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随机血耱与住院期间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23例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随机血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依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C1组(52例):<7.8 mmol/L;G2组(38例):7.8~11.0 mmol/L;G3组(33例):>11.0 mmol/L.入院血糖与心功能指标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G1组)相比,G2组、G3组Killip分级≥Ⅱ级的发生率增加(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P<0.05)、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P<0.05和P<0.01)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和P<0.01)降低.入院血糖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峰值、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1、0.181、0.232,P<0.05或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为-0.263,P<0.01).入院血糖水平是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201,P=0.006).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是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室重构以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1个月、1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连续24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排除了其他引起慢性应激的因素,测定患者次日晨起空腹血糖(FG)。AMI后第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患者1个月和1年的存活情况。进行FG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间的相关分析。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下的1个月和1年死亡率。结果:①FG与左室射血分数(r=-0.287,P<0.01),左室后壁厚度(r=-0.205,P<0.01)均呈轻度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r=0.166,P<0.05),左室收缩末径(r=0.312,P<0.01)均呈轻度正相关。②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差(1个月死亡率:19.8%vs.7.5%,P<0.01;1年死亡率26.7%vs.12.2%,P<0.01)。血糖重度升高者预后较轻度升高者差(1个月死亡率:33.3%vs.13.2%,P<0.05;1年死亡率42.4%vs.19.1%,P<0.05)。结论:AMI急性期的FG水平作为机体应激程度的标志与左心室重构相关,FG高者,1个月和1年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3.
4.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及长期不良预后均有关,但应激性高血糖的最佳衡量方法、最佳临界值的定义、潜在机制以及降糖治疗能否改善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现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8)
目的:探讨吸烟是否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方法:入选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AMI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监测空腹血糖,并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按照年龄(±5岁)、性别、合并疾病等资料进行1∶1匹配。分别调查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并进行心肌梗死相关资料比较。结果:研究收集646例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及样本含量计算要求,吸烟组入选223例,按照性别、年龄、AMI病史等条件要求匹配非吸烟组患者223例。吸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高于非吸烟高血糖组[(7.5±2.9)vs.(6.8±2.5)mmol/L,P0.05];[(5.6±0.4)%vs.(5.4±0.4)%,P0.05]。AMI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7.1%,吸烟组患者明显高于非吸烟组(35.0%vs.19.3%,χ~2=13.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增加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 :1 入选标准 :发病 2 4h内入院 ;初次诊断急性Q波心肌梗死 ;既往无糖尿病史 ;住院期间未诊断糖尿病 ;住院期间未给予任何降糖治疗 ;住院期间接受介入治疗 ;存活患者出院时复查血糖正常。分组情况 :自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满足入选条件的患者 181例 (男 15 6例 ,女 2 5例 ) ,平均年龄 (5 9± 12 )岁。根据入院时血糖是否≥ 6 7mmol/L将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6 6例和正常组 115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8.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类对于疾病的不断认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引起了医学工作者对于这种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高血糖症和危重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逐渐提出了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的概念。近年来研究发现,AMI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症,无论既往是否伴有糖尿病,都将显著增加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激性高血糖症是在原发疾病时应激激素增高导致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生变化,积极应用外源性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状态十分有益于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激性高血糖可使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有症状出血率增高,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应激性高血糖通过加重脑组织内乳酸堆积,增加自由基形成和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等多种途径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其作用受梗死范围、部位和局部血液循环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是否应用胰岛素降低应激性高血糖,降低到什么程度合适尚无统一标准,建议在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4h内避免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相似文献
11.
左心室球形指数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心室球形指数(S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AMI的患者,在发病6d内及6个月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入院后6d内SI及6个月时心室重构,比较发生心室重构的患者(R组)和未发生心室重构的患者(N组)SI的差异。结果6个月时N组左室SI为(0.24±0.04),R组SI为(0.32±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与AMI后6个月内心室重构的发生有关,球形指数越高越容易发生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收集其入院时临床资料和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VEGF水平。在住院3天内和PCI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LVR组(n=43)和非LVR组(n=156),其中LVR定义为随访6个月时LVEDV较基线水平增加≥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变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变量与发生LVR的关联性。结果 LVR组患者高血压(39.5%)、2型糖尿病(30.2%)、多支血管病变(46.5%)、PCI后慢血流(18.6%)的比例以及症状出现至球囊通过时间[(5.63±2.66)h]显著高于非LVR组患者[23.7%、13.5%、28.2%、6.4%、(4.39±2.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VR组患者入院后肌钙蛋白I峰值水平[(30.72±17.06)ng/mL]显著高于非LVR组患者[(23.61±15.95)ng/mL],而入院VEGF水平[(113.23±39.44)pg/mL]低于非LVR组患者[(133.05±4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高血压、症状出现至球囊通过时间、多支血管病变、术后慢血流等因素后,2型糖尿病(OR=2.518,95% CI 1.02~6.175,P=0.044)与肌钙蛋白I峰值(OR=1.032,95% CI 1.002~1.063,P=0.034)是STEMI患者PCI后6个月出现LV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入院时血清VEGF水平(OR=0.987,95% CI 0.967~0.999,P=0.037)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入院血清VEGF水平与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6个月发生LVR密切相关,有助于对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
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T-pro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 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
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T-pro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 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 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于治疗后1周、24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了解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①治疗后1周时,rhBN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 (P<0.05).治疗后4周、24周时,rhBN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1周时心室相角程、半高宽、峰相位标准差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上述3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阻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高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室间隔破裂穿孔是一种少见但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自然病程凶险。早期诊断、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Nathan Mewton Pierre Croisille Gerald Gahide Gilles Rioufol Eric Bonnefoy Ingrid Sanchez Thien Tri Cung Catherine Sportouch Denis Angoulvant Gérard Finet Xavier André-Fouët Geneviève Derumeaux Christophe Piot Hélène Vernhet Didier Revel Michel Oviz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0
17.
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对心血管造成许多有害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强化高血糖控制措施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之间相关关系、产生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