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省绵阳市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结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者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依从性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555例,69.2%的患者治疗前确诊为癫痫;77.7%的患者未规律服药,22.3%的患者从未治疗过;仅5.8%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服用苯巴比妥的总有效率达68.4%;前3月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延长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服药第4月后依从性在90%以上。共160例患者不同时期退组,其退组主要原因有疗效差、失访、拒绝服药。[结论]农村地区癫痫患者诊断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接受正规治疗比例极少;苯巴比妥单药治疗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后工作中需加强对患者依从性和癫痫科普知识普及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江宁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5-2011年江宁农村地区筛查确诊的惊厥型癫痫患者进行单一苯巴比妥规范治疗1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入组管理的523例患者中,85.5%的患者服用药物剂量为60~150mg/d,28.4%的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且大多发生在治疗初期3个月内。干预期间有36例患者因依从性差或疗效差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退出治疗,占6.9%。最终纳入疗效评价的487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8%,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惊厥型癫痫效果良好,在农村地区推广并进行规范化防治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蔡恩昌  张顺三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01-2602
目的了解沧州市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者苯巴比妥治疗、非苯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及依从性。方法对沧州市沧县、献县、肃宁县和泊头市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非苯药物正规治疗后,观察疗效、依从性,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苯巴比妥入组管理患者共2 320人,入组前患者平均发作频率(18.71±35.87)次/a;入组管理后,经过3、6、9和12个月的规范治疗,显效率分别为60.33%、69.36%、79.34%、84.28%。示范点癫痫患者在第1年时间内,服药显效率呈上升趋势,服药满6个月和1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P〈0.05)。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随疗程的延长而减少。有269名患者不同时期退组,退组主要原因是疗效差、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和依从性差。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惊厥型癫痫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随疗程延长不良反应减少;以后工作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及时随访,及时给患者调整药量;对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遵从医嘱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癫痫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在农村开展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0.46%。2007年卫生部将沧州市纳人“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对部分农村符合标准的惊厥性癫痫患者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理、随访,并用苯巴比妥进行规范化免费治疗。通过开展农村癫痫防治工作,对农村癫痫的治疗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为今后农村癫痫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晓灵  张弟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57-4158,4162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的依从性和退组原因。[方法]对绵阳市游仙区、三台县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观察退组时间、退组原因及依从性,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患者555例,其中160例患者在不同时期退组;退组人数在前3个月数量较大,第4月开始趋于平稳,第7月后开始显著减少;其退组主要原因有疗效差、失访、拒绝服药等;退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不及未退组患者。[结论]农村地区癫痫患者服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前3个月易退组,且退组的患者依从性明显低于未退组患者,故需在服药初期加强对患者依从性教育及癫痫知识的普及以减少退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现状,为以后更好的开展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对确诊为惊厥性癫痫的4 76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初始发作年龄、年平均发作次数、病程、就诊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惊厥性癫痫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2∶1;患者中40~49岁的占比最多,为22.5%,其次为30~39岁组,占18.6%;52.9%的患者在20岁之前初次发作;调查前一个月65.39%的患者服用一种抗癫痫药物(西药),1.60%的患者合并4种及以上药物。使用较多的前4位抗癫痫药物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癫痫患者中仅有29.5%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治疗缺口为70.5%,男性为70.1%,女性为70.9%。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癫痫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缺口较大,政府及医疗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县乡级医生的培训来改善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乔冬菊  兰莉  赵娜  高菡璐  李诚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3):262+264-262,264
