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某医院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1月-2007年7月分离的139株大肠埃希菌和10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并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13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20%、9.35%、2.88%;1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5.88%、8.82%、2.94%。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1~0.05 )。除碳青霉烯类及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外,产AmpC酶菌株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的耐药率均明显增高(P<0.001~0.05 )。结论耐药酶的产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茵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某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7年7月分离的139株大肠埃希菌和10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 .结果 13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20%、9.35%、2.88%;1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5.88%、8.82%、2.94%.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1~0.05).除碳青霉烯类及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外,产AmpC酶菌株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的耐药率均明显增高(P<0.001~0.05).结论 耐药酶的产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36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酶的检测,并用改良三维试验、三维试验抑制试验及AmpC酶诱导试验对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检测.结果 73株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中检出34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其中有5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ESBLs酶;2株肺炎克雷伯菌诱导产AmpC酶.结论 产生AmpC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又一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对其检测与监测给予足够重视,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台州、温州两地临床分离的由质粒介导的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ampC耐药基因型。方法采用酶提取三维试验、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法等方法测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采用PCR法测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ampC耐药基因型。结果在20株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DHA基因有5株(25%),检测到MIR基因有2株(10%),检测到FOX基因有2株(10%);在20株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到DHA基因有7株(35%),检测到MIR基因有1株(5%);在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株ESBLs阳性的菌株,AmpC氯唑西林协同试验阳性,但AmpC三维试验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均阴性,在质粒中同时检测到DHA基因与MIR基因。结论两地临床分离的由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以DHA基因为主,阳性率25%,MIR、FOX基因为辅,阳性率各10%;由质粒介导的肺炎克雷伯菌ampC耐药基因以DHA基因为主,阳性率35%,MIR基因为辅,阳性率为5%;未检到其他ampC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耐药性,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45株新生儿败血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ESBLs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13.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100.O%,产ESBLs检出率高达57.8%,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73.1%~92.3%);对26株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11株携带有TEM基因,12株CTX-M- 14基因型,两株CTX-M-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同时部分菌株携带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医院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CTX-M基因,但也存在TEM、SHV等多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耐药株进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9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值,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3%,其中51%来源于重症病房(ICU);ESBLs阳性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远远高于ESBLs阴性菌;2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为11型。结论 本院神经外科SICU、呼吸科RICU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病区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流行的重要措施;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现阶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索酶(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及基因型分布,并作同源性分析.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ESBLs;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型;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作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对其他13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PCR扩增试验中,blaCTX-M、blaTEM、blaOXA、blaSHV、blaVEB-1型ESBLs基因及CIT、DHA型AmpC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2%,35.8%,11.0%,4.6%,0.9%,4.6%和4.6%;有46.8%的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用ERIC-PCR法将所检测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成42型和22型.结论 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多药性值得关注;ESBLs及AmpC酶分别以CTX-M型及CIT型和DHA型为主;产酶菌株有散在的克隆流行,应注意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引起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Amp C酶基因型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8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筛选产ESBLs/AmpC酶的菌株进行表型确证试验。对常见的SHV、TEM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和DHA-1、ACT-1 AmpC酶基因型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型确证产酶大肠埃希菌SHV、TEM、DHA-1、ACT-1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6.5%、49.5%、50.9%、32.1%,产酶肺炎克雷伯菌SHV、TEM、DHA-1、ACT-1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0.0%、26.7%、62.5%、45.8%。部分分离菌株同时携带2种或以上基因型。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与AmpC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比率较高,临床检出多重耐药细菌逐年升高,临床对产酶的多重耐药菌的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老年患者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型别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来自老年患者分离鉴定的大肠埃希菌株1 327株,通过K-B法作药敏试验,采用美国NC-CLS1999年推荐的抑制剂增强纸片法确认产ESBLs株,并对ESBLs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结果检出产ESBLs菌株702株,检出率为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4.5%~100.0%;PCR初步分型结果:单独携带TEM型基因的占56.7%,单独携带SHV型基因的占15.0%,携带两种基因的占25.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携带TEM型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657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中140株试验菌的ESBLs和AmpC酶相关基因,对部分ESBLs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14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表型试验阳性的有86株,阳性率为61.4%。