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的荧光标记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分散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种球进行优选,通过均匀设计对多步溶胀法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进行优化。结果聚苯乙烯种球粒径在1.85μm左右,单分散指数(monodispersity index,MDI)为1.56%;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为6~8μm,MDI为2.5%~3.0%。最优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用量:5.0 mmoL,温度:64℃,转速:300 r·min~(-1),微球吸附平衡时间:2 h,最大吸附量:76.717μmol·g~(-1)和106.411μmol·g~(-1)。结论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后制备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均一,荧光性能稳定,适用于固相萃取前处理过程对吸附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乙酰甲胺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crospheres,MIPs),进行量子点(quantum dot,QD)编码,考察其吸附性及选择性。方法采用多步种球溶胀法制备乙酰甲胺磷分子印迹微球,溶剂逐渐挥发法进行量子点编码,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以静态吸附法进行吸附性和选择性考察。结果所制备的乙酰甲胺磷量子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QD-MIPs)吸附时间为2 h,吸附率可达92.4%,饱和吸附量为92.5 mmol·kg-1,对乙酰甲胺磷的选择性远高于其他有机磷农药类似物。结论乙酰甲胺磷QD-MIPs具有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为农药残留的快速、实时检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利多卡因二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探究其吸附特性,用于选择性吸附、富集利多卡因。方法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利多卡因为模板分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利多卡因二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平衡试验、动态吸附试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研究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构及形貌特征。结果 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结论 将该印迹聚合物用于选择性吸附、富集利多卡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聚合物的吸附量、选择性等相关性质。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和结合位点,最后利用UPLC法检测灭多威浓度以表征聚合物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结果制备的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平衡时间为3h,最大吸附量Qmax=132.47μmol·g-1,且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作用。结论制备的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而且在结构相似底物混合存在情况下对灭多威保持较好的选择性,为复杂的实际样品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3,(13):1197-1200
目的:制备红霉素(EM)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微球,并评价其性能特征。方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确定EM与MAA的最佳物质的量比,采用多步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EM-MIPs微球,考察其形态、粒径,EM-MIPs微球吸附量与EM质量浓度的静态关系及EM-MIPs微球吸附量与时间的动态关系。以EM-MIPs微球平衡吸附量对EM平衡质量浓度和初始质量浓度(c0)进行Scatchard和Langmuir模型分析。以罗红霉素为竞争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试验,比较EM-MIPs微球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结果:EM与MAA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3.5:1;所制得的微球外形规整,平均粒径为9.9μm,是单分散型微球。EM-MIPs微球吸附量与EM质量浓度成正比,最大吸附量为234mg/g;吸附量与时间成正比,吸附饱和时间约120min。Scatchard模型分析拟合方程r分别为0.9954和0.9229;Langmuir模型分析拟合方程r为0.9871。以罗红霉素为竞争分子(最大吸附量27.90mg/g)相比,EM-MIPs微球对模板分子红霉素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结论:所制得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吸附量,达吸附平衡时间较快,对模板分子红霉素具有特异的吸附性;可作为固相萃取色谱柱的填料,对生物样品中残留的红霉素进行富集、纯化和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种子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方法采用辛醇和乳化剂OS作为复合分散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结果辛醇与极少量乳化剂复合使用,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改善了种子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结论当辛醇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丙烯酸乙酯(ethyl acrylate,EA)与苯乙烯(styrene,ST)的质量比为1.000∶0.229、反应温度为85℃、pH为8.0时,能够制备出期盼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种球。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溶菌酶为模板蛋白,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微球.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34.6 μm,ζ电位为-33.5 mV.考察了溶菌酶印迹微球在水和生理盐水两种介质中对溶菌酶、核糖核酸酶A或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以及微球在生理盐水中对两种蛋白质混合溶液中溶菌酶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在40 min内达到平衡.无论在单一蛋白质还是有其它蛋白质干扰的竞争环境中,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溶菌酶都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在生理盐水介质中,由于降低了非特异性吸附效应,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的选择性吸附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满足流式分析要求的聚苯乙烯微球,进行量子点荧光编码,建立克百威流式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荧光编码微球性能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溶剂挥发法对其进行量子点荧光编码,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分析对微球进行考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记录微球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在0.2~1.0 mg·L-1克百威水溶液中,随着克百威质量浓度的增加,量子点荧光编码聚苯乙烯(polystyrene labeled with quantum dots,QDs@PS)微球的荧光值逐渐下降。结论基于荧光淬灭原理,初步建立了一种水体中克百威残留量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球状单分散麻黄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印迹聚合物的识别特性。方法:采用多步溶胀和悬浮聚合相结合的方法,以麻黄碱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合成麻黄碱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HPLC研究微球的识别特性和色谱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结果:麻黄碱与伪麻黄碱以及结构类似物在印迹柱上得以分离,非印迹柱则没有这种分离能力。流动相中醋酸比例增加使得麻黄碱保留减小,进样量对峰形有较大影响。结论: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特定的选择性。合成的麻黄碱分子印迹柱有较大的结合容量,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麻黄碱RP-HPLC检测的预处理柱和麻黄草中麻黄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吸附量为指标,考察黄酮类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合成工艺;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对槲皮素、麻黄碱、芦丁的提取纯化性能。结果当PVA与PAM质量比为1∶1、交联剂25%戊二醛加入量为1.25 m L时,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结论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有较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