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 (SCD)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为心室颤动 (VF)和室性心动过速 (VT)。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是预防SCD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 1996年 1月以来为 4例患者植入Medronic公司生产的Jewel系列ICD ,经随访 4~ 6 1个月 ,效果很好 ,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例 1 男性 ,40岁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多次在院外心悸、头晕和晕厥发作。心电图示VT ,频率 188~2 30次 /min ,周长 32 0~ 2 6 0ms,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VT终止后出现心房颤动伴长间歇 ,RR间期达 1 8~ …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患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 ,5年生存率不及 5 0 % [1 ] 。本文对 4 6例DCM患者连续观察其QT离散度 (QTd)变化 ,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心脏病人作比较 ,旨在探讨对QTd变化与DCM发生致命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病情预后判断 ,并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6年 1月~ 2 0 0 0年12月住院的DCM 4 6例患者 ,分为两组。A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3~72 (43.1± 15 .2 )岁 ,均为入院前或入院1W内动态心电图显示有致命室…  相似文献   

3.
植入型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及随访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已成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一线治疗手段 ,双腔ICD在我国植入尚不多 ,我院于 2 0 0 1年 2月、8月分别植入两例双腔ICD。资料和方法 例 1女性 ,77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 7年 ,半年前起反复晕厥伴抽搐。VVI起搏器功能正常 ,QT间期 0 5 6s ,无低钾血症。右冠状动脉及前降支狭窄 80 % ,给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 (stenting)。最后一次住院期间晕厥时心电监护显示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 2 4 0次 /min。诊断冠心病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植入美…  相似文献   

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是以发作性晕厥、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减退或衰竭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我院 1989~ 2 0 0 1年遇见 4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 ,年龄 39~ 5 4(平均 4 5 )岁。其中2例为同胞兄弟。胸闷、心悸 4例 ,晕厥 2例 ,右心力衰竭 1例。病程 2~ 13(平均 6 .7)年。心电图特点 :4例均有室速 ,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图形。间歇期 4例均有右心前导联 (V1~ 3)T波对称性倒置 ,其中 2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ICRBBB)。 1例STv1可见epsilon…  相似文献   

5.
疤痕相关的折返激动是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最常见的机制。心肌梗死是形成心脏区域性疤痕最常见的原因 ,其它病因包括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脏肿瘤、非缺血性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室修补术后。疤痕相关性室速的治疗相当困难。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30 %的患者无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可有效地终止室速发作和防止猝死 ,却不能预防室速的发生。 4 0 %~ 70 %植入ICD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室速的发作[1] 。尽管一些经过选择的患者 ,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能达到根治室速的目的 ,但成功率仅为 6 …  相似文献   

6.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随访观察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 3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6年 ,发作性头晕、心悸、气短 1年 ,每次发病血压 4 0~ 6 0 / 0mmHg ,心电图示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室速呈两种频率 ,分别为 2 0 0次 /min和 14 0~ 15 0次 /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 5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植入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为CPIVENTAKMINI。例 2男性 ,5 5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3年 ,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3次 ,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示多形室速、心室扑动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LVEF 0 35 ,…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据估计约有 5 %~ 17%的置入ICD的患者因心动过缓而需要起搏治疗[1~ 4] 。虽然早期的ICD没有起搏功能 ,但当今绝大多数ICD具有单心腔心室起搏功能 ,然而研究表明 ,患者更应选择保证房室顺序收缩的起搏系统 ,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 7] 。虽然目前已有几种正在研究的ICD带有双腔起搏功能 ,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现有的ICD上加上双腔起搏功能面临许多困难[8] ,其中之一是由于ICD过度感知噪声或重复计…  相似文献   

8.
地尔硫卓是一种Ca2 + 拮抗剂 ,直接控制房室结细胞钙通道 ,增加房室结的隐匿传导 ,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而降低心室率。我院对 2 4例快室率心房颤动病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1.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2 4例房颤患者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1小时 ,室率超过 12 0次 /分钟。平均年龄 5 9.2岁± 13 .1岁 ,男性 13例 ,女性 11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0例、风心病 5例、冠心病 4例、心肌病 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亢 )性心脏病 2例、其它 1例。排除严重的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房颤伴预激…  相似文献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临床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需符合下列条件 :①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②有DIC的临床表现 ;③有符合DIC实验诊断的指标 ;④抗凝治疗有效。然而 ,DIC需与原发性纤溶症、肝病出血等作鉴别诊断。本文就此作一简述。1 DIC的诊断1 1 易致DIC的基础疾病[1]  DIC定有基础疾病所引起 ,常见的基础疾病有 :   ( 1)感染性疾病 ( 2 5%~ 4 0 % ) :可分为细菌性感染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属等感染 ;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病毒感…  相似文献   

10.
王苏  刘薇 《心脏杂志》2000,12(6):49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力衰竭 (心衰 )类型。心衰的治疗是多方面的 ,旨在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 [1 ] 。作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血活素注射液静脉输入 ,观察其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4~ 1999- 10诊断为 CHF的住院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 2组 :1加用血活素治疗组 30 (男 19,女 11)例 ,年龄 48~ 74(平均 5 9)岁。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 6例 , 级 9例 , 级 15例。原发病中 ,冠心病 10例 ,扩张型心肌病 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8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 5例。2常规治疗对照组30 (男 2 0 ,女 10 )例 ,年龄 5 1…  相似文献   

