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周  郭敏  湘夷 《看医生》2004,(8):4-5
首个世界献血日过去不久,来自国家献血组织联合会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已从1998年的22%上升到2003年的85%,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采集血液的比例从5.7%上升到61%,两次以上献血者迅速上升,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仍有15%的有偿供血没有杜绝,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区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很快。根据大同市献血办统计数字显示,大同血站从2003-2005年提前三年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高达100%。大同市2003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率从2000年的7.1%上升到2002年的61.9%,到2003年就已达到100%的工作目标,一次性采集血液400ml率占88.9%。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尚未发明其组成和功效与人类血液相同的替代品的今天,健康者的血液在救死扶伤中依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是无偿献血起步较晚的大国,又是医疗用血数量惊人的大国,在经历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单位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相结合的献血模式。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医疗安全用血,确保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卫生部最近提出了在3~5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力争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无偿献血总量的比例达到80%。这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目标任务。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在法律、政策、道德、文化、宣传、动员、行政、奖惩、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献血管理办法与措施,促进我国的献血工作,尽快使我国实现由单位计划献血转向以公民自愿献血为主体的无偿献血新模式,确保安全足量医疗用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就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提出九项方略。  相似文献   

4.
张金萍  巫强 《新疆医学》2007,37(2):58-60
自从1998年10月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后,就标志着我国的输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由公民义务献血制度转为无偿献血制度。我国的献血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但由于我国在无偿献血上起步较晚,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公民对血液常识了解甚少,认为“血液是身体的精髓,献血会伤元气”等等,大多数人不愿意献血,即使勉强献血,也只献200ml。就献血量而言,作如下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林芝市中心血站自建站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本市无偿献血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林芝市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154名无偿献血者年龄在18~55岁,其中以18~27岁比例最高,占53.93%;男性献血比例高于女性;汉族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的比例为80.44%,藏族无偿献血者所占的比例为12.90%;重复献血者比例为23.72%。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能使林芝市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保障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6.
黄俐娟 《重庆医学》2006,35(9):844-846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非标量血液的原因构成比例,探讨今后采血工作努力的方向。方法 151袋非标量血液按照献血反应、血管细、穿刺技术、血袋质量和其他5种原因,根据不同年度和不同采血地点分别进行统计。结果 在非标量血液的原因构成中,献血反应占68.87%,血管细占11.26%,静脉穿刺技术占7.95%,血袋质量占4.64%,其他占7.28%。结论 在宏观宣传的同时着力做好微观宣传,让献血者全面了解献血知识及有关政策,作出自愿献血和坚持长期献血决定,从根本上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同时要提高采血技术水平、改善采血环境,最大限度减少非标量血液。  相似文献   