86株ESBLs表型阳性菌株中检测到ESBLs基因阳性的有80株,占93.0%。其中有61株携带CTX-M-9型基因,30株携带CTX-M-1型基因,23株携带TEM型基因,1株携带SHV型基因。14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AmpC酶基因阳性的有18株,阳性率为12.9%,其中有10株携带DHA型基因,9株携带CIT型基因,1株携带FOX型基因。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其携带ESBLs基因以CTX-M-9型为主,AmpC酶基因以DHA和CIT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Ⅰ类整合酶在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状况,分析和评估Ⅰ类整合酶在该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按CLSI 2010年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产ESBLs株,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数据经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等耐药性较低,对其他各类的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有稍下降的趋势;150株大肠埃希菌中104株Ⅰ类整合酶扩增阳性,产ESBLs菌株中Ⅰ类整合酶的检出率为71.8%,非产ESBLs菌株中检出率为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和阴性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5年中耐药性多呈轻度升高趋势,Ⅰ类整合酶与产ESBLs耐药无关,Ⅰ类整合酶阳性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整合酶阴性菌株,建议临床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产AmpC酶初筛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共检出82株,其中单产ESBLs 35株(19.55%),单产AmpC酶21株(11.73%),同产ESBLs和AmpC酶26株(14.53%)。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普遍具有极高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中更为严重。结论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检出率较高,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对头孢菌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特点。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2004年1~12月临床分离的468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头孢菌素酶(AmpC)。结果46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153株,检出率32.7%(153/468),AmpC酶7株,检出率1.5%(7/46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耐药率大于90%,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30.4%(头孢他啶)和55.4%(头孢噻肟),对四代头孢(头孢吡肟)耐药率为58.9%,对酶抑制剂联合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92.9%和80.4%,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3%,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73.3%,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88%。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对二、三代头孢、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100%耐药,对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71.4%,对酶抑制剂联合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和71.4%,对单环酰胺类的氨曲南耐药率为85.7%。非产ESBLs和AmpC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产酶者,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对所有测试菌株的耐药率为0,MIC50为0.5mg/L。结论(1)对头孢菌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ESBLs。(2)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比ESBLs耐药更严重,仅亚胺培南对其有效。(3)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尽量少选具有诱导细菌产酶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3-2005年住院并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双纸片协同法和改良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DNA测序分析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的14株泛耐药菌株,均表现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株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结论 医院出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KPC-2,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大肠埃希菌临床标本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检测435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宫颈分泌物、尿液、咽拭子和恶露是检出数最高的标本;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位居前列(49.23%~84.1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高达31.35%~46.80%;尚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有93.38%的敏感率;ESBLS检出率32.67%,AmpC酶检出率5.52%,其中有19株为同时产ESBLs和AmpC酶,单独产AmpC酶菌6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检出率和耐药率日趋严重,临床与实验室应共同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同产ESBLs和AmpC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非重复大肠埃希菌298株,采用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分别进行ESBLs和AmpC酶测定. [结果]298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65.4%(195/298),其中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占30.5%(91/298),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中AmpC酶检出率为7.7%(23/298);同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除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显示100%敏感外,对其余β-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3代头孢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产ESBLs株或不产ESBLs株. [结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其产生ESBLs和AmpC酶,建议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 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 143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及AmpC+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产酶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酶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 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ESBLs和Amp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社区尿路感染分离的321株大肠埃希菌,用PCR扩增技术检测ESBLs的基因型,用Phoenix10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321株大肠埃希菌中共分离出产ESBLs菌株173株(53.9%),ESBLs大肠埃希菌对舒普深、特治星、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高度耐药。PCR扩增结果显示,90.2%产酶株携带CTX-M基因,35.2%产酶株携带TEM基因,3.0%产酶株携带SHV基因。结论社区尿路感染中产ESBLs菌株日益增多,耐药现象较严重,基因型以CTX-M和TEM型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科3年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提取产ESBLs菌的质粒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ESBLs株质粒TEM、SHV、CTX-M1、CTX-M9和OXA5种基因,并对其扩增物进行DNA序列分析,测定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143株大肠埃希菌与7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84株为产ESBLs菌,占38.2%;ESBLs研究菌株全部携带TEM型、77.4%携带CTX-M9型基因;同一菌株携带2、3、4个基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4.8%、33.3%和7.1%;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药耐药菌,其中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达80.0%~100.0%;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效果.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以TEM型和CTX-M9型为主,携带>2个耐药基因的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研究中发现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