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0例乳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采用B超、CT、淋巴管造影、静脉造影、穿刺活检、腋窝探查等做进一步诊断,对于单纯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结果40例中7例发现癌转移,3例淋巴水肿合并静脉回流障碍,30例为单纯淋巴水肿行LVA,近期均有效,远期有效率83.3%.结论乳癌术后肢体肿胀,部分与乳癌转移及静脉回流障碍有关.高频B超下穿刺活检可作为常规诊断癌转移的手段.少数病例,只有探查性手术才能确诊.LVA可作为乳癌手术放疗后淋巴水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由于乳房的缺失,不仅给患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而且影响了形体美,为了弥补乳房缺失造成的不足,术后患往往形成向前倾腰、斜肩、夹臂等不良习惯。而术后往往引起患侧上肢水肿,水肿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患侧上肢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形体美,本自2003年5月-2003年10月对在我科住院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不同程度肿胀的患,抽样调查110例,并分别给予康复指导,受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患者120例,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12个月,患侧上肢周径逐渐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患者上肢周径均大于健侧(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ECW/ICW、ECW/TBW比值与术前比较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患侧上肢轻度水肿者52例(43.33%)、中度水肿者55例(45.83%)、重度水肿者13例(10.83%),术后患者的上肢水肿程度较术前显著的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患侧上肢水肿治愈47例(39.17%)、显效38例(31.67%)、有效20例(16.67%)、无效15例(12.50%)。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水肿症状。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癌术后由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或由于血栓性静脉炎所致的静脉阻塞、静脉粘连及附近的淋巴结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手臂肿胀。近年来,我们运用中药内服、外敷金黄膏、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I))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为HD患者建立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延长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外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40例膀胱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膀胱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3例,均临床治愈。术后并发症均经相应治疗而痊愈。术后并发症均经相应治疗而痊愈。结论 CT检查是诊断膀胱破裂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膀胱裂口小或小裂口被阻塞时的诊断优于膀胱逆行造影,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治疗应视情况而定,我们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既可及时修补膀胱,充分引流尿外渗,又能探查及时处理合并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病机制,提高移植肾功能的有效恢复率。方法对25例肾移植术后无尿,临床完全排除排斥反应,而移植肾血液供应良好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常规三联免疫抑制药(Pred+CsA+Aza),13例病人使用川芎嗪静脉点滴,80mg/d,连续10—15天。12例病人使用前列腺素E1静滴,100mg/d,利尿合剂每天1次。全部病人每周血透2次。每周CsA血药浓度监测1次。结果25例病人中有11例病人于3周后肾功逐渐恢复正常,12例于4—6周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只有2例SCr始终保持在250~300mmol/L不降。结论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如诊断明确、处理及时,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可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重症血友病甲行同种异体异位脾移植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结果:5例中发生术后出血性并发症2例.其中脾门小血管及腹膜后出血各1例。术后5例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术后5d内1例,5~10d 3例,10d以上1例;本组有4例多次发生排斥反应。感染性并发症2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腹膜后感染l例。除1例手术后38d: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突然死亡外,其余4例经及时诊治均存活至今。结论:脾移植术后并发症若能及时、正确地诊断与治疗,对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2002年我们采用侧胸壁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结合上肢负压抽吸治疗10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上肢周径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核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5%,门静脉栓塞发生率为2.5%,需治疗的门静脉并发症占33.3%。结论 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确诊门静脉并发症依赖门静脉造影;有症状的门静脉并发症需及时行再血管化手术。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预防皮缘坏死及积液4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及术后避免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方法。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采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混合液,组织剪游离皮瓣并止血,同侧腋窝注射溶脂液,溶脂后结扎腋窝淋巴管,清除腋窝淋巴结;应用较细的硅胶管螺旋式剪侧孔,置于术野边缘一圈,距皮缘3 cm处缝皮瓣至胸壁,采取小负压持续吸引,免除胸带及皮外加压包扎。结果40例乳腺癌根治术,仅1例行皮瓣转移患者有少许皮瓣坏死外,其余均为一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彻底止血、保护皮缘血供、术后有效引流、避免皮肤过度加压是预防了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的18例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取常规方案进行丹毒治疗(常规治疗组),8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患侧上肢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放疗比例、皮肤破损、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患肢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显著好转,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0.9 d vs.14.5 d,P=0.001)。结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丹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40~7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0.2%(R1组)、0.3%(R2组)、0.4%(R3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组和地佐辛复合曲马多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时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R1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R2和R3组VAS评分与PCI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R2和R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背阔肌肌皮瓣移转治疗乳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减轻乳癌根治术及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 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转一期完成治疗乳癌根治术加根治量放疗后所致上肢严重淋巴水肿伴胸壁放射性溃疡、上肢上举受限 12例。结果 肌皮瓣成活良好 ,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 (消肿率达 5 1%~ 67% ) ,上举功能明显改善 (达 10 0~ 110度 ) ,随访 1~ 3年未见复发。结论 本手术简单、省时、安全、有效 ,不仅能减轻肢体淋巴水肿 ,还可修复胸壁塌陷畸形 ,解除腋部瘢痕牵扯 ,改善上肢上举功能 ,因此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乳癌根治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前瞻性比较研究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MAD)与根治术(RM)对Ⅰ、Ⅱ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92例Ⅰ、Ⅱ乳腺癌随机分两组:MAD组96例或加卵巢去势术;RM组96例,或加卵巢去势术。MAD组腋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下群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或仿根治Ⅱ式。卵巢去势是在乳房手术同时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结果 MAD组和RM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4%和8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7%和79.3%。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2.3%。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7.9%。绝经前去势组(36例)与未去势组(58例)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和81.4%,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7%和74.9%。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MAD的疗效与RM相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重建术中,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皮肤扩张器植入法(LD+扩张器)39例,胸大肌联合异体真皮下植入皮肤扩张器法(ADM+扩张器)6例,直接植入胸部皮瓣下的扩张器法55例。结果:全组术后主、客观满意率均为92.0%。术后主、客观满意度优良率LD+扩张器法患者为84.6%、89.7%,扩张器直接植入患者为60%、65.5%,ADM+假体扩张器法患者均为100.0%。统计分析显示(ADM+扩张器法因病例数较少,未纳入比较),LD+扩张器法患者的主观、客观满意度均高于扩张器直接植入法(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延迟即刻重建术采用LD+扩张器法的患者满意度高且成本低于ADM+假体扩张器,建议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自体组织及硅凝胶假体植入行乳房再造的经验。方法 自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4年 10月 ,对 32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 ,同时应用自体组织 (胸小肌及背阔肌瓣 )和 (或 )硅凝胶假体植入行乳房再造。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 ,均获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乳房再造 ,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方面要求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