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实验在63只乌拉坦麻醉、琥珀酰胆碱制动、人工呼吸的大鼠上进行。结果如下臂旁核(NPB)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引起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NPB内微量注射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引起MAP显著升高。L-Arg在NPB的降压效应可被NPB内预注射L-NNA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所阻断。NPB内预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可使L-Arg在NPB的降压效应显著减弱或消失。结果表明①NO在NPB具有降压作用,此作用是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而实现的;②NPB的内源性NO具有紧张性降压作用,并参与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③NO在NPB的降压作用至少部分是由该局部的GAB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
就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微量注射L—NNA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NO在慢性应激导致大鼠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SIH)模型,通过向PAG内微量注射L-NNA后,观察其对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大鼠PAG内注射L-NNA后,动物MAP显著升高;而在应激性高血压(SIH)大鼠PAG内注射L-NNA后,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升压效应明显降低。结论 PAG内NO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NO对血压的作用。方法:采用PAG微量注射法,观察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PAG微量注射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此疚可被预先注射L-Arg逆转。PAG微量注射硝普钠(SNP)后,MAP显著降低,此效应可被预先注射荷包牡丹碱(Bic)逆转。结论:PAG内L-Arg-NO通路对动物血压有紧张性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GAB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4.
基底外侧杏仁核内一氧化氮对大鼠睡眠及行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BLN)内一氧化氮(NO)对大鼠睡眠及行为活动的影响。方法 运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组织化学、行为活动测定等方法研究观察大鼠的睡眠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1)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2.0μg),使慢波睡眠(SWS)增多,δ波幅度增大(睡眠加深);NO供体硝普钠(SNP,0.2μg),可引起SWS减少、行为活动增加,SNP对睡眠及行为活动的影响均可被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所阻断:NO前体L-精氨酸(L-Arg,0.4μg)对睡眠无直接影响,但能阻断L-NNA的促睡眠效应。(2)NADPH-d组化方法发现,剥夺24小时睡眠后大鼠BLN内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且深染。结论 BLN内NO含量增多具有明显的抑制SWS和增加行为活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O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而升高cG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内皮衍生因子(NO/ET)与慢性胃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大鼠醋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L-精氨酸(L-Arg)和NG-硝基-L-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测定溃疡指数,以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结果显示:(1)L-Arg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NAA组(P<0.01),L-NAA组溃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2)L-Arg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1),L-NNA组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以上3组(P<0.01)。(3)L-Arg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L-NNA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以上各组(P<0.01)。提示内皮衍生因子的失衡可能是慢性胃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硝普钠和亚甲基蓝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氧化氮(NO)在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 本实验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的电流强度(mA)作为痛反应指标,研究大鼠侧脑室内微量注射硝普钠(SNP)、亚甲基蓝(MB)、血红蛋白(Hb)等,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微量注射NOU前体L-Arg及供体物质SNP均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而注射SNP和Hb混合液大鼠痛阈无显著性改变。微量注射L-NAME和MB后大鼠痛阈升高非常显著,侧脑室微量注射MB和L-Arg混合液后,大鼠痛阈较单纯注射MB组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和L-Arg组相比大鼠痛阈升高明显。结论(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内NO水平具有明显的痛敏效应,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NO水平表现出显著镇痛作用。