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被认为是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价值的生物指标。该研究旨在探讨幼鼠ALI时及地塞米松干预后肺组织SP-D的变化。方法:14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损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 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治疗组于注射LPS 1小时后注射地塞米松(5 mg/kg)。LPS注射后6,12,24,36,48,72 h 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D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组在注射LPS后36,48,72 h SP-D含量明显下降(P<0.01),在48 hrs达最低点(0.92±0.11 vs 3.27±0.52)。地塞米松治疗组于注射LPS后36,48,72 h SP-D含量明显高于ALI组 (P<0.01), 6,12,24,36和48 h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7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早期幼鼠肺组织SP-D含量降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使ALI肺组织下降的SP-D明显上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55-158]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变化和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SP-A含量的变化关系,从而探讨ALI的发病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LPS注射后24,48,72 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 取左肺下肺组织待透射电镜检查。 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的相对含量。结果:ALI 24 h时,AEC-Ⅱ微绒毛消失。24 h及48 h时板层小体(lamellar body, Lb)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密度减低,排空明显增强,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细胞增生活跃,代谢旺盛。48 h时Lb呈巨大空泡样变性。肺组织S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时ALI组为6.52±0.62,对照组为5.02±0.35, P< 0.01;48 h时ALI组为6.65±0.62,对照组为5.01±0.36,P< 0.01)。72 h时Lb破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边界不清,肺组织SP-A含量下降(ALI组为3.87±0.50,对照组为5.22±0.36,P<0.01)。结论: LPS致幼鼠ALI时AEC-Ⅱ和肺组织SP-A的变化为时间依赖性,随AEC-Ⅱ损伤程度的加重肺组织SP-A由代偿转为失代偿,可能是发生ARD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和危害极大的疾病,病死率高达40%-70%。含有板层小体(LB)的肺泡Ⅱ型(ATⅡ)上皮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维持肺内环境稳定和肺部免疫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TH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互协调一致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腹腔内注射LPS(4mg/kg)建立SD幼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9%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24、48、72h随机处死每个亚组中8只幼鼠。于左肺下部取1mm^3的肺组织固定于2.5%戊二醛中待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注射LPS24h后,ATH细胞微绒毛消失,LB数量增加,LB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细胞中有二个细胞核。细胞质中LB48h出现明显空泡变形,出现巨大LB,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在48和72h部分核边界不清。72h细胞质中可见破碎及残余的LB,LB数目也明显减少,部分细胞核出现核溶解。结论急性肺损伤时以LB、细胞核、核仁等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ATH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是时间依赖性的。ATH细胞在48和72h破坏严重,这可能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和肺动态平衡的不稳定,进而造成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对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肺免疫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该研究探讨急性肺损伤时及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72只21 d SD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肺损伤组的幼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以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注射LPS 1 h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每组随机选取8只幼鼠分别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48、72 h处死。取左肺下1 mm3的肺组织固定于2.5% 戊二醛中待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注射LPS 24 h后,肺损伤组大鼠AT II细胞微绒毛消失,板层小体数量增加。24 及48 h 板层小体呈指环状绕核排列。48 h出现巨大空泡变性样的板层小体。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边界不清。72 h 板层小体数目明显减少,核仁从细胞核消失,一些细胞核出现核溶解。注射LPS 后24 h地塞米松治疗组板层小体聚集在AT II细胞内同侧,并于该侧发生“胞吐”现象。48 h线粒体肿胀、聚集,脊断裂, 板层小体数目减少。72 h板层小体数目增多,并重新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结论: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地塞米松能减轻急性肺损伤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和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功能恢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21-525]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脓毒血症、外伤、休克、中毒等)引起的,以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所致的渗透性肺水肿、肺萎陷、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血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变化及抗氧化剂的影响效应.方法 健康、成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2组均以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建立ALI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注射大肠杆菌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3、6、12 h测定血中NE及肺组织SP-A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注射大肠杆菌后3 h出现ALI症状,6 h更为明显,12 h口吐粉红色分泌物.肺组织大体病理检查可见双肺有明显水肿及出血点.治疗组3h无明显变化,6h呼吸稍促,12h肺组织仅轻度水肿.