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患,影响到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群。世界上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几乎90%的癫痫患者在发展中国家〔1〕。自WHO开展"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示范项目"以来,对惊厥型癫痫患者进行筛查、确诊,并有医生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和随访。数据管理是癫痫管理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些数据材料的管理用EpiData软件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010-2013年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在宁夏实施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癫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要求,对筛查确诊的4 183例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规范化苯巴比妥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癫痫的月发作次数、发作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退组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3年,共筛查确诊4 330例惊厥性癫痫患者,治疗期间有147(3.39%)例患者因依从性差等原因退出治疗。入组管理的4 183例患者中,82.95%的患者苯巴比妥药物服用剂量为60~150 mg/d;治疗满4年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80.25%;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入组治疗前3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步下降。结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在宁夏实施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省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为更好的开展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共覆盖了四川省农村地区6个示范点的354.1万农村人口。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以村为基本的调查单位,根据当地初级卫生系统的乡村医生所提供的线索,入户进行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筛查。收集了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诊治现状,并计算了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缺口。结果通过调查共筛查复核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6 547例,其中男性患者占55.08%,女性患者占44.92%,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2.0‰,女性的患病率为1.7‰。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者知晓率为63.9%。在筛查出的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中,治疗缺口为66.33%,其中男性的治疗缺口为66.60%,女性的治疗缺口为66.00%。结论调查发现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3/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治疗缺口巨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患者的退组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以后更好的开展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采用SPSS 20.0对退组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2009 - 2018年共有4 679例惊厥性癫痫患者纳入苯巴比妥组进行治疗,其中423例患者退组,分析退组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入组时间、退组原因等。结果 河北省农村地区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患者的退组率为9.0%。退组多发生在入组后一年内,主要是由于依从性差而导致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与患者的退组相关。其中女性患者(HR = 1.295,95%CI:1.070~1.567)是退组的危险因素。而相对于2~14岁组,年龄在15~44岁组(HR = 0.601,95%CI:0.419~0.862)45~59岁组(HR = 0.476,95%CI:0.322~0.703)、以及≥60岁组(HR = 0.547,95%CI:0.363~0.824)是发生退组的保护因素。结论 河北省农村地区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退组率较高,在之后的随访管理中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癫痫患者的正确认识,尤其对女性以及15岁以下的患者应加强关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农村癫痫患者的卫生经济学评估,确定癫痫患者管理模式的投入与产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36例参与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初筛,被诊断为惊厥型癫痫患者分为2组,其中项目组149例,对照组87例。项目组采用单纯苯巴比妥药物治疗,对照组为已确诊但未加入项目组治疗的患者。随访6个月,以有效率和QALYs作为效果和效用的评价指标,对癫痫患者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 项目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20.71,P<0.05),项目组有效治疗1例癫痫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57.82元,而对照组的成本为116.89元,为项目组的2.04倍;获得每1个分值生命质量,项目组需花费1 080.34元,而对照组则需花费1 806.09元。相对于对照组,项目组每增加1个QALY的增量成本为-10386.43元。结论 使用苯巴比妥药物治疗惊厥型癫痫患者疗效具有优势,且成本-效用优势明显,适合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henobarbital treatment for epileptic patients in rural Mali. METHODS: Epileptic patients were treated at home with phenobarbital at daily dosages ranging from 50 mg for children to 200 mg for adults and their condition was monitored. Advice was given to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 village authorities in order to achieve compliance. An uninterrupted supply of generic phenobarbital was provided and a rural physician made two follow-up visits to each village to ensure that the drug was taken in the correct doses. The physician gave information to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ed the phenobarbital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to cover the periods between visits, and monitored the patients' responses to treatment. During the first year the physician visited the patients every two months. The frequency of visits was subsequently reduced to once every four months. FINDINGS: In the six months preceding treatment the average rate of seizures among patients exceeded four per month. After a year of treatment, 80.2%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no seizures for at least five months. A total of 15.7% of patients experienced a reduction in seizures. In many cases no further seizures occurred and there were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tatus. There were very few side-effects and no cases of poisoning were reported. The cost of treatment per patient per year was 7 US dollars for generic phenobarbital and 8.4 US dollars for logistics. CONCLUSION: Low doses of phenobarbital were very effective against epilepsy. However,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programmes involving increased numbers of physicians in rural areas and, at the national level, for the inclusion of epilepsy treatment in the activities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ternationally, an epilepsy control programme providing free treat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阳城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前1个月,对在访癫痫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并与项目实施前(2007年7月)对同一人群同样内容的调查结果比较。