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 h、2 h与4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 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低血小板计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低值血小板的差异性。方法利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同时测定血小板低于90×109/L的标本,经统计学处理,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为(60-90)×109/L的标本,两法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时,两法测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用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比仪器法计数更准确、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直方图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直方图在雅培Cell-Dyn 1700A型血细胞分析仪(以下简称CD1700A)测定血小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该仪器和显微镜计数法分别对289例患者标本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不同,分为正常体积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和小红细胞干扰组.结果 正常体积血小板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血小板组和血小板聚集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仪器法结果偏低,而小红细胞干扰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仪器法结果偏高.结论 小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及大血小板等均可对血小板直方图产生较大影响;对血小板的计数与直方图不符的标本,应分析原因、手工复核或重新采血检测,以使血小板的计数结果更为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h、2h与4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仪器检测法与镜检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血小板值偏低现象进行正确分析 ;方法 :使用SymexF - 82 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小板进行测定 ,对测定值 <10 0x10 0 9/L者与传统的手工法计数相比较 ;结果 :使用仪器法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测定 ,血小板值 <10 0× 10 9/L者 182例 ,其中测定值前面带有字母L、D、M和U者共 14 0例 ,与传统的手工法计数相比较 ,带有字母L、M和U者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带有字母D和不含任何字母者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仪器法和手工法血小板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 :Symex F82 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采用电阻法与显微镜观察不同 ,它不能识别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小板数量假性减少 ,因此 ,临床检验工作者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结合临床的同时 ,时刻不容忽视传统的手工法进行复核 ,以免假性血小板减少造成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Xs-10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与手工复检的比较分析。方法测定血液分析仪Xs-1000CD-3700和手工血小板计数的精密度,线性。根据血小板数量将100例静脉血分为血小板数量降低组(PLT≤50&#215;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组(50&#215;109/L〈PLT≤350&#215;109/L)、血小板数量增高组(PLT〉350&#215;109/L)。在根据血小板体积大小又分为小血小板组、正常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使用血液分析仪Xs-1000CD-3700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进行手工血小板显微镜计数。结果 Xs-1000血小板计数的精密度较高,变异系数〈3%,血小板计数有良好的线性。在血小板数量及大小正常时用仪器Xs-1000、CD-3700及手工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较为接近,当血小板体积较小(MCV〈55fl)及直方图异常时仪器Xi-1000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差异较大,而仪器CD-3700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较为接近。结论仪器Xi-10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较高,但当血小板体积较小以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需手工复检血小板计数或用光学法检测,已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 000例待进行血小板检测患者进行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对其中血小板测定值与直方图不符、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f1、血小板计数与临床诊断不符的188例病例进行显微镜计数或重新采血计数,对比前后值。结果:仪器试剂质量、抗凝剂因素、样本溶血不足、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血小板增多、样本储存等是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本身存在问题,临床可结合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必要可借助显微镜计数或再次采血计数,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EDTA-K2和枸橼酸钠两种抗凝剂对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影响与分析。方法:收集了7例用EDTA-K2作为抗凝剂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的标本,分别用枸橼酸钠抗凝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分析,同时手工图片观察血小板分布状况。结果:7例EDTA-K2作为抗凝剂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患者,在改用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两种方法复检,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EDTA-K作为抗凝剂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假性减少,这时可改用枸橼酸钠做抗凝剂复查加以纠正,以免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9.
张莉 《当代医学》2013,(25):102-102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51例MCV处于不同范围的样本分别使用日本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将两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V≥70fL时,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计数的血小板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60fL≤MCV<70fL时,两种方法计数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CV<60fL时,两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CV<70fL会使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结果偏高,应使用显微镜计数法予以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在测定血小板中影响因素的探讨,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的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血小板数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使用AB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时采用手工计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时间、采血部位、血中凝块存在、红细胞大小对血小板计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必须进行规范化操作且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对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应采用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计数。  相似文献   

11.
刘克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22-1023
<正>本文探讨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MCV<70Fl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表明,30例MCV<70fl标本,两法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别,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高,P<0.05。可见,仪器计数时,对于MCV<70fl并且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应注意手工法复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方法临床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的血液标本200例,使用深圳迈瑞BC-5200在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下计数血小板,同时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以手工法计数的结果为标准。结果血小板真性增多,即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结果较一致的共有168例;血小板假性增多,即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一致,但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结果不相符合,预稀释和全血模式计数血小板均增多,而手工计数血小板却正常,血涂片复核也正常,共有32例。结论在采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对仪器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在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的同时,如检测过程中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现象,在仪器提示有异常直方图时,应及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手工复查,必要时涂片染色观察,以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治依据,以避免血小板假性升高造成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因素(1)标本放置时间:血小板是体积较小的血细胞,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王氏等[1]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同时,红细胞也不例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血小板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即时测定和1小时测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建议取标本后一定要在30分钟内测定。(2)小红细胞:赵氏等[2]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认为小红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小,血小板数值越高;大血小板越多,混入的小红细胞亦越多,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14.
EDTA-K2抗凝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委军  董家书 《海南医学》2011,(20):110-11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末梢血在不同时间检测(仪器法XS-800I)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给62例门诊患者采集末梢血标本,在采集样本混匀后用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进行即时检测(1min内检测)、2min检测、5min检测、10min检测、15~30min检测,观察血小板计数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并以手工计数法为参照,评价仪器法不同时间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结果采血后仪器法即时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偏低,即时组与其他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患者采集EDTA-K2抗凝末梢血后,立即检测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至少充分混匀2min后再检测,可保证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苏娜  顾挺 《新疆医学》2009,39(10):71-73
临床上血小板汁数低于20~30×10^9/L的患者,有出血倾向,可输注血小扳;悬液。但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血小板聚集、药物作用、抽血不当等。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是凝血检查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之一,如果检验结果出现差错,可能会给临床工作带来错误指导,造成诊疗上的不良影响,也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细胞分析结果。方法:采用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120例AIDS患者和120例其他送检标本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AIDS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平均血红细胞体积测定、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血象和尿常规等指标水平测定方式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确诊患者56例,再抽取健康体检健康人群56例,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水平等几项血象和尿常规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载脂蛋白、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象和尿常规等指标水平测定方式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勇  王余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8-2649,265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在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情况下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的效果.方法:住本院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和抗凝药物情况下,抽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小板数;选择35例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测定输注血小板后20~24小时血小板数(PLT)、计算输注后20~24小时患者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临床症状、评价输注疗效.结果:输注结果表明,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4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5.0或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26例,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4.5和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20%,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无明显改善患者即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9例.结论: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35例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占74.3%,且临床出血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小板的性能并作评价。方法对SysmexXE-2100分析血小板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进行测定,再对SysmexXE-2100测定的120例住院病人血标本的血小板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小板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均在允许范围内;SysmexXE-2100分析血小板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激光法相关系数r为0.9937,P<0.01;电阻抗法r为0.9854、P<0.01。结论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小板的性能良好,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和简便快捷等优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血小板(尤其是低值血小板)的较理想仪器。  相似文献   

20.
李宝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93-2294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异常减少需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查的重要性。方法:对使用法国ABXpetra6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异常减少500例标本,以血小板低于50 000为准争得患者同意再次抽血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并采用末梢血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495例petra60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仍然少于50 000有5例,其中男3例、女2例与血液分析仪测得血小板计数明显不符显微镜检查结果,可见血小板有聚集成团、巨大血小板、微小血小板。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减少需采用手工计数及显微镜复查,以手工计数与显微镜观察形态综合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