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顺勇  杨亚超 《临床荟萃》2003,18(13):755-7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疾病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均不太理想 ,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应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1例 ,收到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 4 1例 ,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①根据WHO(1985 )标准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病程大于 2年 ;②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③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空腹血糖大于 7.8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小于 10mmol/L ,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表现未能缓解者 ,其中男 2 0…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我科于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住院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78例 (符合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 ,男 42例 ,女 3 6例 ,平均年龄 46± 10年 ,糖尿病程 8±5 1年 ( 4~ 13年 ) ,神经病变 3± 1 5年。血糖保持平稳 2周以上 (空腹血糖 <7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 <10mmol/L) ,而神经病变未…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院于 2 0 0 1- 0 7~ 2 0 0 2 - 0 7用前列腺素 E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1例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共 41例。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1据 ADA标准 (1997)确诊为DM患者。病程大于 2 a。2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3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FBC<7.0 mmol/L,PBC<7.8mmol/L。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未能缓解者。本组男 2 0例 ,女2 1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7.3岁 ,病程 2~ 2 0 a。平均 8.6 a±6 .2 a。其中应用口服药控制血糖者 11例 ,应用胰岛…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0—01~2005—10采用腿浴治疗器配合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9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配合标准,经药物治疗空腹血糖4.8~7.8mmol/L,餐后血糖6.2~9.8mmol/L。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1~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6a;Ⅰ型糖尿病16例,Ⅱ型糖尿病2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蛭芥二藤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 3 8例 ,2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4.4~ 6.7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 <8.3mmol/L范围内 ,有感染者控制感染。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应用弥可保注射剂肌注 ,隔日 1次 ,2周为 1个疗程 ,共 2个疗程。治疗组应用蛭芥二藤汤 ,常规水煎服 ,共 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2 5 .0 % ,有效率为 87.5 % ,对照组分别为 2 1 .1 %、81 .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而治疗组在改善MNCV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自拟蛭芥二藤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体重40kg,多饮多尿3年、四肢麻木2年。未到医院正规系统治疗。2008年8月22日入住我院。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6.1mmol/L,餐后2h血糖17.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6%,空腹c肽0.639ng/L。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入院后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由20U/d提高至63U/d,治疗1个月血糖仍然不理想,遂同意接受亲缘性骨髓间充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霄伟  谭秋波 《临床荟萃》1993,8(14):656-657
既往我们常用维生素B_1、B_6、B_(12)等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甚不满意。1989年1月~1992年8月,采用白求恩医大制药厂生产的前列腺素E_1(PGE_1)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44例患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附合如下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②有肢体麻木和疼痛等自觉症状;③电生理学检查,运  相似文献   

8.
人胰岛素类似物过敏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报告患男,83岁,发现血糖高6年余,为调整血糖于2005年12月16日入院。1999年10月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5.1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54mmol/L。2001年10月空腹血糖5.9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94mmol/L。诊断为糖耐量减低,2002年7月空腹血糖7.0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7m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倍欣及格列喹酮等药物。2004年3月出现双足感觉减退,走路踩棉花感,肌电图提示神经受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停用口服降糖药,应用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50R治疗,未发生任何不适。空腹血糖理想,餐后2小时血糖偏高。2005年6月开始注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125例健康者,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其血清SOD活性。比较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健康者血清SOD活性,分析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T2DM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8,P=0.000)。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O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血糖水平6.1~<7.0mmol/L、≥7.0mmol/L组患者间SOD活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增高且与血糖水平有关,可能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3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52岁。病程5~16年,平均9年。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20例。26例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2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例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住院14±5.6d。其中应用进口胰岛素泵20例,国产胰岛素泵10例。2结果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前,空腹血糖平均10.7±4.2mmol/L,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空腹血糖降至6.7±2.1mmol/L。三餐前血糖从9~13mmol/L降至6.5~7.9mmol/L,餐后2h血糖从12~16mmol…  相似文献   