[结果]调查苯巴比妥药物规范治疗的300例癫痫患者,年人均医疗费支出<600元者所占比例,管理期间为97.00%,管理前为25.67%(P<0.01);管理后各项癫痫认知和态度问题的正确率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0.01)。癫痫发作时全身性抽搐、意识不清者所占比例和发作持续时间长者所占比例,管理前分别为94.33%、87.00%,管理治疗后分别为33.00%、11.33%(P<0.01);出现局部症状或先兆后意识丧失或全身抽搐者所占比例,日常工作正常者所占比例,生活满意者所占比例,管理前分别为41.33%、24.33%、33.00%,管理治疗后分别为63.00%、73.00%、93.00%(P<0.01)。管理期间治疗5、4、3年者的显效率分别为82.33%、73.68%、64.71%(P>0.05)。[结论]实施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可提高癫痫患者对癫痫的认知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癫痫发作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癫痫病患者的治疗、管理纳入四川省现有初级卫生保健网,控制癫痫病患者发病。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已确定或怀疑为惊厥型癫痫的患者先用筛查诊断表初筛,填表后由县级医院神经科医生对所有初筛患者进行复查,符合条件者列为入组病例,用苯巴比妥药物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治疗、随访和管理。结果治疗的药物剂量范围在30-240mg/d之间,86.8%集中在60-150mg/d,治疗有效率达61.2%。结论在四川农村推广苯巴比妥治疗癫痫,并进行规范化防治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流行病学分析,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病率及诊治情况.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对辖区内惊厥型癫痫患者先用筛查诊断表初筛,填表后,由省级医院神经科医生对所有初筛患者进行复查.结果 甘肃省惊厥型癫痫患病率为1.59‰,男女比例为1.34∶1,患者年龄多集中在10~50岁之间,首次发病年龄高峰在2~5岁;在全部患者中,采取正规治疗者占24.24%,治疗缺口达75.76%.结论 我省农村地区惊厥型癫痫患者约有3/4以上没有得到正规治疗,治疗缺口大,提示在农村地区加强癫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Mortality from epilepsy was investigated in a rural area of West Uganda where epilepsy is foun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onchocerciasis. Thirty-three female and 28 male patients (age range 4-58 years, median 15 years) were identified in a population-wide prevalence survey and were followed from June 1994 to March 2001 (observation period 3,929 person-months). Patients had continuing access to antiepileptic drug (AED) treatment with phenobarbital. Eighteen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 (SMR) of 7.2 (95% CI 4.4-11.6; P<0.0001). Adherence to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good in 36 of 56 patients receiving regular AEDs, with a SMR of 7.4 in this group compared with a SMR of 8.0 for those 20 patients considered poorly adherent. These findings show hig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onchocerciasis-associated epilepsy despite regular AED treatment. Epilepsy appears to have a dramatic impact on this community with high Onchocerca volvulus infestation. If the suspecte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lepsy and infection with O. volvulus could be confirmed, this would further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ed control efforts against onchocerci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更有效预防癫痫患者的死亡,将四川省7个示范点癫痫患者5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项目示范点的惊厥型癫痫患者进行苯巴比妥单一用药治疗,同时定期随访管理,对死者原因及治疗情况用Ex-cel2003、Foxpro9.0、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为意外事故占62.5%、突然死亡(癫痫发作或不明原因)占11.1%,治疗期间有62.6%的患者效果显著,12.2%的患者依从性不好。结论四川省农村癫痫患者的主要死因为意外事故,治疗有效但依从性应进一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61例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资料(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为5.31岁)。其中,男性患儿为37例,女性为24例,男、女患儿比为1.54:1.00。结果61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儿童中,以急性症状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多。导致该病的多种病因中,中毒为24.59%(15/61),脑外伤、脑出血为19.67%(12/61),中枢系统感染为16.39%(10/61),列前3位,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药所致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占9.84%(6/61)。61例患儿中,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54例(88.52%),部分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7例(11.48%)。61例患儿采取地西泮(安定)和/或苯巴比妥治疗,1h内有效为49例(49/61,80.32%);另12例患儿,采取地西泮治疗的4例患儿中,2例(2/4)有效,1例采取氯硝基安定治疗,无效。结论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以急性症状性最多。意外伤害致该病比例较高。地西泮静脉注射+苯巴比妥肌内注射可作为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首选治疗,地西泮治疗无效时,应尽早使用二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儿198例,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将0.5~1mg/kg.d定为初始剂量,每周加量1次(每次加药量同初始剂量),加至4mg/kg.d。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1年随访发现,本组198例患儿中完全控制145例(占73.3%),好转48例(占24.2%),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达到97.5%;本组198例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中,23例出现食欲不振,18例出现注意力受损,22例出现体重减轻,24例出现低热,27例出现出汗少,19例出现血尿,3例出现焦虑,5例出现遗忘,1例出现共济失调,3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意识模糊。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儿童癫痫的治疗中托吡酯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