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变化规律,探讨cTnT对判断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MI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37例,将其分为再灌注组与未再灌注组,于溶栓前和发病后间隔一定时间分别采血。同时检测CK、CK-MB、cTnT,并绘制曲线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再灌注组CK、CK-MB、cTnT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与未再灌注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AMI发病12小时(h)以内再灌注组的CK、CK-MB、cTnT浓度分别大于未再灌注组,尤以发病后10h,12h为著。cTnT峰值浓度的升高明显高于CK、CK-MB者。结论动态观察cTnT浓度曲线变化显示与CK、CK-MB浓度曲线变化相似,且更特异、更灵敏,可作为判断溶栓再灌注的又一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5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组及未通组心电图ST段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规律,并对血管再通组及未通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组的心电图ST段在用药后30min开始下降,90min下降达53.1%,与未通组心电图ST段具有显著差异;冠脉再通组血清CK及CK-MB在胸痛后14h达到高峰,而未通组在胸病后20h达到高峰;冠脉再通率为67%,再通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未通组。AMI病人早期经静脉应用溶栓剂治疗,可改善急性期预后,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清心肌酶的动态监测是判断是否出现心肌梗塞以及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生化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溶栓后检测心肌酶峰值和峰值出现时间,最近有文献[1]报道溶栓后6h/3h各种心肌酶类活性比值对预测冠脉再通更具意义。现我们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均为急诊科、循环科、神经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选的AMI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而冠脉再通标准参照《内科学》[2],实验对象共53例,其中再通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平均52.3岁;未通组18例,男13例,…  相似文献   

4.
以往AMI后溶栓再通的生化判定指标主要借助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1,但是心肌酶的峰值监测时间长,尚需在很长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测,给临床带来很多困难.测定血清CTn-I、Mb及CK-MB作为诊断AMI后溶栓再通的指标,不但缩短时间,提高检测敏感度、准确度,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关CTn-I作为诊断溶栓再通及AMI的指标已有报道,但同时检测Mb、CK-MB作为进一步诊断指标未见报道.我们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66例溶栓治疗患者进行了血清CTn-I、Mb及CK-MB的动态观察,结果提示该三项指标对溶栓再通的预测和判定具有各自的特殊价值,三者…  相似文献   

5.
孟凡强  胡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76-137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4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血管再通情况分为再通组20例和未通组2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1h及2h血清IL-6和Hs—CRP水平。【结果】血清溶栓后HS—cRP和IL-6显著高于溶栓前(P〈0.05);再通组溶栓后1h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高于未通组(P〈0.05);再通组溶栓后2h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未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CRP和IL-6可能是急性心梗静脉溶栓再通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小东  葛卫华  张海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01-1901,19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价值。方法95例AMI患者,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T和CK—M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T和CK—MB在各时间点阳性率不同,cTnT血清活性升高快,在AMI发作后4h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T可有效监测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助于判断溶栓的疗效,并且能提示患者的预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未通者与未溶栓者血清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定量测定 93例 AMI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 ,以 >10 0 ng/ L作为阳性判定值。结果溶栓再通者 c Tn I峰值较未通组与未溶栓组显著增高 (P<0 .0 5 ) ,且峰值增大 ,峰值时间提前 8小时 ,再通组 c Tn I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 (13 0± 3 8)小时 ,较未通者提前 60小时。结论溶栓后动态测定血清c Tn I浓度、峰值时间 ,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18例,危重病患者80例(非心血管疾病)。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和CK—MB。结果cTnI与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均为100%,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高于CK—BM(P<0.05);AMI时cTnI浓度高峰时间与CK—MB平行,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溶栓患者高峰时间明显前移(P<0.01)。结论 cTnI诊断AMI敏感性高,其特异性高于CK—MB,且在血清中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其峰值时间改变可用于判定AMI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8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及AMI溶栓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8(IL 8)变化的研究 ,为AMI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AMI患者 ,依据治疗情况分为 :(1)溶栓组 ,于溶栓即刻、溶栓后 2、 4、 6、 8、 10、 12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 ,并依据溶栓结果分为 :溶栓再通组 (A组 )、溶栓未通组 (B组 )。 (2 )未溶栓组 ,于症状出现后 2、 4、 6、 8、 10、 12、 14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IL 8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 MB的浓度。结果 :(1)IL 8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4 47± 1 5 0h升高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P <0 0 1) ,并可在 9 6 9± 3 5 4h时达到高峰 ;(2 )A组IL 8浓度在溶栓后 4、 6、 8h显著高于B组 (P <0 0 1、P<0 0 1、P <0 0 5 ) ,B组IL 8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 (3)正常对照组IL 8浓度 <10pg/ml。结论 :(1)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IL 8浓度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故认为IL 8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2 )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 4、 6、 8h检测到明显升高的IL 8浓度 ,故认为IL 8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B型钠尿肽在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BNP一32的含量。比较BNP在对照组中不同性别间、对照组和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慢性心力衰竭(CHF)组以及各疾患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男女之间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比UAP、CHF组的测定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P与CH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和UAP组的BNP值与TnI和CK—MB质量(CK—MBMass)呈正相关(P〈0.01),CHF组中BNP则与各两指标无相关。