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宽叶荨麻中分离到的9个化学成分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0~400 mg·L-1):RoseosideⅡ(C1),(6S,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C2),(6R,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C3),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C4),木樨草素-7-O-新橙皮糖苷(C5),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6),芦丁(C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C8),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C9)处理MH7A细胞(2.5×104/mL),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通过测定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被检测的9个化合物中,化合物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显示了较强的抑制MH7A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值为140 mg·L-1.DNA片段化分析结果表明,其能显著诱导MH7A细胞凋亡.结论:宽叶荨麻中化学成分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能够显著抑制MH7A细胞增殖并能诱导MH7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C的方法。方法 Phenomenex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4%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5%→9%A;1010 min,5%→9%A;1030 min,9%A;3030 min,9%A;3060 min,9%→30%A;6060 min,9%→30%A;6080 min,30%A),体积流量1.0 mL/min,最大吸收波长下检测(木犀草苷在350 nm,隐绿原酸、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在327 nm,异绿原酸A、B、C在330 nm)。结果 7种待测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木犀草苷、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C的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52%(2.56%)、97.93%(2.19%)、96.12%(1.19%)、102.50%(1.63%)、97.57%(1.60%)、97.12%(2.64%)、100.32%(2.8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银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从黄荆(Vitex negundo)中分得三种新黄酮化合物A、B、C。化合物-A(I),mp>300°,200°分解,C_(32)H_(40)O_(17)·H_2O,红外光谱v_(max)~(KBr)cm~(-1):3340(OH)、288.5(OCH_3)、1667(共轭羰基)。紫卜光谱。λ_(max)~(MeOH)253nm、273nm和340nm,显示黄酮骨架,C-3取代黄酮的定性反应呈阳性。三氯化铝处理后吸收峰不向长波方向移动,表明C_5-OH和C_3-OH被取代。酸水解后得到了葡萄糖和鼠李糖。甙元  相似文献   

4.
木犀科夜花属植物夜花Nyctanthes ar-bortristis L.是印度的传统药,其种子用50%乙醇提取,经溶剂分配和硅胶层析,分得四个环烯醚萜甙化合物:林生夜花甙A(1),13(2),C(3)(arbortristoside A,B,C)和6β-羟基马钱甙(4)(6β-Hydroxyloganin)。这四个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均有抗利什曼虫活性。大鼠腹腔注射10mg/kg五天,林生夜花甙A的抑制率为79.68±21.68%,具有显著的活性,口服100mg/kg·d×5,抑制率为57%,作为阳性对照的葡萄糖酸锑钠腹腔  相似文献   

5.
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是分布在印度的一种普通植物,其根茎具多种药理活性。从本植物根茎中,曾报道分得梯可皂甙元(tigogenin)、薯芋皂甙元(diosgenin)、皂甙(sitosterolglycoside)A、B、C和D。根茎含2.41%薯芋皂甙元,故可做提取薯芋皂甙元的很好原料;本文报道的皂甙B和C的结构证明,皂甙B和C酸水解时,得到薯芋皂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其糖部的甲基糖甙的过硅烷化物的气液色谱分析,显示葡萄糖和鼠李糖的比例分别为2:1和1:2。皂甙B中,糖甙连接的类型是通过甲基化证明的。过甲基化物水解后,硅胶层析得到2,3,4-三-邻-甲基-L-鼠李糖(1),2,3,4,6-四-邻-甲基  相似文献   

6.
从北升麻(Cimicifuga dahuria)的根茎中分离出2种新的三萜醇糖甙,3-阿拉伯糖基-24-O-乙酰基氢升麻醇15-葡萄糖(1),C43H70O16,mp222~223℃,[α]D+21.0°和3-木糖基-24-O-乙酰基氢升麻醇15-葡萄糖甙(2),C43H70O16,mp208~210℃,[α]D+9.5°,酸水解后,从化合物1得甙元升麻醇和糖部分葡萄糖及阿拉伯糖,与molsin酶水解后,从化合物1得到24-O-乙酰氢升麻醇15-O-葡萄糖甙(4)。根  相似文献   

