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五年来(1975~1979)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按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辨证循经选穴,能够充分发挥针刺的调整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内发生一系例的规律性变化,并明显地提高了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体内这些变化的发生机理,需要有一个近似针麻手术病人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此研制了本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 以往我们曾在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前、术中记录了病人指(趾)血管容积脉搏波幅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记录了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时腹肌肌电反应,证明了这两项生理指标对探讨內脏疼痛反应的规律和评定临床腹部手术的针麻效果上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利用胃牵拉反应的动物模型记录了腹肌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曾经报道过,在临床针麻胃大部切除术过程中,血中游离5-HT的含量改变与针麻手术效果密切相关。针麻效果好的病人,大多数血浆中游离5-HT的含量明显下降,交感神经的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狗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针麻效果优级的,术中全血5-TH的升高率(与针前血中5-HT的含量比)也比针麻效果差的为低(P<0.05),在同一模型上,用组织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到,针麻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1.探索针麻效果的客观生理指标。2.探索针麻术前心神、气血辨证分型与某些生理功能变化的关系。3.探索针麻术前气功过程中某些生理功能的变化。方法用 RM-85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对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病员于术前数日作一次静卧1小时的描记,每间隔10分钟描记一次;或由病员在做气功前、气功20分钟、停止气功  相似文献   

5.
<正> 我室曾经观察到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针麻效果好时血浆游离5-羟色胺(5-HT)水平较低,血小板向血浆中释放5-HT的量较少最近,在狗的针麻胃大部切除实验模型上还观察到针麻效果好时,血中5-HT 总量升高率也较针麻效果差者为低。  相似文献   

6.
创造更接近临床胃手术实际和牵拉刺激能定量的内脏痛动物模型对研究针麻手术的内脏反应规律,提高针麻效果,阐明针麻抑制内脏痛的原理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局麻方法及肌松剂相结合条件下记录犬动脉血压及耳血管容积为内脏痛客观指标,又创制了气动拉胃器,用同临床胃手术相似方法做定量拉胃。由外科医生给狗做胃大部切除术手术,观察手术步骤中血压及血管容积变化。将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201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规律总结。针麻效果以取足三里、上巨虚穴组为较好,此外还受诸如刺激方法、个体差异、手术刺激强度和辅助用药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作者认为,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合并硬脊膜外腔注射少量药物的针药复合麻醉能明显增强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针刺对唾液成分的影响和针麻效果的关系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病人,其针麻效果也有所不同;阳虚病人的针麻效果往往比阴虚的好。本文主要研究受试者在针刺前后,有那些体液成分的改变,并观察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针麻效果的关系,把针麻原理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现将针刺前后唾液中钾、钠、氯、钾/钠比值、唾液蛋白质与淀粉酶活力的改变及其与临床针麻效果的关系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腹部手术中针麻“三关”表现比较突出的特点,本文对针麻下胃手术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内脏痛及内脏牵拉反应的规律,找出控制的方法以提高针麻胃手术优良率,逐步探索针麻的原理。 101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中的针麻穴位处方共分四组:一组为体针,二组为穴区带不留针加体针,三组为穴区带留针,四组为穴区带不留针加头针。其中以四组效果最好,优良率达8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探讨提高针麻效果克服内脏牵拉反应总结了1975.12至1977.8期间100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了肢体穴位组、扶突组、新穴Ⅱ组、新穴Ⅱ胸8~10组和新穴Ⅱ心俞组等五组不同的穴位处方,使用不同的刺激参数和术前、术中辅助用药。发现采用新穴Ⅱ心俞这一组的针麻优良率和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1.48%和96.3%。从经络学说、解剖和生理学等方面讨论了新穴Ⅱ、心俞穴位的作用原理,认为可能与刺激迷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内关""神门""心俞"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学惠  高忻洙  胡玲 《中国针灸》2002,22(12):819-821
目的:探讨作用相似的腧穴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选用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指标,观察“内关”、“神门、、“心俞”单用及合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有显著疗效,且作用相近,合用后疗效无显著提高或下降。结论:作用相似且作用强度相近的腧穴间不易出现拮抗作用,但也不一定能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针麻手术的实践以及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证明针刺镇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系统,中枢神经递质,体液因素等的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阐明针麻本质,提高针麻效果,不能忽视中医理论。为探索中医的辨证取穴与针麻效果的关系,应用生化指标,观察针麻胆囊切除术狗血中游离氨基酸谷氨酸(Glu)、色氨酸(Trp),酪氨酸(Tyr),与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已知TrP为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前体氨基酸,5-HIAA为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从实验资料表  相似文献   

16.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acupuncture compound anesthesia conductedfrom 1998 to 2000[1--4], the anesthetic effectand regularities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dministration of small doseof anesthetics for cholecyStectomy are anaIyzedfurther. Here is the summary.1 OBJECTS AND METHODSl. l Selection of cases l94 simple cholecystomypatients (AInerican ASA I-II) who were clearlyand definitely diagnosed as benign cholecystitisthrough ultrasonic examinatio…  相似文献   

17.
<正> 冠心病猝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报道针刺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但针刺能否防治冠心病猝死还不清楚.而阐明针刺这一作用,有助于为临床寻求一种新的防治途径。为此我们近几年先后开展了有关这一课题的几项临床和实验观察。本文综合报道这些研究结果,并结合冠心病猝死的电生理学观点,对针刺防治猝死的可行性和前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  刘志顺  徐海蓉  刘元石 《针刺研究》2011,36(6):437-441,448
目的:研究针刺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非穴点浅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双侧心俞、脾俞、膏肓俞)治疗,两组均留针20min,1周治疗5次,治疗4周。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疗效给予评价,并于治疗后3个月±7d内给予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F-20得分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对照组满意率36.7%(22/60),治疗组66.4%(38/59),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且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满意率32.0%(16/50),治疗组62.3%(3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CFS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一定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Zhang CY 《针刺研究》2010,35(6):458-461
目的:在针刺治疗胃瘫常规选穴的基础上加用调神的穴位,观察治疗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治疗组在常规选穴的基础上加调神的穴位百会、印堂、头皮针胃区;对照组不加调神的穴位。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最多治疗20次。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对两组胃液量变化、胃瘫治愈率、治疗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0.3±2.8、15.6±5.6(t=2.686,P=0.018),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13.0±2.7、15.8±3.2(t=2.143,P=0.046),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两组治愈率分别为100%(10/10)和80%(8/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治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7.3±1.3、10.4±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4,P=0.001)。结论:调神穴有利于术后胃瘫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也有利于胃瘫的治疗,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