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斜位较佳角度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选择100名体检人员分别采用45度,50度,55度角投照颈椎斜位。结果:病人旋转50度角时的椎间孔的矢径和横径都大于45度和55度角的矢径和横径。结论:准确的角度能显示出实际的颈椎间孔的大小及形态,对临床诊断科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颈椎斜位的投照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当前中老年常见病之一,要做出较准确的诊断,首先是X线摄影检查。临床上习惯摄影位置应为颈椎正侧、双斜位。而双斜位是观察颈椎孔、形态、椎弓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我们多年的投照实践,对常规方法的摄影斜位时对于显示上部颈椎存在不足。近年来,我们采用DRX线机后,对常规摄影方法进行改进,对于斜位摄影采用立位、后前斜位方法进行投照。现将我们的一些颈椎双斜位摄影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UCLP患者与无唇腭裂的错He患者头位、颈椎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UCLP患,年龄12-16岁,与按NSL-MP选择的错He患者比较自然头位和颈椎位置的差异,并与颅面形态指标行相关分析。结果:FH/VER和C1/Ver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无唇腭裂的错He患者相比,UCLP的患者的头位相对于垂直平面更伸展,第一颈椎更后倾。  相似文献   

5.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人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选166例50—65岁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片与动力片的对照检查。常规侧位片出现滑移影像的55例占33%。常规片中无阳性而动力片中出现滑移的41例占25%。这说明颈椎病中58%有椎体及小关节突关节滑移存在,其中25%是常规片中不能发现的。可见动力侧位片对一些常规时无滑移阳性显示的颈椎病变,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肘关节斜位投照方法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肘关节斜位片投照角度对关节结构显示和诊断的影响。方法在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50°角,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30°~50°角,各间隔5°角投照系列片。评判构成肘关节诸骨及关节显示情况。结果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角片、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角片较好的平衡了骨关节结构的显示和影像失真、重叠间的关系。为最佳投照角度。结论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片很好的弥补了常规正侧位片的不足,提高了肘关节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常规正侧位片未能显示的病人,是加照时首选的投照位置。  相似文献   

8.
正常颈椎钩突在侧位X线片上呈较为典型的"蚌肉征"~([1]),其骨质增生时侧位片的X线征象鲜见报道~([1]).本文对钩突骨质增生的侧位X线表现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 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 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颈椎俯卧位架应用于颈椎后路手术的效果及方法。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新型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新型组采用自制颈椎俯卧位架进行俯卧位安置及护理,对照组采用马蹄垫俯卧位进行安置及护理。并对安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体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组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体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颈椎俯卧位架具有安置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降低术中体位并发症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路手术以往多采取俯卧位进行,术中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医师操作,需将患上肢平行放于身体两侧。以往用约束带固定上肢,不但牢固性差,而且会增加肢体局部所受压力,造成损伤。为此,我们采用手术中单固定患双侧上肢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山病在颈椎过屈位MRI及颈椎X线侧位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3例平山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过屈位MRI扫描,18例平山病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①病例组相邻两椎体后缘角度总体比较有差异,AC5-6最大。②病例组23例(100%)均出现低位颈髓的萎缩。③病例组23例(100%)出现低位脊髓变扁。④脊髓受累分布,C6 23例,C5 18例,C7 11例,C4 1例。⑤C6水平颈髓前后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⑥病例组14例(61%)出现低位颈椎椎管内硬膜后方T2WI异常信号。⑦颈椎曲度变直8例(44%),反弓7例(39%),前凸3例(17%)。结论:颈椎过屈位MRI对诊断平山病有重要意义,颈椎侧位X线曲度异常对平山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R系统在颈椎动力性侧位摄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86例颈椎动力性侧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采用DR系统进行摄片,对拍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DR系统应用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75例患者摄片结果被评为甲级片,占比为87.21%;7例评为诊断片,占比为8.14%;4例摄片影像模糊,均进行补拍。结论:D R系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能够缩短颈椎动力性侧位摄影曝光时间,摄片质量满足临床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时头部需要用头架支托,由于全麻后的病人完全失去自控能力,如果头架的大小不合适或受力不均匀都可致病人的脸部甚至眼部受压,严重者可致单侧眼睛失明。我院自2001年6月起使用改进后的头架,无论是操作还是安全性都有很大的改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骨摄影的最佳摄影体位,以降低重照率。材料与方法:112例DR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62例,采用胸骨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第二组50例,采用传统的胸骨俯卧后前斜位摄影法,比较两组间的一次投照成功率。结果:胸骨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为77.42%,高于传统的胸骨俯卧后前斜位摄影法的5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且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提高了胸骨摄影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工作中 ,许多颈椎病患者需要照常规X线片。另有部分患者 ,如固定牵引 ,手术后等 ,因为不宜转身、搬动。就要进行床边照片 ,以观察其治疗 ,手术后的效果。由于患者是仰卧体位 ,颈椎侧位片需要水平侧位投照 ,第 6~ 7椎体通常较难显示。经过不断探索总结 ,摸索出一种斜射线的投照方法。能在照片上较清晰地显示出来。设备与材料 :5 0MA床边机 ,感绿胶片。摆放体位 :患者仰卧 ,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垂直。颈部轻微抬起 ,用厚 5cm~6cm ,长约 2 5cm ,宽 15cm的棉布垫于颈部下面 ,一人将患者两腿固定并用微力往上推 ,另一人将两手臂往下拉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离子型对比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最好的效价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106例、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20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图像增强效果。结果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所获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在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时,是相对安全的,能有效降低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8.
颈椎管超声检测与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超声对60例正常人成颈椎管进行研究,提出了颈椎管,脊髓,神经根袖,神经根等结构的超声检查方法及正常超声测值。认为超声成像可良好显示C23~C7T1椎间椎管结构,为颈椎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上述结构正常值男女组无明显差异(P>0.05);椎管,脊髓与体表面积间无明显相关;椎管,脊髓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0.05,r=0.396~0.7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借助CT图像分析心脏斜位摄影体位的正确性,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方法 将80例胸部CT图像按胸厚分为〉20cm和〈20cm两组经数码相机输入计算机,CT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一组参考数值;并以此分析80例心脏斜位的摄影体位。结果 1.体形对测量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影响不大。右前斜位两组不同胸厚的平均值均为1.39~1.40,左前斜位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5,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4;2.不符要求的斜位片中,右前斜位主要以角度偏大为主,共8例(10%);左前斜位以角度偏小为主,共11例(13.8%)。结论 通过测量心脏斜位片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能评价心脏斜位片摄影体位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在X线检查心脏正位像的同时 ,往往要采用双斜位摄影技术 ,这对于进一步全面显示心脏的大小、形态及肺脏器官的改变是不可缺少的。双斜位摄影照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为此 ,我们结合 86例照片分析 ,对心脏双斜位摄影质量控制 (Qc)技术做了初步的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使用设备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ED - 15 0L型 5 0 0MAX线机。焦点 -胶片距离固定在 15 0cm。管电压 12 5KVP ,1~ 3MAS左右。德国AGFACURIXHT - 330U6 0S自动洗片机。德国AGFACP -GPLUS型感绿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