7.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中草药》2015,46(2):240-244
目的考察白花蛇舌草醇提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DAD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计算各黄酮类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较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5~4.0 g/L时,吸收速率常数(Ka)、Peff值差异无显著性;在2.0 g/L下,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分别为0.011 3、0.015 4、0.010 2、0.030 5、0.027 5 min-1;芦丁和异槲皮苷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分别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白花蛇舌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为被动扩散吸收;各黄酮成分之间的吸收有差异性,黄酮苷类成分的Ka值小于黄酮苷元;各黄酮成分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芦丁和异槲皮苷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8.
朝鲜淫羊藿黄酮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MDA-TBA比色法检测了朝鲜淫羊藿中20种黄酮单体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其中8种成分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脂质过氧化,它们的作用强度顺序为:金丝桃甙(hyperoside)>淫羊藿次甙Ⅰ(icarisideⅠ)>朝藿素C(epimedokoreaninC)>宝藿甙Ⅱ(baohuosideⅡ)>朝藿甙C(caohuosidec)>朝藿甙B(caohuosideH)>木樨草素(1uteolin)>箭藿甙A(sagittatoside 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解脲支原体(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以尿路清(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崩大碗、黄柏、黄芪、旱莲草、地肤子等组成)治疗,B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C组45例以尿路清加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71.8%,B组为48.6%,C组为88.9%,A组与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Uu阴转A组20例(51.3%),B组15例(42.9%),C组33例(73.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路清治疗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鼠李素对H2O2损伤的CRL-1730细胞的活性、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55,27.5,13.75 mg.L-13种质量浓度的异鼠李素与培养的CRL-1730细胞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共同孵育24 h,再用H2 O2氧化损伤4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异鼠李素对H2 O2损伤的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异鼠李素对H2O2损伤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异鼠李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增强CRL-1730细胞活性,与模型组吸光度(A)0.459比较,高剂量组A 0.503,升高了0.044,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A 0.48,升高了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无明显影响。异鼠李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减少受损细胞的凋亡,降低早期凋亡率,与模型组凋亡率77.78%相比,高剂量组69.28%和中剂量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鼠李素能抑制H2 O2引起的CRL-1730细胞减少,表现在使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模型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2.23%,异鼠李素高,中,低剂量组该值分别为69.43%,67.05%,69.56%,均有显著性差异;S期和C2/M期细胞比率增加,模型组S期和C2/M期细胞比率为11.77%和1.91%,异鼠李素高剂量组为23.39%和7.18%,中剂量组为29.73%和3.23%,低剂量组为27.42%和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鼠李素对H2O2损伤的CRL-1730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著者从日本信州大黄的根茎中分离出三个萘甙——甙A、B、C,并通过核磁共振、紫外、红外光谱确定了结构式.提取与分离:取新鲜的信州大黄根茎21.6公斤,用甲醇提取4次,甲醇提取物混悬在水里,并依次用1:1的氯仿——醋酸乙酯、醋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醋酸乙酯层水洗后进行干燥蒸发溶剂后,可得暗棕色提取物487g。取100g 反复在硅胶柱上层析(溶媒:氯仿——甲醇,醋酸乙酯——甲醇),得甙A 920mg 和甙C 246mg。另取醋酸乙酯提取物135g,连续用纤维素(水——甲醇)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甲醇)进行柱层析得粗品甙B,用硅胶进行制备薄层层析,精制可得甙B 80mg。分析:甙A 为无色针状形(甲醇),熔点150~152℃,〔α〕_D~(21)-109.0°(C=0.5,甲醇),分子式C_(20)H_(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 型前胶原 ( PC )、 型胶原 ( C )、透明质酸 ( H A)的测定 ,以了解其作为心肌纤维化时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 RIA)测定 2 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2 3例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 PC ,C 和 HA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血清 PC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高 ( P<0 .0 1) ,C ,HA与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PC 作为心肌纤维化指标有临床意义 ,但 C ,H A从本研究显示尚不能作为心肌纤维化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组(A组)、14 d序贯疗法组(B组)、10 d序贯疗法组(C组)、标准三联疗法组(D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予14 d序贯疗法,其中A组同时予一味蒲公英40 g煎剂口服,C组予10 d序贯疗法,D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H.pylori根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依存性和H.pylori复发率。结果 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C组和D组,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ylori根除率方面,A组和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依存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更适合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元通络针灸法对中风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比较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针刺法及康复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10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补元通络针灸组、B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C组康复组,每组36例,实际过程中脱落17例,最终共收集91例偏瘫肩痛患者。A组30例,B组35例,C组26例,3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分别进行补元通络针灸法治疗,肩胛部局部针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补元通络针灸组(A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B组)和康复组(C组)的肩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3组止痛效果比较(VAS分值),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C组有效率96%,3组VAS分值的止痛效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3组治疗前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后30天分值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和康复训练都可以改善脑中风患者肩痛强度及关节运动、神经功能,3种疗法止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补元通络针灸组优于其它两组(P0.05),提示补元通络针灸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芙胃和口服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A组)、治疗B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60例。C组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组予常规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B组予高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各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72例,A组59例,B组57例,C组56例。2全分析集(FAS)中,A组、B组、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0.00%、80.70%和71.67%;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中,A组、B组、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1.36%、80.70%和76.79%;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分析集(FAS)中,A组、B组、C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91.23%和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中,A组、B组、C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22%、91.23%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中共出现21例不良反应,其中A组3例,B组6例,C组12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芙胃和口服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但不推荐高剂量应用连芙胃和口服液。  相似文献   

