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常突然起病,可无先兆症状,危险性大。ACS可分为两类,即ST段抬高的ACS(Q波MI);ST段不抬高ACS,包括ST段不抬高的MI(无Q波MI)和UA。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对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如为ST段抬高的ACS,可尽早行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NQMI)。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对非ST段抬高的ACS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对它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进展进行综述。一、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1 直接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 :指在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发病早期 (2 4~ 4 8h)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若无禁忌证 ,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  相似文献   

3.
从COURAGE研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高危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减少死亡及心肌梗死(MI)。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缓解心绞痛及心肌缺血,但小样本研究的荟萃分析未显示减少死亡和MI。以前的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标准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之前的年代进行的,在现代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以支架置入为主的PCI能否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长期预后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众多临床研究^[1-2]已证实其在稳定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行急诊PCI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1—3年的长期随访,进一步探讨其在急诊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晨雁 《山东医药》2007,47(35):85-85
通过观察心电图各导联ST段变化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罪犯血管是临床最常用方法之一,其对病情预测及急诊PCI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aVR导联ST段抬高的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报道较少。2000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共对42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发生坏死。因此,在ACS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王伟庆  王春杰 《心脏杂志》2005,17(5):496-496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其特点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低平或T波假性正常,心电图也可能正常。规范化治疗原则除一般治疗外,治疗重点为抗血栓和抗缺血。对部分患者应早期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溶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1997~2002年,对无ST段抬高ACS患者96例使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开通相关血管,达到早期、完全的恢复血流,对于最大程度的挽救存活心肌,保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较其他治疗措施更可靠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治疗方式。我们于2002年7月-2005年10月共对65例老年A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急诊介入治疗2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ST段抬高的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人们期望PCI的这种效果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也得以重现,因而在现实临床实践中PCI也常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策略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勇  陈明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4-785
尽早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对于挽救心肌和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死率至关重要。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或溶栓是现代常用的冠脉再灌注手段。前者相对复杂而费时,后者相对简单而省时。在溶栓治疗基本普及的现今,如何评价并合理选择急诊PCI,使STEMI患者最大限度获益,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糜烂及破裂、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去59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月对397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3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PCI治疗7例STEMI,急诊PCI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99%,术中无复流发生率10.6%.42例(13.5%)应用了主动脉气囊反搏术,10例应用了远端保护装置.8例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住院死亡17/310例(5.5%),6个月死亡17/250例(死亡率6.8%).补救性PCI术后6例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和(或)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1小时死亡.UA/NSTEMI的介入操作成功率96.3%,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迅速改善.一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在高危患者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是同样具有较高风险.急诊PCI对于改善UA/NTEMI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  相似文献   

14.
文海萍 《内科》2013,8(1):89-9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和结构改变。在遵循医学证据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专家组织修改制定了"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新指南再次强调对发病12 h内到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医院就诊的患者均应行直接PCI治疗.  相似文献   

15.
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靶血管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把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ACS的病理学特征为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后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是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证明,对NSTE-ACS患者早期进行介入干预治疗可是患者获益,特别是中高危的NSTE-ACS患者。ACS的介入治疗指南推荐首先对引起症状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即“罪犯”血管病变行PCI。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NSTE-ACS患者如何确定靶病变也就成为介入医生面临的问题,而对患者病史及相  相似文献   

16.
纵观冠心病诊断治疗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深化冠心病的认识、诊断和危险性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带给我们的启示,近5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欧洲心脏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均相继将冠心病治疗指南归类为三个方面,即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指南和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指南,PCI在这三类患中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也依次降低。目前,ACC/AHA又重新公布了PCI指南(2005年),参照这些指南更好地理解PCI的适应证,尤其是PCI对于ACS的疗效,有利于正确应用PCI技术。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猝死。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中断。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当前各国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指南均将急诊支架置入术作为Ⅰ类证据、A类推荐[1-2]。然而,当我们回顾STEMI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展历程时会发现,在急诊PCI时代的早期,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急诊PCI的优选方案。随着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不稳定的脂质斑块破裂、出血,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不同,所以其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PCI发病时间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与急诊介入组(PCI组),每组40例,PCI组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溶栓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术前与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h内的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 PCI组ST段回落≥50%为92.5%,溶栓组ST段回落≥50%为70.0%,PCI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以首先考虑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