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1cm ,并偏外侧1cm ,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 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 。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 例,穿刺总成功2138 例,占99.07 % ,穿刺失败20例,占0.93% ,失败原因包括上胸部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 天,最长156 天。本组并发症共30 例,占1 .39 % ,包括气胸、误入动脉、误入淋巴管、局部出血、上肢肿胀、心慌气急、耳后疼痛、导管脱出等。全组病人无死亡。结论:经改进的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1岁。因中段食管癌左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胃 -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术前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取锁骨中、内 1/3交界处下方约 1cm进针 ,针干与额面平行 ,针头紧贴锁骨后 ,对准胸锁关节后外方进针 ,一次穿刺成功 ,以导丝引导法置管 ,置导丝时有阻力 ,稍改变方向后顺利置入导丝 ,然后沿导丝置入静脉导管 ,反复回抽导管回血良好 ,固定导管。术中术后经导管输液顺利 ,但封管后静脉导管内反复多次有回血 ,检查封管方法正确 (正压封管技术 ) ,后经拍胸部 X线片证实静脉导管误入右颈内静脉。例 2 女 ,70岁。因贲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约1 cm,再偏外侧1 cm 处,即锁骨下缘中1/3交界处,穿刺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穿刺针头进入锁骨下后把肩膀、针栓同时往下压,使针尖向上,且进针行针紧贴锁骨进行。结果 83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78例,占 93.98%,误入动脉3例,占3.61%,穿刺失败2例,占2.41%,未发生气胸并发症。结论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操作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法为:患者去规平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针从锁骨中点至中外1/3点,锁骨下1~2cm范围内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内上缘,针干与胸壁呈15°~30°进针,回抽到静脉血后,置入硅管固定.296例中穿刺成功率99%,平均留置导管时间5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认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 15 38例患者行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在右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 0 .5cm ,方向指向颈静脉切迹上 2cm处 ,紧贴锁骨进针行针 ,置管深度为 13~ 14cm。结果 :15 38例患者中总穿刺成功 15 16例 ,占 98.5 7%。穿刺失败 2 2例 ,占 1.4 3%。导管放置时间最短 5d ,最长 10 6d。本组发生并发症 17例 ,占 1.11%。结论 :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其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操作简单 ,易固定 ,易护理 ,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 ,是一种较好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型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由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长度为穿刺点至脐上2~3 cm,使其尖端位于下腔静脉.结果 除1例穿刺局部少量出血、1例堵管外,其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置管时间6~146 d.结论 对于不宜行肘部静脉或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重型脑损伤患者,可行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7.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A组105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1 000例采用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C组600例采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B、C组均取穿刺点于锁骨下方胸前区外侧,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感染病例导管尖端及血液送细菌培养。结果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感染率为3.81%,B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感染率为0.70%,C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0.345,P<0.001)。结论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和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是创新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降低穿刺合并症。方法: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即选锁骨中点下缘为A点,胸壁和上臂形成的腋窝皱褶顶点为B点,A点与B点的连线中点为C点,在C点穿刺与胸壁成30°~40°角朝锁骨中点方向进针,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三点一线"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56例,发生穿刺合并症2例,合并症发生率为0.56%,其余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结论:"三点一线"定位法穿刺成功率高,操作部位暴露,易于穿刺进针,置管顺利,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肿瘤长期化疗的一种置管新方法,易于临床护士掌握。  相似文献   

