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糖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HIE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入院后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稳捷Ⅱ型血糖仪及相应配套试纸,于患儿入院时取足跟血行微量血糖监测。结果HIE 78例低血糖5例,高血糖30例。其中轻、中、重度HIE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52%、6.90%、3.57%,3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轻、中、重度HIE组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17.24%、89.29%,3组间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高血糖患儿病死率23.33%,低血糖与正常血糖患儿病死率4.17%,有显著性差异(χ2=6.644 P<0.05)。存活高血糖患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异常率21.74%,低血糖、正常血糖患儿NBNA异常率2.17%,有显著性差异(χ2=7.393 P<0.01)。结论HIE患儿易存在糖代谢紊乱,且病情越严重,高血糖发生率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综合指标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头颅CT、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MBNA)、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HIE患儿72例,生后3d检测血清NSE和血浆CO质量浓度;生后7d行NBNA评分。52例生后3d行头颅CT检查。33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NBNA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和血浆CO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血清NSE和血浆CO质量浓度在轻、中、重度组HIE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分度预测HIE预后的敏感性最高。结论 头颅CT有助于早期预测HIE预后;NBNA是一种简单的、无创伤性的早期预测方法;血清NSE和血浆CO是一种预测HIE预后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持续72h。观察治疗后二组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和生后5—7d及28d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48%(12/25例)vs28%(7/25例),中度HIE有效率68.75%(11/16例)vs41.18%(7/17例),重度HIE有效率11.11%(1/9例)vs0。生后3—4d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RI〈0.55的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13.33%(2/15例)vs0,R10.55~0.80的总有效率100%(10/10例)vs58.33%(7/12例)。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做为一种脑保护治疗可被用来治疗新生儿HIE;亚低温对中度HIE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应用高压氧(HBO)治疗常可达到一定疗效,但也有实验提出相反结论。近期认为HBO治疗无效甚至有害。大量国内临床研究肯定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近期临床疗效,缺乏多中心随机研究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报道,国外临床研究则不支持HBO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抗凋亡蛋白Bcl-2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抗凋亡蛋白Bcl-2在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头颅CT、血钙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HIE患儿44例,临床分为轻、中、重度3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Bcl-2水平。结果1.急性期血清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Pa<0.01)。2.急性期血清Bcl-2水平中、重度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1),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重度HIE恢复期血清Bcl-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血清Bcl-2水平与钙离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5.头颅CT的表现与血清Bcl-2关系不明显。结论1.血清中Bcl-2水平与疾病程度一致,可作为判断HIE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的实验室指标。2.钙离子内流可能造成了Bcl-2重新分布。3.重度脑病血清中Bcl-2水平较高且消退延迟,提示脑细胞凋亡时间较长,应引起重视并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6.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围生期缺氧极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MOD)。因此,HIE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对HIE并MOD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脏器受累后病理生理变化及MOD与远期结果的相关性作简要综述,其诊断金标准尚需进一步统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172,自引:30,他引:1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异常的表现。其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①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持续5min以上;和/或羊水III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②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或者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 00;③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④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清硫化氢(H2S)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04年12月至2009年9月因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颅内出血住院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因怀疑咽下综合征入院、最终排除各种疾病的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生后1~2天(急性期)及7~10天(恢复期)、对照组于生后1~2天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2S水平。结果观察组(52例)急性期H2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6±2.9)μmol/L比(2.4±1.7)μmol/L,P=0.002],观察组恢复期(31例)H2S水平较急性期(31例)明显降低[(1.7±1.7)μmol/L比(4.6±3.4)μmol/L,P=0.000];观察组恢复期血清H2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和颅内出血组H2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中H2S水平增高,并随疾病恢复而降低,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HIE患儿为HIE组,排除HIE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急性期(生后3天)和恢复期(生后7天)血清IL-1β的水平。