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侯占红  崔军 《甘肃医药》2014,(10):784-785
目的: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32%、0.97%、1.05%、0.34%、1.14%、0.56%.结论: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鼓励无偿献血者多次献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索银川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趋势,研究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银川市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因为,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传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血液浪费,确保用血安全。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株洲地区130214人份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及ALT等5项进行血液检测,并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为2.98%,且逐年呈下降趋势(χ2=15.778,P<0.01),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的阳性率分别为1.34%、0.64%、0.13%、0.87%、2.14%。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病史调查,在献血前增加梅毒快速筛查,开展血液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指标检测结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2000年至2005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抗-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抗-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无偿献血者所捐献血液的样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6272标本中不合格数为4845份(5.03%):其中ALT3076份(3.20%)、HBsAg692份(0.72%)、抗-HCV404份(0.42%)、抗-HIV160份(0.17%)、梅毒抗体630份(0.65%)。结论: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4~2007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颜秀娟 《广西医学》2009,31(4):571-573
目的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各年度不合格率,获得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69%,由高至低依次为ALT(1.81%)、梅毒(0.80)%、HBsAg(0.50%)、抗-HCV(0.35%)、抗-HIV1+2(0.23%);HBsAg和抗-HCV阳性率于2005年后明显降低,而梅毒阳性率有上升趋势;抗-HIV1+2阳性率为0.23%,经H IV确认实验室确认0.02%为H IV感染者。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加强招募过程的献血者排查、献血后的回访告之及血液检测等工作,建立一支低危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潘月霞  肖瑛  张巧云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46-1146
目的探讨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避免和防止不合格的血液进入临床。方法对银川地区2004-2006年待检血液5项传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梅毒抗体由2004年的0.65%下降到2006年的0.45%;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标志物的平均阳性率以ALT不合格占的比例最高达56.34%,依次为梅毒为20.97%,HBsAg( )为10.40%,抗-H IV1 2( )为6.92%和抗-HCV( )为6.63%。结论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逐年下降;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不同结果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关系。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抗-HCV和ALT值检测,使用SPSS13.0软件对抗~HCV阳性者与阴性献血者ALT异常升高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4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127例,其中23例ALT值〉40EU/L;抗-HCV阴性的献血者20720名,其中2019名ALT值〉40EU/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9,P〈0.05)。结论无偿献血抗-HCV阳性者ALT值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检测献血者ALT值有助于判断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苗温  徐传国 《实用医技》2008,15(1):15-16
目的:为了研究无偿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TP阳性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用两种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TP监测方法为ELISA和TRUST两种。两次检验均为阳性者确认为阳性结果。结果: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1,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3,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为1。结论:三者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存在合并感染的机会。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较高,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及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情况,为全市安全用血、节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2010~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等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筛查血液标本24679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4429份,ALT、HBsAg、抗-HCV、抗-HIV、TP不合格率分别为3.24%、0.75%、0.94%、0.60%、0.23%,其中ALT最高。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严格血液筛查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合理利用血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及流行趋势,评价现行筛查方法的效果和安全策略,阻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初筛采用金标法;血液初检、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法),梅毒采用ELISA法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结果295349人份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为7.17%;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87%、0.97%、0.84%、O.94%、0.56%。不同年份血液5项感染性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血源的管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对可疑者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传染性疾病经输血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市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6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1.3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1.2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6%,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7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是目前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Fan WM  Zhu WF  Zhang SY  Wang QX  Yin LM  Wan H  Gao Y  Tian XL  Yu M  Jin J  Xu XY  Wei L  Zhu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392-396
目的 调查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自然史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河北省赵县某农村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献血员 (简称献浆员 ) ,于 1993年 8月经现场调查及血清学检测被诊断为HCV感染者 172例 ,未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 ,2 0 0 2年 7月对其HCV感染 9年后的转归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 172例HCV感染者中 ,9年后 2例死于晚期肝病 ,4例死于脑出血 ,1例意外死亡 ,9年后实际追踪到 14 2例 ,失访率为 13 9% (2 3/ 16 5 ) ,肝病的病死率为 1 2 % (2 / 172 )。该组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为 91 5 % (130 / 14 2 ) ,自然阴转率为 8 4 % (12 /14 2 )。在持续性HCV感染者中 ,经B型超声检查提示 ,肝硬化率为 3 1% (4/ 130 ) ;重度肝炎占 6 9%(9/ 130 ) ;中度肝炎 36 2 % (47/ 130 ) ;轻度 5 3 1% (6 9/ 130 ) ;另有 10 0 % (13/ 130 )诊断为脂肪肝。HCVRNA阳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酸转肽酶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HCV/HBV混合感染者肝硬化进程显著快于单独HCV感染 (P <0 0 5 )。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远远高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HCV/HBV混合感染者较单一感染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献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ALT筛查中ALT不合格的血清样本,采用融合F4HVR1抗原检测样本中的第1高变区(HVR1)抗体,并与现有的C、NS3、NS4、NS5区抗体进行比较。结果在2035份ALT不合格样本中,共检测出34份阳性样本,其中HVR1区单独阳性2份,C区3份,NS3区4份,NS5区1份。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各区段抗体筛查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