(2)中枢神经系统NO对大鼠痛觉的调制作用至少一部分是通过NO-cGMP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神经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了63只大鼠单侧室旁核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室旁核(PVN)微量注射L-NAME(0.1μmol/μl)引起MAP显著升高,HR加快;②PVN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前体L-ARG可拮抗L-NAME的效应;③PVN内微量注射L-ARG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结果表明内源性NO在PVN心血管活动调节过程中有明显的紧张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66只乌拉坦麻醉、箭毒制动、人工呼吸的Wistar大鼠上进行。单侧室套核(PVN)内注入γ-氨基丁酸(GABA)引起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心率(HR)减慢,该效应可为PVN内预注入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所阻断;单侧PVN内注入荷包牡丹减引起MAP升高,HR增快,该效应可为PVN内注入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或α2受体阻断剂有亨宾所阻断或显著减弱。上述结果表明,GA-BA在PVN有降压和减慢心率的效应,此效应是通过激活PVN内的GABA受体而实现的;PVN的内源性GABA具有紧张性降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VN内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的紧张性升压和加快心率效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侧脑室给予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对清醒大鼠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药物,应力传感器引导胃运动及银丝电极同步记录胃电等方法。结果:侧脑室注射0.5mg或1mgL-Arg后胃运动及胃电幅度明显增强,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变化,而静脉注射0.5mgL-Arg对胃运动及胃电幅度没有影响;事先侧脑室注射0.25mgNO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GME)或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则可完全消除L-Arg对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但切除腹腔交感神经节后不影响L-Arg的作用。结论:侧脑室给予NO前体物质可使胃运动及胃电增强,这种效应系中枢作用,并且可能通过迷走神经介导,似与交感神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回头端腹外侧区(RVLM)调节心血管活动的γ-氨基丁酸(GABA)机制。方法:采用3管玻璃微电线作SD大鼠脑内微量注射,观察在RVLM微量注射GABA受体阻断剂后,对心血管活动的紧张性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双侧RVLM微量注射GABA_A受体阻断剂4mmol/L荷包牡丹硷20nl(一侧总量80pmol)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8.66±0.36kPa(P<0.01),心率(HR)加快45.3±4.9次/min(P<0.05);双侧RVLM微量注射GABA_B受体阻断剂2-OH-S也出现升压及心率加快效应。低剂量组(一侧2-OH-S总量400nmol),MAP升高2.70±0.24kPa(P<0.01),HR加快16.0±2.1次/min(P<0.01)。高剂量组(一侧2-OH-S总量1nmol)MAP升高3.01±0.19kPa(P<0.01),HR加快17.3±1.8次/min(P<0.05)。结论:RVLM的GABA紧张性抑制作用可通过GABA_A和GABA_B两种受体中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红素-HO-CO-cGMP和L-精氨酸-NOS-NO-cGMP通路对内毒素休克(ES)大鼠主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只,分为LPS组和对照组,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胸主动脉环(TARs)对苯肾上腺素(PE)累积收缩反应,并分别用正铁血红素(He),L-精氨酸(L-Arg),锌原卟啉(ZnPP-IX),氨基胍(AG),N-硝基-L-精氨酸(L-NNA)或亚甲蓝(MB)与TARs共同孵育20min后,比较两组对PE的收缩反应,动脉组织中CO/NO的含量,HO-1和NOS活性。结果:LPS组主动脉对PE累积收缩反应明显降低,用ZnPP-IX或AG孵育后,可部分逆转低血管反应性,经L-NNA或MB孵育,可完全逆转低血管反应,而且He或L-Arg孵育可不同程度加重低血管反应状态,LPS组动脉组织中CO/NO的含量明显上升,HO-1/NOS活性显著增加,结论:LPS可激活HO-1和iNOS,大量增加CO/NO合成,cGMP水平上升,共同介导ES大鼠主动脉低收缩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O在海马慢性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法、Nissl染色法和生化检测观察海马微量注射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NO和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 海马内微量注射L—NNA对慢性应激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NO和MDA含量增多,NOS活性增高及SOD活性下降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NO参与了慢性应激对海马的损伤,可能与其产生的自由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阿霉素(ADR)心肌病中的病理和生理作用。采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DR组,L-精氨酸(L-Arg)组,L-Arg ADR 组及正常对照组,于实验第2、4、6周末分别采血测血清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ADR组血清NO值及MDA值逐渐升高,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01)。L-Arg组血清NO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A值无差异。L-Arg+ADR时,可使NO升高,但升高值与L-Arg组成AD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导致大鼠阿霉素心肌病,(2)给予大鼠L-Arg,促进内皮源性NO的合成,反馈抑制具细胞毒性的诱生型NO合酶(iNOS)发挥其抗氧自由基作用,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从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31只乌拉坦麻醉,琥珀酰胆碱肌松、人工呼吸的大鼠上进行。