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治疗预后。方法将本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全脑血管造影术)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分析在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分析可见,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的神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且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提示患者治疗预后良好,较常规治疗更容易使身体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体会王敬芬1危险因素的干预根据北京宣武医院研究发现,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150个,尤其是发现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联系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所以,必须认真查找每个病人引起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且已录入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认知功能障碍随访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有效病例...  相似文献   

4.
窦桂忠 《现代保健》2010,(27):91-92
目的探讨疏血通(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水蛭、地龙)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抗栓作用。方法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组30例,予疏血通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用10~14d,另给脱水、扩容等常规治疗(甘露醇、706代血浆、曲克芦丁、胞磷胆碱);对照组30例只给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和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评分,出、凝时间及副作用。结果疏血通组在治疗1个月后,临床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疏血通组除1例瘀斑外,未见明显出血等副作用。结论疏血通治疗缺血陛脑血管病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王敬芬,崔建伟研究资料表明,ICVD在发病前多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血液高粘状态,可引起微循环的障碍与病变,进而使病变部位缺血、缺氧更趋严重,最终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致脑梗塞,BFCS性质的改变,是引起IC...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尤其是早期治疗,是疾病控制、恢复的关键。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考虑,脑动脉闭塞6小时以内脑组织改变尚不明显,属可逆性。缺血灶中心区域没有明显的血流,称为缺血核心区,这些区域的细胞将在数分钟内死亡;灌注减少或处于临界灌注的区域统称为缺血半暗带,半暗带内的组织仍然能够存活数小时。目前治疗干预主要的是缺血性半暗带,使那些功能已丧失,但结构还没有发生改变的脑组织康复,在脑缺血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前,溶解血栓使动脉再通,可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出现明显的肢体瘫痪、失语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金尔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临床、CT、MRI、TCD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金尔伦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qd,连用2周,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的变化,并同时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例老年患者治疗后总的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P〈0.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因用药造成的毒副作用。结论 金尔伦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并且对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刘雅欣 《中国保健》2009,(17):730-73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男52例,女8例,平均(69.4&#177;8.7)岁。银杏达莫每支5Ⅱml含银杏总黄酮4.5—5.5mg、双嘧迭莫1.8~2.2mg,静脉滴注。1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连续用银杏达莫2~3w。结果:银杏达莫治疗后凝血时间延长,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自身治疗前后疗效对照并与川芎嗪治疗相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自觉症状、精神症状改善及降血压、降血脂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江涛  秦志红 《中国保健》2005,13(16):58-58
目的观察尿激酶、血塞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3-24h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72例,治疗组36例,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常规治疗,血塞通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对照组36例,用复方丹参针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两组同时给予20%甘露醇.脑细胞代谢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中等剂量尿激酶,配合血塞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3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图像分析,得出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向足倾斜28o±5o;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25o±3o;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20o±5o并向头侧倾斜15o±5o;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20o±5o;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并向足侧倾斜20o±7o;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15o±5o。结论:熟练操作机器,掌握机器的性能和技巧,正确应用最佳投照角度,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治疗组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给予对照组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7%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以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19±1.80),与对照组的(7.62±2.83)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1)。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搭桥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斑块患者的颈部彩超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颈部CTA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彩超共42例检出斑块;检出硬斑13例,软斑33例,混合斑块18例,扁平斑块11例,其中兼有硬斑及软斑的10例;轻度颈动脉狭窄20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7例。同期CTA检出硬斑13例,非钙化性斑块49例,混合斑块21例,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简便易行、无创、经济,并有效显示颈部血管的形态、管腔情况、狭窄程度等,与CTA检查相比发现斑块及判断斑块性质的能力相当,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首选方法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与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7―2020年度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队列研究中,筛选出安徽省年龄≥35岁人群100 893例,记录其基本信息、血压、血脂等,并计算血清non-HDL-C值。利用中国人10年ICVD发病危险度的简易评估模型预测入选者10年内ICVD患病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探究non-HDL-C对ICVD发病风险的意义,同时绘制森林图。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7.52±9.94)岁,其中男性40 931人占40.57%,女性59 962人占59.43%。男性高危发病风险人群占16.94%,高于女性(8.45%),且发病风险随non-HDL-C值、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P<0.001)。non-HDL-C为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  相比传统指标,non-HDL-C对预测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有一定意义,且由于其无须考虑禁食状态等独特优势,non-HDL-C在一定程度上优于LDL、TG等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炎症因子与脂蛋白的变化.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10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前1月内与病后1、5、30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所测CRP、Apo A1、ApoB、Apo 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CRP、Apo A1、Apo B、Apo E发病前分别为(231.00 153.00)pg/ml、(6.31 2.19)mg/L、(1.29 0.29)mmol/L、(0.68 0.15)mmol/L、(3.79 1.28)mmol/L,发病后第1天分别为(290.00±132.00)pg/ml、(12.31 2.64)mg/L、(1.19 0.26)mmol/L、(0.92 0.13)mmol/L、(6.01 1.3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 A1、Apo B和Apo E应列为临床常规血脂检查,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查可用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64例TIA患者(TIA组),同时选择与其性别、年龄等匹配的非脑血管病的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对入选者随访4年,分析MMP-9水平与TIA预后的关系.结果 TIA组MMP-9水平[(5.25±0.5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0.39)μg/L](t=7.830,P<0.05);TIA组在4年随访中发生一级终点事件患者MMP-9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一级终点事件患者[(5.78±0.48)μg/L比(3.15±0.29)μg/L,t=3.250,P<0.05].TIA患者中,高MMP-9水平者(>4.5μg/L)较低MMP-9水平者(<2.5 μg/L)发生一级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2.612(95% CI 1.557~5.463,P<0.01).在排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影响后,高MMP-9水平者发生一级终点事件的危险度显著高于低MMP-9水平者(OR=2.346,95% CI 1.418~5.216,P=0.006).结论 MMP-9水平与TIA患者的预后有关,提示炎性反应在TI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评估TIA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回顾性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95例脑卒中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组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和酗酒史的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些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无与Hcy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卒中组内男性血清Hcy与女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与失血性脑卒中之间血清Hcy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不同类型之间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脑腔梗、脑栓塞(CI)和脑出血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结论 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部分传统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AIS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32例、61~ 70岁组36例和≥71岁组46例,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的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2周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60岁组男22例,女10例;61~70岁组男26例,女10例,≥71岁组男20例,女26例.≥71岁组女性占56.52%(26/46),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85,P=0.015).三组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分别为(1±3),(2±5)和(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2周病死率及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17).结论 尽管不同年龄段病死率及sICH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不同年龄段AIS患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在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的患病率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医疗保健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军队部分离退休干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无躯体疾病的仅占8.47%,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人数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2.3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冠心病(65.32%)及高血压病(55.67%),其次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在29.86%。调查显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年龄、居住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卫生、膳食营养、生活满意度等紧密相关,其中烟酒嗜好、高脂高盐饮食、缺少娱乐及体力活动等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社会、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是行为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海市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死亡年龄、死亡地点及伴随疾病。[方法]2010年死亡个案记录采用ICD-10分类标准录入DIS居民死亡登记系统,并用其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血管病是上海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病后遗症死亡占脑血管病死亡的42.68%。45.64%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死亡发生在家中。高血压病、肺部感染、糖尿病、褥疮感染是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主要伴随疾病。[结论]脑血管病后遗症是严重影响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死亡疾病谱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