7.
银川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近年来银川地区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6月银川地区高校学生献血人数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31158人,占献血总人数的24.41%,由2005年的17.16%增加到2010年的27.10%。血液检测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为0.94%,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检测的阳性率3.78%(P〈0.05)。结论银川地区大学生自愿无偿献血者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属于低危安全献血群体,应大力加强高校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在高校学生中建立稳定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银川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庄秀春 《中外医疗》2014,(9):122-123
目的推动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转移。方法积极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协作,无偿献血宣传内容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户外广告。无偿献血宣传进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无偿献血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业界,举办无偿献血志愿者培训班,RH阴性献血者联谊会,举办无偿献血知识讲座,宣传报道无偿献血先进事迹。结果2002年血液采集量3000多人次,自愿无偿献血占0.40%,经过近10年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推动自愿无偿献血,至2012年采血量达12000多人次,固定献血者占35%以上,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85%以上。结论以宣传教育为重点,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服务和关爱,努力实现“三个转移、一个延伸”的工作目标,是推动无偿献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和卫生部提出的工作目标接轨,倡导献血量从200~400ml的转移;克拉玛依中心血站从1999年成立开始的计划献血到2005年下半年100%自愿无偿,本站从2005年下半年起积极宣传引导一次献血400ml,首先在再次献血者中采集400ml,逐渐发展到对首次献血的健康公民女性体重达到50kg以上,男性体重达到60kg以上,在知情自愿情况下采集400ml,400ml采集率由2005年的41.19%上升到2008年9月的84.16%,无任何献血安全事故发生并建立了一支约2000人的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我们对2005年~2008年9月献血200ml和400ml的自愿无偿献血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近4年的无偿献血现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33623人次无偿献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区的人口献血率平均为6.35%。人均献血量平均为2.28mL,献血人次及献血量的增长不均衡,平均为9.63%,8.65%;机采血小板人次及量的增长平均为2.43%、12.44%。一次献300mL、400mL的比例平均为62.39%、34.61%,一次献机采2U、1U的比例平均为58.94%、41.06%,男性献血者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献血者比例为1.25:1。献血者中个体经营者及工人占比例前两位,分别为26.82%、22.94%,35-44岁年龄段献血所占比例较大,达34.3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人口献血比例和人均献血量,18-34岁人群的无偿献血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公民献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玲 《河南医学研究》2000,9(3):256-257
目的 :了解郑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状况及特点 ,明确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工作思路。方法 :对郑州市无偿献血状况进行调查。对 1998年 10月 1日至 2 0 0 0年 5月 1日郑州市无偿献血的人次、献血量、职业、年龄、性别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从职业上看 ,献血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学生、干部 ,农民献血人数较少 ;从年龄上看 ,年龄在 2 0~ 2 5岁之间的公民献血量最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献血量随之下降 ;从性别上看男性总献血量高于女性。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 ,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在今后的工作中 ,既不放松对城市居民的宣传力度 ,也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 ;同时要加强献血知识、血液常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董继业  郑俊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71-2071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运城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救死扶伤献爱心"已成广大公民共识.在山西省各地市中,运城市率先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法>明文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广大适龄献血公民中,各年龄段献血情况,笔者对2000年至200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3.
3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废止了《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北京市卫生局预计,今后几年北京市自愿无偿献血完全可以满足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据悉,卫生部2005年10月公布了全国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自 1998年 10月 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 ,运城市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 ,“科学献血无损健康 ,救死扶伤献爱心”已成广大公民共识。在山西省各地市中 ,运城市率先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法》明文规定 :“国家提倡 18周岁至 5 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解广大适龄献血公民中 ,各年龄段献血情况 ,笔者对2 0 0 0年至 2 0 0 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 ,见表 1。表 1  2 0 0 0年至 2 0 0 3年运城市无偿献血者年龄统计表年龄 (岁 ) 2 0 0 0年献血总量 (单位 )  百分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包头地区血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根据科研数据制定血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年度采血、献血计划,确保临床用血。方法:统计分析包头市近年临床用血量及其逐年递增(减)比例和适龄健康献血公民数、参与无偿献血人数及其所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明确献血健康合格度和当地血资源储量,科学掌握血源开发度。结果:包头市适龄无偿献血公民约125-135万人;ABO血型系统中无偿献血各占的比例是:A型26.12%、B型31.29%、O型32.01%、AB8.96%;血型分布、献血、用血比例三者的关系是:A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O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A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结论:包头地区适龄健康献血者大约86万多人;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意愿调查显示,志愿无偿献血者约占适龄献血者的7=8%,约10万人左右;包头市第年约需1.7-1.9万人供血,志愿献血者如能5年献一次血,临床用血就能保障;血源开发度(无偿献血比例)应控制在人口总数1%左右;指令性献血指标应按职工总数的4-10%下达;解决“偏型”、应对突发事件储备应急血源量应当总供血量的1.5-2.3%;A型、AB型血人献血者偏少,B型、O型血人献血者高于血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2月24日公示2005年全年及2005年第四季度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与2004年相比,2005年全国各地无偿献血继续稳步增长,全国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由88%上升到95%,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由61%上升到84%。  相似文献   

17.
Deng SZ  Li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297-1298
1998年10月,中国结束了13亿人口没有献血法的历史。卫生部2000年为此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1998年到2005年7年间,我国无偿献血率从22%上升至95.6%,自愿无偿献血率从5.5%上升至84.8%,血液安全显著提高,实现了我国输血史上的世纪跨越。但是,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临床输血上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至今已十年有余,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推进,献血知识的大力宣传,社会各界人士对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市的无偿献血已完成由初期的指令性计划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过渡,多次献血的人群比例逐年增高.如何将献血者这种自发行为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加以积极引导,以建立一支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已经成为各地血站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各年度无偿献血变化发展情况,为加强无偿献血工作和保持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卫生部《采供血情况调查表》年报表,统计分析广西2002-2009年8年间无偿献血变化。结果:广西2002-2009年无偿献血人数由184.789人增加到460860人,占总采血人数比例从73.83%上升到100%;无偿献血量从194480U增长到790991U,占总采血量比例从50.60%上升到100%;志愿无偿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总人数比例从77.35%上升到100%;农村无偿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人数比例从20.37%上升到39.85%;重复无偿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人数比例从25.83%上升到57.42%。结论:广西临床用血实现100%来自志愿无偿献血,保持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必须朝着自愿无偿、城市与农村并重、加强无偿献血队伍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庞凤春  李宗民  刘秀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722-1722,1640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吉林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在逐渐由计划指标向自愿无偿转变的过程中献血模式、献血者招募方式、采血模式、献血者人员构成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吉林地区的无偿献血模式主要分为3种:①计划指标的无偿献血,属政府行为,由各区献血办公室将市献血办公室下达的指标按适龄健康公民人数的百分比层层分配给各单位及街道办事处;②非计划指标的团体无偿献血,由单位动员或群众团体组织,个人自愿参加,献血后均不予补贴和休假,由中心血站根据库存血的需求安排时间派采血车到单位采血;③非计划指标的个人无偿献血,除以街头流动采血车、设在市区的采血分站的形式进行采血外,还包括家庭替代自愿无偿献血,即因家庭需要自愿无偿献血者。笔者对2003年-2005年的上述无偿献血情况作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