观察到臂旁核注入γ-氨基丁酸(GABA),引起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P<0.001);臂旁核内注入荷包牡丹碱(Bic)引起MAP显著升高(P<0.001);GABA的降压效应可被臂旁核内预注射Bic所阻断。上述药物在臂旁核均对心率无明显影响(P>o.05)。结果表明GABA在臂旁核内引起降压效应;臂旁核的内源性GABA具有紧张性降压作用,并参与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 31只乌拉坦麻醉 ,琥珀酰胆碱肌松、人工呼吸的大鼠上进行。观察到 :臂旁核注入 γ-氨基丁酸(GABA) ,引起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降低 (P<0 .0 0 1) ;臂旁核内注入荷包牡丹碱 (Bic)引起 MAP显著升高 (P<0 .0 0 1) ;GABA的降压效应可被臂旁核内预注射 Bic所阻断。上述药物在臂旁核均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P>0 .0 5 )。结果表明 :GABA在臂旁核内引起降压效应 ;臂旁核的内源性 GABA具有紧张性降压作用 ,并参与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氧化氮 (NO)在大鼠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 (mA)作为痛反应的指标。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 ,观察向大鼠侧脑室内微量注射L -精氨酸 (L Arg)、硝普钠 (SNP)、L NAME、亚甲基蓝 (MB)以及血红蛋白 (Hb)等物质 ,对大鼠痛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 1)侧脑室内微量注射L Arg ,非常显著地降低大鼠电针镇痛的效应 (P <0 0 5~0 0 1)。 ( 2 )大鼠侧脑室内微量注射SNP ,在 15min电针期间和停电针 15min内 ,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而在微量注射SNP时 ,同时注射Hb(注射SNP和Hb混合液 ) ,大鼠的电针镇痛效应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 3 )大鼠侧脑室内微量注射NOS抑制剂L -NAME ,在注药后 15min电针期间和停电针 15min内 ,大鼠痛阈表现非常明显的升高 (P <0 0 1)。 ( 4)侧脑室内微量注射MB ,大鼠电针镇痛效应明显加强。而侧脑室内微量注射MB和L Arg混合液后 ,大鼠痛阈和单纯注射MB组相比 ,在注药后 15min电针期间和停电针 15min内明显降低 (P <0 0 1) ,但是和单纯注射L Arg组相比大鼠痛阈仍然表现非常显著的升高 (P <0 0 1)。结论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NO参与镇痛和电针镇痛的调制过程。脑内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斑内升压素受体1是否参与室旁核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过程.[方法]动物为 Wistar系雄性大鼠,用乌拉坦和氯醛糖行腹腔麻醉,在观察室旁核微量注射L-谷氨酸对血压和心率的影 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蓝斑内预注升压素受体1阻断剂OPC-21268后,室旁核内微量注射L-谷氨 酸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结果]室旁核微量注射 L-谷氨酸引起血压下降(3.26+ 0.22)kPa,心率减慢 (21.69±2.23)次/min;蓝斑内预注升压素受体1阻断剂后,室旁核内注射L-谷酸引起血压下降(0,98 ± 0. 32)kPa,心率减慢(2.80± 1.29)次 / min. [结论] L-谷氨酸兴奋室旁核所致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的 效应在蓝斑内预注升压素受体1阻断剂后显著减弱,提示蓝斑内升压素受体1参与室旁核调节心血管 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流基物质和脂质过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冷束缚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①内源性NO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②应激后大鼠胃粘膜内巯基物质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③阻断NO对应激大鼠胃粘膜内上述两种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①外周给予NO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12.5mg/kg)明显加重胃粘膜损伤;②应激导致胃粘膜内巯基物质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③但以L-NNA抑制内源性NO的生成,对应激大鼠胃粘膜上述两类物质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内源性NO具有保护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其保护作用似不通过内源性巯基物质的介导,也与胃粘膜脂质过氧化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代氮(nitric oxide,NO)代谢对缺血缺氧脑影响的机制。方法:在鼠缺血缺氧之前应用NO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itro-arginine methylester,L-NAME),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缺血缺氧后及给药后的NO和丙二醛(malo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给-LNAME组与缺血缺氧组比较,脑组织MDA水平增加,脑水肿明显,而给L-Arg组的相反,结论:NO代谢对缺血缺氧脑有影响作用,L-Arg对缺血缺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单侧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加压区(VSMp)对动脉血压(AP)、心率(HR)、肾灌流压(PPk)的影响及与L-谷氨酸(L-Glu)升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1)VSMp内微量注入L-Arg(40~100nmol),AP和HR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生理盐水注入后的变化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如预先注入NO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L-Arg的降压效应被衰减。(2)VSMp内微量注入L-Arg(100nmol),PPk与AP同步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VSMp内微量注入L-Glu(350nmol),AP上升。如预先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