HIE患儿按病情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结果生后3天和7天各组IL-1β水平(ng/ml)分别为[对照组:(21.9±6.0)和(21.4±5.0),轻度HIE组:(23.4±4.0)和(19.7±4.1),中度HIE组:(30.1±3.7)和(26.7±4.4),重度HIE组:(38.5±4.5)和(30.9±5.2)],中、重度HIE组明显高于轻度HIE组和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高于中度HIE组(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HIE组患儿7天时血清IL-1β水平均较3天时显著降低(P<0.01)。生后3、7天IL-1β水平与病情分度呈正相关[3天:r=0.80,7天:r=0.72,P均<0.01]。结论检测HIE患儿血清IL-1β水平对HIE的辅助诊断和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 MR灌注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7例无窒息病史以及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将33例有窒息缺氧病史,临床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6例)和重度组(8例).正常对照组及HIE病例组均行常规横断位MRI(T1FLAIR、T2WI、T2FLAIR)、1 HMRS及ASL(FAIR序列)扫描.经ADW 4.3工作站Functool软件处理后,观察ASL灌注图像,并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感兴趣区(双侧灰质、白质、基底节区)进行信号强度值定量测量,求其平均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病例组均获得了良好的ASL灌注图像.正常对照组灰质、白质及基底节区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125.34±11.76、73.42±11.67和173.65±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病例组灰质、白质及基底节区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53.47±11.72、71.35±10.37和217.13±12.51,灰质及基底节区平均信号强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白质平均信号强度值与对照组(两组信号强度值分别为73.42±11.67和71.35±1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L灌注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HIE患者脑组织异常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脑损伤的程度,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IE患儿神经细胞凋亡与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变化.方法 HIE死亡新生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对25例HIE患儿脑病理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原位末端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AST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HIE发生、病程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IE患儿25例大体标本均存在脑膜紧张,软脑膜血管充盈、淤血,脑回增宽变平,脑沟变窄.切面湿润,血管扩张,点状或小灶性出血.光镜观察脑标本均可见神经细胞凋亡,大脑以存活24 h~6 d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重(P<0.05),小脑以存活3 d内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重(P<0.05),延髓以存活24 h~3 d神经细胞凋亡程度最重(P<0.05);脑标本均可见AST增生,小脑AST表现为生后24 h内死亡者增生程度重(P<0.05),生存时间越长,增生程度反而越轻;慢性缺氧时大脑AST增生程度重(P<0.05),急性缺氧时延髓增生程度重(P<0.05),混合性缺氧大脑及延髓增生程度均较重(Pa<0.05).结论 HIE新生儿神经细胞凋亡及AST增生程度在不同脑区明显不同,且与HIE的发生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用药前后血清、脑脊液(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EPO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透过患儿血脑脊液屏障的情况。方法对35例48 h内收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用药前组10例,观察组25例。入院后观察组立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00 U/kg皮下注射。其中用药后3 h组10例,8 h组8例,24 h组7例。用药前组在常规治疗前,观察组在给予EPO后的各时间点分别抽取静脉血、CSF,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SF中EPO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PO水平3 h达峰值,是用药前的2.6倍(P〈0.01),用药后24 h仍高于用药前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CSF中EPO水平也在用药后3 h达高峰(P〈0.05),但在用药后8 h回落至用药前水平。观察组用药后3 h血清与CSF中EPO水平呈直线相关(r=0.69 P〈0.05),而其他组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EPO能通过HIE患儿的血脑脊液屏障,CSF中EPO水平与血液EP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存活的危重新生儿2-3岁时的生命质量。方法对积极抢救存活的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非干预组各30例,并与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予干预训练,并由专人对小儿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测定,2-3岁时对小儿进行心理卫生、行为、气质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干预组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非干预组心理卫生及行为问题较干预组均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经积极抢救存活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中重度HIE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2例;GM1干预组44例.二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生后6 h内)应用GM1(20 mg)静脉滴注治疗.1次/d,10~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8 d 检查2组头颅CT、行为神经评分(NBNA),12个月时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心量表(CDCC)评定智力/运动发育指数.采用Statistic View 5.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GM1干预组头颅CT影像学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a<0.05),MDI、PDI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a<0.01).