16.
唇形科植物欧洲毒马草(Sideritis mugro-nensis Borja)在西班牙一直作为抗炎药使用,从中曾分离出两个活性成分,即borjatriol和毒马草甙(5,7,8,3′,4′-五羟基黄酮8-O-β-D葡萄糖甙)。毒马草甙具有抗炎活性和抗溃疡作用,此外它对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也有影响。本文报道毒马草甙在欧洲毒马草中一年生长周期内的含量变化,从而确定最高产量和最佳采收时间。一年中共采集八批植物材料,样品经干燥、粉碎后用正已烷和80%甲醇水溶液提取,甲醇水溶液的提取物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毒马草甙存在于乙酸乙酯提取液中。采用HPLC分析了八批样品中毒马草甙的含量。以IAchrosorb RP-18为层析柱,MeCN-H_2O-AcOH(35:6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相似文献   

17.
已从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中分离出5种新的抗氧化糖甙(命名为没食子酰氧化芍药甙,suffruticoside A,B,C和D)和一种新的丹皮酚糖甙(命名为suffruticoside E),同时还分离到抗氧化物没食子酰芍药甙。根据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2011年1月—2015年1月来院诊治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4例,均行平补平泻的提插捻转手法进行针刺治疗,以得气为度,其中A组得气后立即拔针,B组留针30 min,C组留针60 min,观察记录3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痉挛指数(CS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3组痉挛下肢膝屈曲及踝背屈最大等长收缩状态时主动肌、拮抗肌积分肌电值(IEMG)、肢体协同收缩率(CO),H反射潜伏期及H反射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比值(H/M)。结果:治疗后CSI上B组显著低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58,6.28;P0.05),FMA上B组显著高于A、C组(q=5.57,6.59;P0.05),SS-QOL上B组也高于A、C组(q=5.07,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反射潜伏期上B组也高于A、C组(q=5.23,6.63;P0.05),H/M上B组低于A、C组(q=6.51,7.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间胫前肌IEMG比较B组低于A、C组(q=4.88,5.51;P0.05),腓肠肌内侧IEMG比较,B组低于A、C组(q=4.65,5.78;P0.05),踝背屈CO比较B组也低于A、C组(q=7.97,9.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二头肌IMEG比较B组低于A、C组(q=5.90,6.99;P0.05),股直肌IMEG上B组也低于A、C组(q=5.25,6.22;P0.05)而膝屈曲CO上,B组仍低于A、C组(q=6.57,6.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针刺时间均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有良好效果,但留针30 min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银线草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chlojaponilactoneA(1)和5个已知倍半萜:白术内酯III(2),neolitacumoneB(3),10α-hydroxy-1-oxoeremophila-7(11),8(9)-diene-8,12-olide(4),银线草内酯C(5)和银线草内酯H(6);结论:chlojaponilactoneA(1)为新的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3和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瘤夹时间对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期间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方法将8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只,除A组外,B、C、D组采用改良胰弹性蛋白酶诱导动脉瘤方法制作动脉瘤模型,瘤夹时间分别为20,25,30 min,瘤夹松开即刻和术后1 h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评估失血性休克和动物自身凝血功能变化;颈总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动脉瘤形态,测定血流速度,评估不同瘤夹时间对动脉瘤模型成瘤的影响。结果 B、C组术中和术后血气分析p H值明显低于A组和D组(P均<0.05),碱剩余和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D组(P均<0.05)。B、C、D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均<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明显短于B、C组(P均<0.05),各组组内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D 4组分别有0,8,6,2只兔发生失血性休克,D组失血性休克发生比例明显低于B、C组(P均<0.05)。3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B、C、D组颈总动脉瘤夹部位血管内径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近心端和远心端局部瘤样扩张血管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且近心端局部瘤样扩张血管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远心端(P均<0.05);B、C、D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瘤夹时间可有效预防动物动脉瘤模型失血性休克发生,减少死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