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外科ICU重症监护治疗,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救治多发伤126例,治愈104例(82.54%),死亡22例(17.46%)。9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13例(14.44%)。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简单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方法应用一体化救治模式238例AMI患者为研究组,非一体化救治模式265例AMI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溶栓169例,再通135例(79.188%),1h内溶栓63例,死亡22例(9.24%)。对照组:溶栓148例,再通97例(65.54%),1h内溶栓14例,死亡35例(13.58%)。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缩短溶栓延迟时间0.5~3.0h,明显提高了AIM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腹部伤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提高严重腹部伤的救治水平. 方法 采用院前院内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的方法对112例严重腹部伤患者进行救治,分析其临床救治效果. 结果 治愈103例,占92.0%;转院3例,占2.6% %;死亡5例,占4.4%. 结论 院前院内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和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能提高严重腹部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中毒常规救治为急诊诊断、抢救检查、专科会诊及治疗。我院自2005年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将院前生命支持、急诊科救治检查、EICU监护及加强治疗融为一体,逐步建立了一体化中毒救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2008年按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47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成功救治38例,临床反应时间3min。同期入住各临床专科按传统救治模式救治45例,抢救成功29例,临床反应时间9min。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成功率及临床反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专科治疗。2救治模式2.1院前院内一体化接到现场呼救到院前医护人员出车限时3min。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及分泌物误吸。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制定现场医疗救护记录单,保证院前、院内急救紧密衔接。2.2抢救治疗一体化急诊科接到救护指令后,根据病情需要立即开放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实施抢救治疗。救治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1名护士协助医生管理气道,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等;1名护士负责洗胃液准备、留置胃管洗胃;1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采集各种标本和静脉给药;1名护士负责患者的各种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12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急救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方法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6年8月~2009年7月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式接诊救治的ACS患者145例为研究组,以2003年8月~2006年7月院前急救院内分工合作救治的ACS患者127例为对照组。以胸痛缓解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发作与溶栓时间、发作与外转PCI或CABG时间及死亡等四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一体化救治明显提高了ACS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溶栓延迟时间0.5~3h,经危险分层外转PCI或CABG时间缩短6~8h,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提高。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有利于ACS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是一项有意义的医疗救护模式,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876例危重症患者,给予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结果:1876例患者中,有60.5%~87%的患者在见到急救医生后90分钟内收住院。其中交通伤成功率92.2%,坠落伤成功率93.5%,刀捅伤成功率92.2%,脑出血成功率97.5%,心肌梗死成功率97.1%,心衰成功率90.1%,感染成功率95.5%,一氧化碳中毒成功率96.4%,药物中毒成功率92.5%,消化道出血成功率92.3%,宫外孕成功率96.4%。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救中心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急救中心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的效果。方法总结我中心开展创伤救治的效果,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结果共收治创伤患者318例,其中严重创伤114例,死亡30例,救治存活率为90.56%。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创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站式急救与护理情况。结果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4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采取一站式的院前与院内抢救,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一现场,进行院前早期识别与专业治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建立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科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发病3 h之内。结果: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梗死冠脉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在发病现场做出早期诊断和专业治疗,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此期间急诊科院前接诊至急诊科内救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将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就救治时间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伯宁 《海南医学》2013,24(12):1796-179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任何处理都应争分夺秒进行。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到医院,缩短患者就诊的时间和院前检查、处理、转送所需的时间;送达医院后专科医生应予及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缩短患者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执行院前急救人员、院内心脏专科和介入操作医务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实现有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  相似文献   

16.
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其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综合治疗,实行院前快速有效的基础创伤生命维护,院内早期综合复苏,选择合理术式施行手术和重症监护,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115例多发伤患者治愈93例,死亡22例。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就诊急性脑出血患者共有160例,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能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院前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于救治患者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救护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在救护成功率、有效救护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给予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院前护理后,观察组在有效救治时间以及成功救治率上明显优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在院前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于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缩短其救治时间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资料,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成功率。方法迅速到达现场实施就地抢救,立即给予吸氧处置。心跳骤停患者立即进行现场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药物应用等心肺复苏抢救。做好心律失常的监测与防治,对出现室颤者,立即给予除颤。同时实施安全有效转运。结果35例患者经积极院前救治后,4例抢救无效死亡,余31例患者抢救成功,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绿色通道安全转运。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莫凤珍 《华夏医学》2011,24(1):47-49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作用.方法:对广西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10年1~12月紧急救护60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总结其紧急救护效果.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院前抢救无效死亡,58例成功救治和转运,抢救成功率96.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规范院前救护流程对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