9.
多种体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种体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2 6 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耐受程度及穿刺部位分为A组 (833例平卧位右侧穿刺置管 )、B组 (4 0 6例平卧位左侧穿刺置管 )、C组 (15例 30°~ 6 0°卧位穿刺置管 )和D组 (6例 6 0°以上卧位穿刺置管 ) ,穿刺点在锁骨中下 1~ 2cm偏内 1~ 2cm范围内 ,半卧位以上的穿刺点要离锁骨稍远一些 (1 5~ 2 5cm) ,穿刺时紧贴锁骨背面朝胸骨上窝方向水平进针 ,置管深度右侧 13~ 15cm ,左侧 15~ 17cm。结果 A、B组置管成功率均达 99%以上 ,C、D组全部成功 ,失败原因主要是误刺动脉和局部血肿。早期并发症A组 11例 (气胸3例 )、B组 6例 (气胸 2例 ) ,全部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C、D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患者易接受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且穿刺置管术可在从平卧到坐位的多种体位下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方法 ,并发症防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992~ 2 0 0 2年 3 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情况、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7例患者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成功 ,无 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 ,置管平均 2 3天 (17~ 61天 ) ,1例 (2 7% )于置管 3 8天发生导管感染 ,1例于置管 5 8天发生部分阻塞。结论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阻塞、脱落的保证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内静脉置管口问司于静脉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和肠道外营养治疗等。因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潜在严重并发症,自1994年以来采用导丝引导行高位颈内静脉置管120例,现介绍如下。回操作方法患者平卧,头低约20”,若有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取水平卧位穿刺。肩部垫高,首先右侧穿刺。头转向左侧,使颈部伸展”,确认胸锁乳突肌三角顶部皮肤为进针点。清醒患者如标志不清,可嘱患者抬头井深吸气,常可显露胸锁乳突肌轮廓;如仍不清可选择锁骨切迹上3cm处为进针点,穿刺点下如有搏动应向外避开动脉。用细针做局麻并行试探穿刺,针于与皮肤呈…  相似文献   

12.
连超  陈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559-7560
1病历摘要 男,32岁。因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入院,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术。入室后,接心电示快速房颤,115次/min。患者情绪较紧张。在局麻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取锁骨中点下1cm为穿刺点,向锁骨上窝方向进针。穿刺顺利,见回血后沿穿刺针置入导引钢丝约14cm,扩张器扩管后,置入双腔导管。这时,患者低声呼叫了一声,心电示室颤,血压测不出。急掀开头部的洞巾,见患者双眼翻白,神志呼吸丧失。  相似文献   

13.
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56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占50%,真菌占16.7%;深静脉置管3,4,5周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5.6%和65.2%;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8.0%,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9.6%、9.4%)低于颈内静脉(18.7%)。结论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首位病原菌;深静脉留置时间愈长,则导管感染率越高;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220例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易出现的问题,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达91.82%,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深静脉导管置管顺利175/205例(85.37%);导管置入颈内静脉18/205例,置入对侧头臂干2/205例,导管头折返1/205例,置管时出现心律失常38/2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215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是安全易行,成功率高,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时医护合作在预防导管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132例,置管前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做标识。医生常规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后,护士轻转患者头部至右侧,按压颈内静脉至血管闭合后,医生送导丝、导管置入后,再次超声探查导管有无异位。结果5例穿刺失败改颈内静脉置管,1例B超显示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予重新调整,所有126例经胸片验证,均未显示导管异位。结论医护合作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异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02年1月-2005 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56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占50%,真菌占16.7%;深静脉置管3,4,5周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5.6%和65.2%;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8.0%,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9.6%、9.4%)低于颈内静脉(18.7%).结论 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首位病原菌;深静脉留置时间愈长,则导管感染率越高;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掌握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操作要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995年6月至 12月我们共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346例 ,现将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46例中男 198例 ,女 148例 ,2 8~ 86岁。1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头低仰卧位 ,抬高肩胛区 ,穿刺侧上臂外展 ,头偏向对侧 ,消毒局麻后以胸锁乳突肌外缘和锁骨夹角处为进针方向 ,对准同侧胸锁关节 ,与颈部皮肤呈 30度穿刺 ,成功后置管固定。2 结 果本组 2例因反复穿刺 ,未探及血管而中止穿刺 ,344例穿刺成功 ,导管留置平均为 36 4d ,在此期间 ,患者无发热、局部感…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对100例危重患者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3例,女37例,38~78岁,平均52岁。1.2方法患者采用头低肩高位,头转向一侧,多选用右侧,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局部用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胸骨纵轴约呈45°,与胸壁平面呈15°,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插入导引钢丝和静脉导管,最后缝合固定导管。2结果本组置管成功98例,置管时间7~26d,平均14d。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立…  相似文献   

19.
韦柳青  覃纲 《护理学报》2003,10(4):67-68
目的判断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所在位置的合理性。方法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取右锁骨中点内位点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心电图引导组依据直接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常规置管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管平均深度(13±1.0)cm,术毕常规床旁X光胸部平片检查。结果2组间穿刺失败及误入颈内静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置管深度不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8-01-2014-01在我院治疗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245例和对照组(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管)2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尝试进针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