结论 早期应用GM1治疗中重度HIE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早期诊断、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46例(轻度31例,中重度15例),健康对照组43例为健康足月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二组脐血和生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对脐血、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健康对照与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32)和(2.53±1.1)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848P<0.05);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06±0.65)和(3.49±1.2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79.691P<0.01);3.健康对照与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7±0.32)与(3.83±2.32)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631P<0.05);4.轻度与中重度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84±1.06)和(6.11±2.8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48.224P<0.01);5.HIE组脐血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7P<0.001)。结论1.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性别对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脐血和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提示HIE的发生,且能反映其严重程度;脐血S-100B对早期预测HIE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形态学变化及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对足月新生儿HIE46例进行头颅MRI、^1HMRS检查,并以无窒息史的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MRI显示HIE患儿存在12种异常征象,其中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分界消失、T1WI基底核异常高信号伴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胼胝体水肿、脑回征、脑实质广泛出血等征象是脑损伤严重表现。2.^1HMRS显示乳酸/肌酸(Lac/Cr)比值、谷氨酸复合物-α钡酸(Glx—α/Cr)比值在HIE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ρ=0.76,059P〈0.0001),N-乙酰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在HIE重度组明显低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MRI和^1HMRS相结合可客观反映HIE患儿脑形态及代谢变化,评价其脑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NICU细菌定植及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2009年1-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65例新生儿入院时行痰培养,进行定植菌检测.机械通气患儿更换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常规留气管插管头行细菌培养.所有培养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住院时间>48 h的426例新生儿纳入医院感染调查,疑似医院感染时,根据临床表现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结果 465例新生儿行痰培养,72.7%(338/465例)有细菌定植,其中38.8%为正常菌群,61.2%为致病菌.定植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4%(53/426例),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1‰,呼吸机使用率为2.5%,VAP发病率为65.6‰.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有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无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P<0.05).结论 细菌(尤其是致病菌)定植在NICU很常见,革兰阴性细菌是常见定植致病菌,致病菌定植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对NICU住院患儿进行定植菌检测,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窒息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低温组(24例)及常规组(25例).3组均常规治疗,低温组实施72 h的全身亚低温治疗,联合组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加用EPO[300 IU/(kg·次),隔日1次,连用6次].并对各组早期(治疗0、12、24、48、72与80 h)的新生儿神经学评分,生后7、14、28 d 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生后3、6个月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6个月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联合组治疗24、48、72 与80 h的神经学评分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治疗12 h均显著降低(Pa﹤0.05);生后14、28 d时联合组、低温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联合与低温组3个月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0.05);但联合与低温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a >0.05). 结论全身亚低温与EPO的联合应用对HIBD可发挥明显的短期和较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与单纯亚低温相比无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定期轮换使用抗生素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细菌耐药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502例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噻肟的患儿,观察肺炎克雷伯菌亚种感染的108例在相继5个研究阶段轮换使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基础阶段为12个月,无序地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噻肟;后4个阶段每一阶段为6个月,交替使用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基本不用头孢噻肟.结果 随着停用头孢他啶时间的延长,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59.3%下降至第3阶段的40 4%,到第4阶段又上升至45.9%,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6.7%下降至第4阶段的2.6%,而第5阶段则为4.5%,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5).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逐渐下降,从基础阶段的59.8%下降至第2阶段的47.8%,第3阶段继续有所下降为45.4%,第4阶段为40 4%,第5阶段为33.6%,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但停药2 a耐药率仍偏高,未能消除.结论抗生素轮换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可达到降低细菌耐药率的成效.但细菌耐药性的消除需2 a以上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