治疗组3、6、12 h测得血中NE水平低于模型组,在6、1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3、6、12 h测得肺组织SP-A阳性表达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ALI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失常是继发性变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SP-A被降解,应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可有效抑制NE分解细胞外基层弹性蛋白、破坏表面活性蛋白的作用,对ALI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SP-A在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功能和肺局部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旨在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SP-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无病原体的21日龄Sprague-Dawley幼鼠11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注射后6,12,24,36,48和72 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 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时肺组织SP-A的变化在12 h内无明显变化(P> 0.05); 在24 h 至48 h处于上升阶段(P< 0.01), 于36 h达最高点(6.94±0.80);到72 h时SP-A下降(P<0.01)。结论:肺组织SP-A在LPS诱导的ALI中的变化为时间依赖性。肺组织SP-A一过性升高,表现出SP-A在某种程度上的代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细菌感染导致肺内源性ALI动物模型,并分两步进行:(1)建立大鼠ALI模型,经气管滴入大肠杆菌液[3 ml/kg,(4.4~5.6)×109 CFU/ml],动态观察72 h大鼠病情演变(n=24)和模型稳定性;并将100 h划分为5个连续时间段:第1时间段(正常大鼠,n=11),第2~5时间段分别为感染后0~6 h(n=10)、7~18 h(n=14)、19~52 h(n=87)、53~100 h(n=34),观察机械通气15min(n=156)后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肺病理改变情况.(2)大鼠感染后3~6 h,PS组(n=16)和NS(n=16)组分别经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或生理盐水,观察生存率.结果 (1)本模型较稳定,PaO2/FiO2可从正常(533±16)mm Hg(1 mm Hg=0.133 kPa)降到(175±121)mm Hg.在第4时间段肺大体标本呈现明显肝样变和弥漫性出血、坏死灶;肺组织切片见肺泡壁明显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严重实变、肺透明膜形成.(2)PS组生存率(26.7%)较NS组(12.5%)明显提高(Log Rank P=0.014,Breslow P=0.002 8).结论 在ALI早期补充PS可以延长大肠杆菌致肺内源性ALI大鼠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肺复张手法(RM)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探讨RM产生肺泡复张效应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幼猪12只,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构建ALI模型,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通气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手法通气组(RM组),观察8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肺表面活性蛋白(SP)-A浓度,分析BALF中的磷脂成分[总磷脂(TPL)、活性磷脂(DSPC)及总蛋白(TP)],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肺组织中SP-A、SP-B、SP-C、SP-D的mRNA及SP-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M组中SP-A、SP-B、SP-C、SP-D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与RM组SP-A平均灰度值为97.8±6.4与106.3±8.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且采用RM后BALF中DSPC/TP、DSPC/TPL比例升高,血浆中SP-A浓度降低,而BALF中的SP-A浓度明显上升.结论 肺复张手法可以改善ALl幼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合成及肺部表达,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调节SP-A的浓度,有助于促进肺复张后的肺泡开放,并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新生儿98例,分为PS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68例,PS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 ~ 100 mg/kg,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肺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6h、12h、24 h、48 h的PaO3/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66±13)h、(82 ±26)h]和用氧时间[(86±13)h、(103±25)h)]均较常规治疗组[(80 ±18)h、(101 ±36)h和(104±16)h、(125 ±29) 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幼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ALI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致ALI组(lipopolysaccharide,LPS组)、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Mp组).观察6h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肺湿干重比值,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的表达变化及对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染色观察.结果 RT-PCR结果显示LPS组AQP-1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0.28±0.05 vs 0.50 ±0.24,P<0.05),Mp组AQ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LPS组相比明显增加(0.47±0.16 vs 0.28±0.05,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同时Mp组血氧明显改善(P<0.01),肺湿干重比值下降(P<0.05),肺2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ALI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影响AQ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粒细胞减少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研究其炎症反应特点及肺泡巨噬细胞CD40表达.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4组,即粒细胞减少感染组、粒细胞减少对照组、粒细胞正常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留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形态,测定肺湿/干重比,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总数;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数;ELISA方法测定BALF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BALF肺泡巨噬细胞CD40表达.结果 (1)粒细胞正常组大鼠处死前平均体重(181.13±16.94)g,平均外周血白细胞数(9.54±1.25)×109/L,粒细胞减少组处死前平均体重(168.56±5.03)g,平均外周血白细胞数(2.56±1.1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粒细胞减少感染组和粒细胞正常感染组)的BALF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0.26)×106/L,(3.23±0.06)× 106/L,(1.68±0.23)× 106/L,P<0.05].(3)感染组(粒细胞减少感染组和粒细胞正常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337.08±1 148.85) pg/ml,(2 274.01±1 569.37) pg/ml,(96.20±93.69) pg/ml,P<0.05].(4)粒细胞减少感染组、粒细胞减少对照组CD40表达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6±11.90)%,(46.38 ±7.42)%,(21.62±4.86)%,P<0.01].结论 在粒细胞减少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模型,感染早期外周血和肺泡巨噬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可能与CD40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