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 (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 10 8例IgAN及 36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 ,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2 7例IgAN及 6例正常人肾组织t PA、u PA抗原表达。结果显示 ,正常人肾组织t PA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 ,u PA表达于所有节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IgAN肾组织t PA阳性率及肾小球t PA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与其增殖程度有关。IgAN患者u PA表达明显下调 ,尿PA活性下降 ,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尿PA活性下降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 ,IgAN早期肾组织t PA表达增加 ,晚期下降 ;u PA表达减少 ;尿PA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判断IgAN的病情。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并对11例尿激酶(UK)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动态观察。结果:心肌梗塞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无变化,PAI活性显著升高(P<0.001);UK治疗前后观察,通过方差分析,上述指标差异非常显著。结果提示:PAI在血栓形成中有重要的病理意义;UK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机体自身纤溶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SGLT-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ACEI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SGLT-2抑制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的水平均低于A组,血清白蛋白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的改善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CEI联合SGLT-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优于ACEI单独用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108例IgAN及36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27例IgAN及6例正常人肾组织t-PA、u-PA抗原表达.结果显示,正常人肾组织t-PA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u-PA表达于所有节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IgAN肾组织t-PA阳性率及肾小球t-PA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与其增殖程度有关.IgAN患者u-PA表达明显下调,尿PA活性下降,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尿PA活性下降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IgAN早期肾组织t-PA表达增加,晚期下降;u-PA表达减少;尿PA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判断IgAN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HBO)治疗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药物组)和依达拉奉联合HBO治疗组(HBO综合组),每组83例.药物组每天2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HBO综合组除用依达拉奉治疗外,每天行HBO治疗1次,压力0.22 MPa,时间80 min,共治疗21 d,对2组患者住院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观察疗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第2周、第3周HBO综合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疗效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P<0.05或0.01);HBO综合组PT的增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0.05),血浆FIB水平则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或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HBO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用药,且HBO综合治疗可使PT增高和FIB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自体血液回收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单用术中自体血回输。两组均于术前(T1)、血液稀释后(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3 d(T5)五个时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电图和尿量;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A组T2、T3时与T1比较,CVP明显增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Hb、Hct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T4、T5时Hb、Hct明显降低(P<0.05);A组T2、T3、T4时与T1比较,PT延长(P<0.05),APTT无明显变化,FIB和PLT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T2、T3、T4时PT延长,T3、T4时FIB和PLT降低(P<0.05),并于3 d后逐渐恢复。结论用6%羟乙基淀粉行AHH,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可引起CVP升高。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使PT延长,PLT、FIB稀释性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APTT变化不大,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将90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正常对照组20例(NC组,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观察各组人群尿液中nephrin的表达,分析尿nephrin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NAG)和UAER的关系。结果 DM组、DN1组、DN2组组间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与血肌酐、尿素氮β2-MG、NAG、UAER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尿nephrin在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7例,使用氯沙坦100 mg 1次/d;B组51例,使用贝那普利10 mg 1次/d。分别于治疗3个月后检测24 h尿白蛋白量和血肌酐值。结果两个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2,4 h尿白蛋白量显著减少(P<0.01),血肌酐的指标也明显变化(P<0.01)。而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和ARB可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的特点。方法 115例肿瘤患者分为胃癌、肠癌和肺癌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的水平、化疗后随时间变化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为(12.39±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为(30.58±7.43)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为(4.71±1.72)g/L,D-二聚体(D-Dimer)为(1.32±0.16)μ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肠癌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与胃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肺癌组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在化疗不同时期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指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帮助,是肿瘤患者排除、预防静脉血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64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结果显示:肝硬变腹水组AVP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变无腹水组及正常对照组(P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降纤酶和常规的川芎嗪治疗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了临床治疗82例伴有纤维素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其中52例为降纤酶治疗组,30例为川芎嗪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二聚体]的比较.对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再用降纤酶治疗的临床疗效也进行了评价.结果: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快,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纤维蛋白原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无显著差异.降纤酶组的治病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组无显著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短期应用较为安全.结论:降纤酶对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应用降纤酶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MHD伴I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给予生理盐水250 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3次/w,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输入;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耗氧量、纤维蛋白原(FIB)、心电图及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心肌耗氧量、MDA、FIB、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心电图ST段、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缺氧,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预后与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尿蛋白及其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10年间Ccr变化情况将135例IgAN分为3组:肾功能稳定组(66例)、肾功能进展组(33例)、透析组(36例);按照初期Ccr不同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12例)和肾功能降低组(23例),观察10年间各组Ccr变化情况;初期肾功能、尿蛋白、病理组织学改变,病程中的尿蛋白变化、蛋白尿≥1 g/d且持续时间占整个观察时间的比例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年间3组Ccr均降低,稳定组、进展组、透析组分别为10 ml/min、40 ml/min、70 ml/min,尿蛋白的推移稳定组维持在0.5 g/d以下,进展组在1 g/d左右,透析组在1.5 g/d左右。初期Ccr<70 ml/min的病例,尿蛋白多、组织学损害明显的其预后不良,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r≥70 ml/min的病例,初期尿蛋白≥1 g/d的与尿蛋白<1 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组织学损害程度如何,如果临床过程中尿蛋白≥1 g/d,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整个观察时间40%以上的病人以后肾功能降低的可能性大。结论对尿蛋白持续>1 g/d的患者将尿蛋白降低至1 g/d以下对稳定肾功能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降低至0.2~0.5g/d以下意义将更大。  相似文献   

14.
唐微  闫翔  刘芳  沈桂林 《武警医学》2020,31(9):782-785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09至2016-09西部战区总医院18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凝集率(PA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进行2年的随访,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LVEF、S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FAR、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AR、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发现,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降低凝血系统活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检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名患者围麻醉期不同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Hb)、凝血和血小板功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围麻醉期在充分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的基础上 ,根据检测结果有选择性地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止血剂 ,至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凝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仍在正常低限 ,全部患者无一例因出血和血栓再次手术。结论 手术中应对凝血功能进行适时监测与调控 ,围麻醉期要处理好新肝吻合口局部的高凝与全身低凝的关系 ,预防术后出血、肝动脉和 (或)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和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缓慢静滴),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lb)、肌酐(S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lb明显降低(P〈0.05,P〈0.01),但Sc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U-Alb、TC、TG、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仅降低蛋白尿,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两药合用在延缓DN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恶性高血压(MHT)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对32例主要表现为MHT的IgAN患者(IgAN-MHT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预后。并与30例无MHT的IgAN患者(IgAN组)进行比较。结果 IgAN-MHT组13例表现为急性肾损伤,8例为肾病综合征,7例为肉眼血尿。随访期内多数病例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IgAN组4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例呈肉眼血尿。随访期内肾功能无明显进展。IgAN-MHT组前驱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IgAN组(P<0.05),从发病至肾活检的时间明显较IgAN组短(P<0.01),血清肌酐、尿酸、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活检病理示IgAN-MHT组肾小球、间质、血管病变明显较IgAN组重,IgAN-MHT组Lee’s分级≥Ⅲ级所占比例明显较IgAN组高(100%比53.3%,P<0.01)。结论主要表现为MHT的IgAN临床病情及肾脏病变严重,预后差。影响肾功能转归的因素可能包括肾活检前MHT持续的时间、肾活检时血肌酐值、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降压治疗是否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