11.
右心室流入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常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部 ,少见于左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流出道[1] ;而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则更少报道。在共 5 0例消融手术中遇到 5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 ,其中特发性室速 4例 ,另 1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ARVC)。本文就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进行总结。临床资料  5例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2~ 38岁 ,均有阵发性室速病史 ,呈突发突止 ,发作间期无室性早搏 ,曾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 ,4例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2.
ARVD患者因右心室出现异常是进行性的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危险性很大 ,且每位患者都具有不可预测性。本研究用QTd作为一项判断和预测ARV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可能性的一项指标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自 1990年~ 2 0 0 0年 ,11例ARVD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16~ 5 4(3 6± 6)岁 ,2例分布在同一家系 ,其余为散发患者。ARVD组再分为 2个亚组 :Ⅰ组 (6人 )由从未发生过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的低危患者组成。Ⅱ组 (5人 )由曾发生过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的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在治疗Brugada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Brugada综合征的11例患者植入ICD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4例(36.36%),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二级预防的患者7例(63.64%)。起搏模式:6例(54.55%)单腔ICD,5例(45.45%)双腔ICD。所有患者术中测试ICD的起搏参数并诱发心室颤动,采用20 J一次电击复律成功。随访(17.0±12.7)个月,无漏访。一级预防组和二级预防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阵次比例[80%(4/5)vs.90.3%(28/31),P>0.05]和心室颤动发作阵次比例[20%(1/5)vs.9.6%(3/3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率[75%(3/4)vs.96%(24/25),P>0.05]及除颤治疗成功率[100%(2/2)vs.100%(4/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未见植入ICD相关并发症。结论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起病晚 ,症状轻 ,临床表现类似 2型糖尿病 ;但随病程进展最终依赖胰岛素治疗[1] 。本研究随访一组LADA患者 3年后的临床、胰岛功能及免疫学特征 ,以期对LADA的认识做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从 1998年 3~ 1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广济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 30 0例临床诊断为 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选出LADA患者 2 8例 ,筛选标准为 :①临床诊断为 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少 1年[2 ] ;②胰岛细胞抗体 (ICA)阳性。其中男 16例 ,女 12例 ;发病年龄 2 6~ 5 2岁 ,平均 4 …  相似文献   

15.
[FurmanS .PACE ,2 0 0 2 ,2 5 (1) :1 2 (英文 ) ]  在过去半个世纪内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可植入电子装置。一种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室起搏器和用于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对预防心源性猝死具有显著疗效的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另一种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起搏器 ,正在早期的临床应用研究中 ,其疗效即将知晓。在具有起搏功能的ICD问世以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 ,常因心动过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很快死亡 ;现在这类患者则可能是死于恶化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完…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是以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发作性晕厥、右室扩大及右室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也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1 4] 。虽然已制定了诊断标准[5] ,但由于许多检查手段缺乏敏感性 ,常常出现漏诊或误诊。我们对 8例疑诊为ARVC的病人利用MRI成像检查 ,以研究其在ARVC中的诊断价值。一、资料和方法为 1994~ 2 0 0 1年在我院就诊的 8例ARVC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6~ 4 6岁。资料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 ,心电图心室晚电位 (VLP) ,2 4h心电图 (Holter) ,超声心动图 …  相似文献   

17.
超大剂量的维拉帕米治疗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度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由Belhassen首先报道[1] 。随着人们对此类室速的认识和治疗的进步 ,大大降低了其病死率。此类室速通常对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无效 ,而静脉应用或口服维拉帕米 (Verapamil)对终止及预防发作十分有效。临床上通常用量 ,静脉注射首次以 5mg为宜 ,无效时再追加 ,总量一般为 2 0~ 2 5mg[2 ,3 ] ;口服剂量为 2 4 0~ 4 80mg/d。本文报道 1例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 ,常规剂量无效 ,需用超大剂量的维拉帕米 (12 0 0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动器(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 方法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7~61(42.4±8.5)岁].因反复发作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P)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规顺利植入ICD(其中双腔ICD 2例).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ICD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 (QTd)增大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1 ] 。本文作者观察 5 7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 QTd和校正后的 QTd(QTcd) ,旨在探讨 QTd,QTcd与室速临床类型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室速患者 5 7例 ,按临床类型分为 3组 :特发性室速组 2 5 (男 14,女 11)例 ,年龄 14~ 5 7(37± 14)岁 ;室速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组 2 3(男 18,女 5 )例 ,年龄 9~ 77(4 7± 16 )岁 ,其中病毒性心肌炎 6例 ,冠心病 11例 ,扩心病 4例 ,风心病 2例 ;尖端扭转性室速组 9(男 1,女 8)例 ,年龄 16~ 5 0 (34± 12 )岁 ,其中后天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1例经静脉安置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了解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42~69)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5例、心肌病2例、Brugada综合征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基础心脏病不明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随访29.3(2~64)个月,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电转复及电除颤治疗。1例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ICD未能察觉,经调整参数后,2次成功地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超速抑制了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4个月不明原因死亡。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常规进行随访和设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参数,对保证:ICD及时有效的治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