运动指导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强孕前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效果,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控制孕妇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改善母婴结局,有效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对病人获取优质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