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斌 《临床医学》2004,24(2):40-40
急性脑梗死昏迷是急诊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病人多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纳络酮抢救患者,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曹苏 《临床医学》2002,22(6):50-50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极危重疾病之一,死亡率极高,早期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因窒息所致死亡显得尤其重要。自2000年至今,我院采用纳络酮静推及持续静滴,治疗新生儿窒息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纳络酮强化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腺体分泌以及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2.0~2.4mg/d静脉滴注,持续3~10d。结果:治疗5d后,血尿淀粉酶明显下降,症状体征缓解,2周后趋于正常。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2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3.3%(42/45)。结论:纳络酮强化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确切,改善了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乙醇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诊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探索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本院于1998年3月~2001年2月 ,用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5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急诊观察及住院患者 ,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 ,其中男65例 ,女20例 ;年龄16~60岁。饮酒量 (黄酒 )250~2000ML。对照组60例 ,其中男48例 ,女12例 ;年龄18~62岁。饮酒量250~1750ML。1.2诊断标准急性乙醇中毒的诊断标准 [1]:(1)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 ;(2)呼吸、呕吐物中有乙醇气味 ;(3)有中…  相似文献   

6.
7.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之一 ,我们应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自 1997- 0 5~ 2 0 0 0 - 0 5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者共 16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86例 ,男 80例 ,女6例 ,年龄 18~ 45岁 ,平均 2 9.6岁 ;对照组 82例 ,男 77例 ,女 5例 ,年龄 18~ 5 0岁 ,平均 30 .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饮酒量方面无显著差异。1.2 方法 两组除根据病情酌情洗胃外 ,常规给予利尿、补充维生素 B、维生素 C及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应用纳络酮 ,首剂 …  相似文献   

8.
纳络酮及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急诊科近3年来应用纳络酮及/或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病人150例 ,取得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全部为急诊病人 ,随机选择应用纳络酮、醒脑静、纳络酮 +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各50例 ,具体见表1。表1酒精中毒治疗分组及各组情况组别例数男女年龄 (岁 )轻度重度就诊时间(x±s)中毒 (n)中毒 (n) (min)纳络酮50351528.5±11.3252557.3±16.2醒脑静50371330.3±14.2272363.8±22.1纳络酮 +醒脑静50371326.7±9.8222861…  相似文献   

9.
我院为了观察盐酸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对1992年2月~2002年2月共94例选择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及其它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4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结合临床确诊,发病均在2d之内。评分标准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建议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伴随疾病加分以及治疗后的积分减少,分别测算入院当时15d和21d的分值。治疗组49例,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45~80岁,平均(64.0±9.8)岁;基底节区梗死25例,脑叶梗死10例,多发性梗死13…  相似文献   

10.
11.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组 (治疗组 )与胞二磷胆碱组 (对照组 )治疗 14d,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 6 7.9% ,总有效率为 85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31.3%和 6 8.8% ,P<0 .0 1和 P<0 .0 5 )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 ,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安全性高 ,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和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同时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比较各组间TEG参数的差异,并对TEG参数与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R、K低于对照组,而α角和MA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I、LY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TEG参数中R、K、α角、MA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EG参数中的R、K、α角和M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CI与PT-INR、FIB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MA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和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PT-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脑梗塞(ACI)及糖尿病(DM)患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德国FM4红细胞过滤仪,检测AMI、ACI及DM患者的RCD。结果:AMI、ACI及DM3组患者的RCD的最小余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斜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发病24小时内的RCD最小余量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的RCD的最小余量(P<0.01)。AMI组RCD最小余量与5.75s-1切变率的粘度呈正相关(r=0.350,P<0.05),与230s-1切变率的粘度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01)。结论:直接检测RCD的变化,对估测活动期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轻重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丹红注射液,两组间的疗效在2周后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5.6±2.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9.1±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临床和脑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0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日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2种治疗药物对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东菱精纯克栓酶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临床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者和灯盏花素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疏血通,用疏血通6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灯盏花素6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检测血清NSE和hs-CRP含量。结果疏血通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SE和hs-CRP含量明显减少,与灯盏花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能通过减少血清NSE和hs-CRP含量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常规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BI、GCS评分均升高,且静脉溶栓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通过增加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缺氧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早期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