[结论]BNP不仅是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小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09-1711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7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 h、2~7d测量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与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组与静脉溶检再通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溶栓未通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心肌标志物合理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不良预后评估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23例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K、CK—MB活性和cTnT,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优化组合。结果(1)在入院后24h内CK、CK—MB活性和cTnT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9.3%、77.7%和94.2%,特异性分别为80%、100%和100%;(2)AMI患者随着cTnT水平的升高短期(1个月)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从4.3%(cTnT≤0.4ng/ml)、15.4%(0.4~1.0ng/ml)到30.2%(≥1.0ng/ml)。(3)CK与cTnT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0%;(4)CK—MB活性出现阳性时,cTnT均阳性,而且同一标本cTnT升高程度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CK与cTnT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活性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对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对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心肌梗死患[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0例]、100例心脏手术患、60例非心脏手术患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cTnT、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CK)检测。结果 (1)血清cTnT、cTnI、CK—MB和CK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cTnT(72.4%,100.0%)、cTnI(81.8%,100.0%),CK—MB(54.6%,87.5%)和CK(64.8%,62.2%)。(2)AMI和心脏手术组cTnT、cTnI、CK—MB和CK四项指标浓度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脏手术组3h内cTnT和cTnI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56%)和(44%,45%),明显高于CK—MB(24%,22%)和CK(20%,28%);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脏手术组5d后cTnT和cTnI阳性检出率为(70%,66%)和(66%,61%),而CK—MB仅为(4%,6%),CK仅为(8%,10%)。结论 血清cTnT、cTnI能确切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等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较宽的诊断窗口时间,是心肌损伤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82例患者(观察组)和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MYO、CK—MB检测,并对两组3种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YO、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随疾病发作时间延长,cTnI和CK—MB血清水平呈上升趋势,MYO呈下降趋势;3种检测指标以MYO出现峰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cTnI和CK—MB。结论血清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30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cTnI、CK—MB含量,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和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MI组与UAP和SM组比较,cTnI含量仍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CK—MB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nI在AMI发生4小时内就显著升高,二者的最高峰值在8~16小时内均可出现,72小时后,cTnI和CK—MB降至临界水平,而cTnI在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血清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有着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2小时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探讨两者的变化是否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1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0.5,1,1.5,2h的血浆标本,并以1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AFI和PAI-1的含量.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TEMI患者溶栓前的血浆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TAFI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0.5,1,1.5,2h的血浆TAFI活性较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5,2h的血浆PAI-1显著升高(P<0.01).(3)溶栓后2h冠脉未通组PAI-1水平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而冠脉未通组和再通组TAFI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升高的血浆PAI-1在溶栓后2h下降可能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具预测价值,TAFI对血管冉通不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弃1盒测定3组血清中H—FABP、cT—nT和CK—MB水平。结果AMI组与UA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T和CKMB联合检测诊断ACS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生化标志物中,过去血清CK-MB及其质量测定为金标准。近年来发现肌钙蛋白T(troponin T,cTnT)为心肌细胞所特有,有望成为诊断AMI的金标准。但CK—MB在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开始升高的时间较cTnT晚,灵敏度差,持续时间短于cTnT,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不能及时提供客观依据;cTnT从心肌梗死发生4h开始升高,9天后即恢复正常,不利于溶栓后期治疗及病情的观察。因此,本研究选择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Uitrasensitive reactive protein—C,UsCRP)作为对AM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早期再通的关系。方法: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h、6h、12h、24h分别取血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依溶栓前临床间接指标及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通组(27例)和未通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中GMP-140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组与未通纷呈不同浓度的动态变化,溶栓未通组,GMP-140升高;溶栓再通组,则GMP-140降低,两组溶栓后6h、12h、24h血浆GMP-140浓度差异显著(P<0.001)。结论:AMI后血小板高度活化,血浆GMP-140与AMI的血栓形成、溶解及再通密切相关,其在溶栓后的迅速下降可望作为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在不同时间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非AMI患者和AMI患者入院后2h内、24h内、48h内的血浆或血清CK—MB mass浓度,通过ROC曲线特性分析CK—MB mass在AMI不同时间内的诊断临界值。[结果]非AMI患者CK—MB mass的浓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而AMI患者的CK-MB mass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不同时间内的诊断临界值不同,即入院2h内、24h内和48h内其初筛临界值分别为3.02μg/L。、3.3μg/L和2.95μg/L;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80μg/L、3.47μg/L和3.26μg/L;确诊临界值分别为4.16μg/L,L、4.35μg/L和4.02μg/L;其AUC面积分别为0.898,0.974和0.864。[结论]AMI患者的CK—MB mass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不同时间内CK—MB mass的临床诊断临界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