11.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 1997年在美国问世的 ,近年来引进我国。它是糖尿病治疗监测的高新科技手段 ,能准确定位血糖波动点 ,使治疗更加个体化 ,缩短了治疗疗程。我院糖尿病防治中心自 2 0 0 3年 8月起先后引进美国MiniMed动态血糖检测仪两台 ,到 2 0 0 4年 4月先后为 84例糖尿病病人使用 ,现将使用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4月住院的糖尿病病人 84例 ,空腹血糖 (FBG )波动于 6mmol/L~ 15mmol/L、餐后 2h血糖 (PBG 2h)波动于 9.3mmol/L~ 2 1.1mmol/L ;其中1型 13例 ,2型 71例 ;男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我们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18~76岁,平均45.5岁.糖尿病程3~21年,平均12.8年.出现手足麻木、疼痛症状5个月~14年,平均3.8年,空腹血糖控制在8~12 mmol/L,餐后血糖10~14.5 mmo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体重、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从糖尿病健康小屋选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并自愿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5.12岁,糖尿病病程2~9年。患者在治疗前未严格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的比值依次为:空腹血糖10.52mmol/L比8.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7%比7.67%,甘油三酯:1.87mmol/L比1.5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3mmol/L比2.75mmol/L,收缩压:136.28mmHg比128.68mmHg,舒张压:84.22mmHg比79.14mmHg;而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指数的均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体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比值依次为:空腹血糖10.58mmol/L比10.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5%比8.47%,胆固醇5.66mmol/L比5.63mmol/L,甘油三酯:1.90mmol/L比1.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9mmol/L比1.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9mmol/L比3.37mmol/L,收缩压:136.68mmHg比136.62mmHg,舒张压:84.48mmHg比84.28mmHg;体质指数25.83kg/m2比25.79kg/m2。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改善药物治疗尚不能使血糖达标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抗栓联合降血脂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纳入A组(n=46)与B组(n=46),分别予以抗栓治疗与抗栓联合降血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斑块评分)、糖尿病并发症(脑血管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结果 B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0±1.2)mmol/L、(8.7±2.1)mmol/L、4.9%±1.4%]均低于A组[(8.6±3.3)mmol/L、(13.0±2.3)mmol/L、6.0%±2.1%),P值均0.05;B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4.22±0.60)mmol/L、(1.15±0.24)mmol/L、(1.68±0.32)mmol/L、(2.25±0.43)mmol/L]均优于A组[(5.75±0.83)mmol/L、(2.68±0.32)mmol/L、(1.25±0.35)mmol/L、(3.88±0.96)mmol/L],P值均0.05;B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斑块评分[(1.14±0.22)mm、(1.87±0.10)mm、(0.60±0.12)分]均小于A组[(1.51±0.30)mm、(2.11±0.15)mm、(0.85±0.44)分],P值均0.05;B组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A组(17.4%),P0.05。结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抗栓联合降血脂的治疗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及斑块指标,且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 (瑞易宁 )对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晚餐后 2h血糖的影响。方法 :3 0例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饮食控制 3~ 5d后 ,血糖仍未达标者口服瑞易宁 5mg/d ,5d后血糖仍未控制者增加至 10mg/d ,最大服药剂量 2 0mg/d。服药前后均检测空腹和晚餐后血糖。 结果 :治疗前平均空腹血糖 8 97± 1 17mmol/L ,晚餐后 2h血糖11 2 4± 3 18mmol/L ;治疗 2周后空腹血糖 5 3 1± 1 0 4mmol/L ,晚餐后 2h血糖 7 0 8± 1 14mmol/L。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瑞易宁治疗 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耐受性好 ,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 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5.31)mmol/L和(14.2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8)%和(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餐后血糖<8.0mmol/L的病例比较。方法 对2 0 0 0年~2 0 0 4年8月6 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6 .1mmol/L维持1个月,剔除8 0mmol/L <餐后血糖<11.1mmol/L6例。对餐后血糖>11.1mmol/L和<8.0mmol/L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餐后血糖>11.1mmol/L组,血液仍处于粘、聚、浓状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症危险。提示对糖尿病治疗的监测,必须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抗凝治疗是DM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对弥可保与银杏叶制剂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4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8~16a,并明确诊断为DPN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岁。本组在治疗前2周内血糖控制稳定(FPG〈7mmol/L,2hPG〈10.0mmol/L)。DPN诊断标准: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