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2.
维汉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及心理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维汉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用汉语版和维语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BM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汉族大学生962名和维族大学生1006名。结果:①维族大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明显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的父母较维族大学生父母有更多的过份干涉、拒绝否认。②维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EPQ上除内外向上有显著差异外,余无差异.③维族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质、其它等因子分上与汉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结论:①维汉大学生父母的养育方式的有明显的不同。②维汉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③维族大学生较汉族有更多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SCL- 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00名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均分高于常模,但未达到临床所需要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相比,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男性心理健康因素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强迫、忧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焦虑、其它、敌对性、偏执、恐怖;女性为强迫、其它(睡眠、饮食)、忧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敌对性.结论本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强迫、其它、忧郁和躯体化.  相似文献   

4.
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00名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西北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均分高于常模,但未达到临床所需要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相比,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影响男性心理健康因素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强迫、忧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焦虑、其它、敌对性、偏执、恐怖;女性为强迫、其它(睡眠、饮食)、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敌对性。结论 本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强迫、其它、忧郁和躯体化。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5年制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唐山师院玉田分校1~5年级1079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躯体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敌意、妄想和精神病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t=-3.71,-4.85,-3.67,-7.42,4.18,4.25;P<0.001和t=2.47,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8.77,16.75,16.71,10.29,7.28,16.89,26.79,12.40,22.30;P<0.001).结论 女生更容易出现躯体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男生更容易出现敌意、妄想、精神病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量表对高一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发现:①19.7%的高一年级学生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16.4%的高一年级学生可能存在中度或以上的心理问题;②高一年级学生SCL-90因子分从高到低排列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③不同性别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5例医务人员进行SCL-90测评。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高于中国常模,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无差异,但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症状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汉族的心理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的心理症状包括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61名劳务工进行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劳务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性显著;低年龄段劳务工得分高于高年龄段,除了躯体化、恐怖和偏执3个因子外,其余6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年轻劳务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与分析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SCL-90对赣江职业技术学院06级450名民族预科生及280名汉族新生测查.结果 民族预科生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抑郁、焦虑、恐怖3项因子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了敌对的8个因子分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被选出的5个民族,在强迫、敌对、精神病性这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处于不同家庭成员关系的民族预科生9个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加强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 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随机对陕西省安康地区双溪乡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秦巴山区双溪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 ,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影响初中男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抑郁 >躯体化 >焦虑 >强迫 >精神病性 >恐怖 >人际关系 >偏执 >其它 >敌对 ;影响女生心理健康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抑郁 >躯体化 >焦虑 >人际关系>强迫 >精神病性 >恐怖 >敌对 >其它 >偏执。结论 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影响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为 :抑郁、躯体化和焦虑。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3个月后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汶川地震后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震区中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偏执因子上显著低于常模;②心理阳性症状检出率最高是强迫症状,达到44.6%;③震区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④震区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较差。  相似文献   

12.
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PHSS)与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来测定在上海读书的藏族学生 (n=51 8)和上海的汉族中学生 (n=1 4 9)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特生。结果 对自我意识的评定 ,除行为与合群分量表外 ,藏族中学生其余各分量表及 PHSS总分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 (P<0 .0 5)。汉族男性中学生的 PHSS总分及焦虑分量、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明显高于藏族组 ,2组其余各分量表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藏簇女性中学生的 PHSS总分及智力与学校情况分量表 ,躯体、外貌分量表均明显低于汉族组 (P<0 .0 5) ,2组其余各分量表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个性特征的评定 ,从总体与男生藏汉比较来看 ,除内外向性维度外 ,其余 3个维度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2组女生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藏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学生 ,藏族男性学生的个性多偏精神质与神经质 ,因此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农村3所初中,每所学校每个年段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824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归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一学生PmG、P sB、TG与初二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7.38,5.53,7.76;P<0.01),PvG、Hope Score存在差异(F=3.43,2.51;P<0.05);初一学生P sB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5.53,P<0.01),P sG存在差异(F=2.95,P<0.05);初二学生PmG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7.38,P<0.01),农村初一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敌对上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6.58,5.95,6.31,8.43;P<0.01),在焦虑和恐怖上存在差异(F=3.41,3.18;P<0.05);农村初二学生在强迫、抑郁及敌对上与初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F=6.58,6.31,8.43;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恐怖上存在差异(F=5.95,3.41,3.18;P<0.05),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敌对主要受PmG的影响,恐怖主要受TOTALB的影响;结论农村初二学生的积极归因方式最差,农村初三学生的次之,农村初一学生的较好;农村初三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积极归因方式中永久性的归因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护校新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护校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EPQ和SCL-90量表,在新生入校的第四周作出自我评定,并与高一女生进行比较。结果 护校新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一女生,其EPQ中的N分显著高一女生。同时发现不良个性素质与心理障碍密切相关。结论 护校新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点有其特异性,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中学29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该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5%;②女生与男生总分无显著差异(t=0.378,P>0.05);③高中生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④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值为0.184~0.716,P均<0.01);⑤影响该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及生活习惯恶化、被盗或丢失东西、评选落空、当众丢面子等事件。结论心理健康水平与负性事件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乡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新乡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新乡市11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乡市中小学教师SCL一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比全国常模高;中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外,各因子分均高于小学教师;高中教师各因子分均高于初中教师;重点中学教师各因子分高于普通中学教师。结论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中学教师较小学教师严重,重点中学教师尤为严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个因子上,女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男生(t=-2.146,P<0.05);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r=0.258,P<0.01)。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问题检出率仍不乐观,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