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荟萃方法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及ovid(1966至2009)、Medline(1966至2009年)、EMBAS(1994至2009年)、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辅以手工检索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即对照试验,以Cochrane推荐的RevMan4.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量。结果共纳入4个随即对照试验(RC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后有效率(静脉造影复查溶栓>50%)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观测指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和对照组相比合并比值比分别是[OR7.9795%CI(2.23,28.44)]和[OR6.6095%CI(1.85,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本项荟萃分析为基础,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静脉再通率的提高程度所获益处不足以抵消出血率的升高,对其疗效尚不能得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非手术治疗的5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于病程2周以内形成的血栓的治愈率明显高于2周以上者。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早期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27):3813-3816
目的:系统评价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 Direct、ELSEVIER,收集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试验组)对比纤溶酶单用(对照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和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合计1 3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1),P<0.001]、痊愈率[RR=1.59,95%CI(1.23,2.06),P<0.001]和显效率[RR=1.41,95%CI(1.24,1.60),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有效率[RR=0.93,95%CI(0.79,1.10),P=0.4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3,95%CI(0.17,2.36),P=0.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赵萍  蒋励  许民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129-130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D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均完全缓解,深静脉再通,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由CO_2气腹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腹腔镜手术区别于开腹手术后DVT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纤溶酶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超声检查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76.0%),统计学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其他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1 0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4,95%CI(1.17,1.31),P<0.000]、痊愈率[RR=1.96,95%CI(1.63,2.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疗效显著。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结论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吕春梅 《江苏医药》2006,32(9):853-85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行3个月随访。结果11例经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9例3个月后痊愈,1例好转,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妇科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rousthrom bosis,DVT)是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易造成血栓后综合征而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导致肺梗死,威胁患者生命。预防肺动脉栓塞,清除血栓,恢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保存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复发是治疗急性DVT的理想目标。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近期对收治的30例DV T患者,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纤溶酶(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消肿、祛聚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2~83岁。病程1天至15天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收集中高危PTE患者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回顾性队列研究(RCS),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2(2019修订版)评价RCT的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评价表评价RCS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2 065例患者,其中溶栓组972例,抗凝组1 0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的有效率[OR=4.97,95%CI(2.98,8.31),P <0.000 01]和PTE复发率[OR=0.18,95%CI(0.05,0.70),P=0.01]显著优于抗凝组,但出血率[OR=2.54,95%CI(1.37,4.70),P=0.003]显著高于抗凝组。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压(CTE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普萘洛尔与泼尼松比较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追索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普萘洛尔与泼尼松比较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37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萘洛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泼尼松[OR=5.72,95%CI(3.55,9.2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泼尼松[OR=0.06,95%C(I0.03,0.11),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与泼尼松比较,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深静脉栓塞(DVT)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5例深静脉栓塞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栓塞患者PT、FIB、TT、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栓塞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血栓形成过程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各项指标可作为DVT患者安全、有效的筛查试验,D-二聚体和FDP对DVT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避免发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东北地区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检测73例DVT患者和109名健康对照者MTHFRC677T、A1298C突变,计算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突变与DVT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677TT、677C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4%、49.3%和6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6%、46.8%和39%。χ2=19.393,P<0.01;χ2=20.200,P<0.01)。677TT和677CT基因型的个体比677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DVT的相对危险分别约高7或3倍(ORTT=7.503,95%可信区间为2.931~19.207;ORTC=3.215,95%CI为1.391~7.434)。患者组与对照组MTHFR1298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3.533,P>0.05;χ2=0.100,P>0.05),但1298CC677CC基因型的个体比1298AA、677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DVT的相对危险约高16倍(OR=16.500,95%CI为1.353~201.290)。结论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可能为我国东北地区人群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临床疑为DVT患者58例,后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征及栓塞程度,并追踪观察溶栓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结果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96.5%,漏诊1例胫前静脉血栓和1例胫后静脉血栓,对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无1例漏诊。根据血栓分期,急性期20例,其中完全闭塞12例,不完全闭塞8例;亚急性及慢性期36例,其中完全闭塞10例,不完全闭塞2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分期、管腔阻塞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跃华  陈锋  周凯  黄永清  赵巧丽 《安徽医药》2018,22(12):2414-24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物理方法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预防DV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DVT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术后1 d、7 d观察组髌上15 cm、髌下10 cm、踝上5 cm肢体周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体表皮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man征、Nenhof征阳性率分别为4.29%、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10.00%(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D-二聚体、FIB、ATPP水平基本相近(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D-二聚体、FB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组间t检验均P<0.05;DVT组和无DVT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各时点DVT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无DVT组评分(均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物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可作为防治DVT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2008年收治的46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一系列规范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治疗,有41例经1个疗程达到临床治愈,无发生肺栓塞现象。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复杂,早期预防干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关键。  相似文献   

16.
On the basis of the hemocoagulation and hemostasis parameters study the actual hemostasis state was evaluated in 30 patients treated for ac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dependence on its extent. In comparison with 30 healthy persons there wer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 majority of laboratory parameters that can indicate thrombophilic state. Platelet activation, increased coagulation system activity, decreased fibrinolytic activity as well as increased fibrinogen 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demonstrat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ent of DVT and the relevance of hemostasis changes was revealed which results to these conclusions: the more extensive DVT--the more intensive tendency to thrombophilia up to intravascular blood coagulation activation was observed. Although the adequate prolongation of the prothrombin time (during the coumarin therapy) or APTT (during the heparin therapy) was achieved, the laboratory parameters showed a therapy insufficiency. In the cases of laboratory signs of the activated intravascular blood coagulation we can recommended a fortification of the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by its combination with antiplatelet drugs or by its temporary replacement by the heparin therapy.  相似文献   

17.
罗启财  曾庆黎 《江西医药》2011,46(4):303-30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64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病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周身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1)治愈率:对照组治愈率是(32.0%),治疗组治愈率是(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后大小腿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治疗前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对照组是15.6%,治疗组0,较对照组减小。(4)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2±4.5)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9±3.2)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7.5%),对照组深静脉通畅率为(32.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技术可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总结肾内科合并深静脉血栓住院患儿的抗凝治疗情况,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儿41例,对发生血栓的原因及部位、原发疾病、抗凝治疗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肾内科住院患儿合并深静脉血栓比例为0.41% (41/10 043)。4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儿平均年龄6.9岁,以男孩居多(31例);自发性血栓24例,插管相关性血栓17例。 血栓发生部位分布依次为下腔静脉10例,下肢静脉7例,股静脉7例,颅内血栓6例,髂静脉5例,肾静脉4例,上肢静脉4例,颈静脉1例,肝内血栓1例,其中4例患儿合并两处血栓。 抗凝治疗疗程 69(3-379)d,41例患儿(100%)全部使用了低分子肝素,37例患儿(90.24%)联用了尿激酶,18例患儿(43.90%)加用了华法林钠。结论:肾内科患儿合并深静脉血栓,我院抗凝治疗倾向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决奎  王光曙 《安徽医药》2005,9(7):528-52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穿减压袜等,手术治疗包括外科静脉切开取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果 12例非手术治疗有效,2例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成功,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有效.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