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两组患者溶栓后SOD、CK-MB、LDH、cTnT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心绞痛、心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在不良反应中患者发生心机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阿替普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尿激酶溶栓方式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使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总再通率为89.7%,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92.3%,对照组和观察组总再通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抬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但瑞替普酶安全系数更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佑克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东丽区东丽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冠改善心肌供血、调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佑克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院前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佑克溶栓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较理想,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安全性高,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突显了临床治疗价值,冠脉血管再通率高,患者获益大,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方法 :取2015年1~6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年7~12月42例我院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干预前后汉米尔顿焦虑、抑郁评分与LVEF指标作以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为(61.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4.7±11.3)%(P<0.05).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改善十分明显,作为临床治疗辅助环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57-358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8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再通率、病死率、胸痛缓解时间、酶峰出现时间、再灌性心律失常时间、ST段回落值及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酶峰出现时间、再灌性心律失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胸痛缓解时间、ST段回落值及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再通率,减少再梗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已确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为92.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76.58%,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6.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技术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来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率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NN、RmSSD都低于对照组,SDANN、LF、LF/HF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有更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急诊时间、住院天数、3h导联ST段降低率及家属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急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29,P=0.003;t=4.873,P=0.000),3h导联ST段降低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29,P=0.017;χ2=4.471,P=0.034),上述比较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缩短患者的急诊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ST段降低率与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科心肌梗塞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救治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72例心肌梗塞患者,遵照患者和(或)家属意见,分为静脉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各36例,静脉溶栓组采取急诊科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未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病死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组死亡原因为心室颤动1例,心源性休克1例;未溶栓组死亡原因为心室颤动4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结论:急诊科对心肌梗塞患者收治后应及早诊断,并尽快采取急诊溶栓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功能,以争取时间抢救患者生命,对全面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银玲 《现代保健》2014,(20):49-51
目的:探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溶栓适应证且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药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比较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冠脉CT测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管再通率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4周病死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室性早搏、窦性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药对急性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效果显著,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血管再通率。结果对照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12例,再梗死10例;观察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2例,再梗死6例,观察组严重心理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39例,占78%;观察组血管再通14例,占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静脉溶栓治疗时实施针对溶栓的特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管扩张剂、促进心肌代谢等药物应用,观察组(25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采用病死率、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STEMI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QTd变化,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PCI组QTd从术前的(78.2±10.8)ms降至术后的(39.7±6.16)ms(P〈0.01),静脉溶栓组QTd从由溶栓前的(77.9±10.3)ms降至溶栓后的(43.6±7.1)ms(P〈0.01)。两者治疗后进行对比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3 h内STE-MI患者急诊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22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并分组:Ⅱ级缺血组135例,Ⅲ级缺血组9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及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Ⅲ级缺血组人院时ST段抬高幅度(ΣST)大于Ⅱ级缺血组[(0.84±0.57) mV比(0.44±0.35) mV],溶栓后2hΣST仍大于Ⅱ级缺血组[(0.50±0.23) mV比(0.11±0.06)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溶栓后2hST段回降≥50%的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56.7%(51/90)比83.7%(11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峰值高于Ⅱ级缺血组[(363±105) U/L比(212±97)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9%(17/90),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1.1%(15/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ΣST、Ⅲ级缺血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而Ⅲ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OR=0.185,P=0.000).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Ⅲ级缺血,溶栓后易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73.3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于人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min予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开始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索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再通及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53例再通,再通率88.3%,对照组41例再通,再通率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3±0.6)h,对照组为(1.9±0.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