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是机体对肠道内各种抗原的过度炎症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卫生假说为蠕虫感染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蠕虫感染也在多种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中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在动物实验基础上陆续展开临床实验,如用一定剂量的猪鞭虫(Trichuris suis)卵感染治疗炎症性肠病,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感染活体蠕虫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故亟待研制开发蠕虫相关的免疫活性物质提取物,以提高治疗安全性。治疗性蠕虫感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免疫学机制,传统观念认为,与Th1/Th2轴有关,近来研究表明与Tregs/Th17轴关系更为密切。其他免疫调节通路,如上皮屏障、Toll样受体和巨噬细胞在蠕虫感染预防与治疗炎症性肠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蠕虫感染在预防与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认识到巨噬细胞(M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但Mφ在蠕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蠕虫(例如血吸虫、丝虫和钩虫等)是危害人体的主要寄生虫,因此,了解机体对蠕虫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Mφ在抗蠕虫感染时具有明显的免疫效应。一般认为Mφ对多细胞的寄生虫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细胞毒作用:包括自然杀伤活动和在补体  相似文献   

3.
蠕虫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现阶段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蠕虫感染通过各种抗原及分泌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CD4+T细胞的亚群,其主要分泌IL-17。IL-17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介导多种炎症因子及激活免疫反应。在蠕虫感染中,Th17及IL-17对宿主清除寄生虫及介导免疫病理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h17及IL-17的调节机制及在常见蠕虫感染中Th17及IL-17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已证明阿苯达唑是对抗肠道蠕虫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尚未证明伊维菌素能有效控制蠕虫感染 ,且它的作用尚未清楚。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和乙胺嗪单独或联合用药对抗蛔虫和鞭虫感染的疗效 ,以及评估在治疗后的 180d和 36 0d肠道蠕虫感染的频率和强度。研究于 1998年在菲律宾 ,Laguna省一所公立学校进行。该地区常见蠕虫感染率为 94 %。为了调查和研究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和乙胺嗪单独或联合用药 ,如阿苯达唑联合伊维菌素 ,阿苯达唑联合乙胺嗪对蛔虫和鞭虫引起的肠道蠕虫感染的疗效 ,在该项目的内科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治疗 ,784…  相似文献   

5.
已证明阿苯达唑是对抗肠道蠕虫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尚未证明伊维菌素能有效控制蠕虫感染,且它的作用尚未清楚。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和乙胺嗪单独或联合用药对抗蛔虫和鞭虫感染的疗效,以及评估在治疗后的180d和360d肠道蠕虫感染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6.
大部份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蠕虫很少损害宿主的健康。一般只有在严重感染时才会出现症状和体征。特殊类型的蠕虫感染有时呈散在性分布,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在热带农村地区,许多居民可以感染一种以上的蠕虫。营养不良、消瘦、结核病或镰形细胞性贫血所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作为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寄生蠕虫感染中,Toll样受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蠕虫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Toll样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从而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机体的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Toll样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蠕虫感染中对免疫应答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已采用了数种免疫学试验诊断人体肺恶丝虫病,其中 ELISA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因为它具有高度敏感性,虽然已注意到它对别的蠕虫感染,如蛔虫和弓首线虫感染有交叉反应。最近作者首先使用了一种混合被动血凝  相似文献   

9.
Netobimin 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抗蠕虫药,对多种寄生性蠕虫的作用类似于丙硫咪唑,既可口服,又可经其他途径给药。作者以自然感染多种胃肠道线虫的杂交的幼母牛作为试验对象,按7. 5mg/kg 剂量一次口服  相似文献   

10.
在用伊维菌素抗盘尾丝虫病的同时,观察了伊维菌素对肠道蠕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的作用,若伊维菌素亦可有效地控制蠕虫感染,则说明它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自1987年起在盘尾丝虫病高流行区塞拉利昂的6个村内开展一项伊维菌素-安慰剂双盲试验。除5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妇女、有神经系统或其它严重疾病者外,随机将村民分配至伊维菌素组(150μg/kg),或安慰剂组。1989年即第3次服药后45~105d用  相似文献   

11.
在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中,副肌球蛋白正备受关注。近来在超微与形态学方面对副肌球蛋白的定位研究表明,该蛋白在虫体上有多种功能,并为这种非表面蛋白能提供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作出解释。 副肌球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97kDa、广  相似文献   

12.
副肌球蛋白(98~101kDa)是多种无脊椎动物肌肉的主要结构蛋白。位于肌肉组织的粗肌丝中。最初在软体动物的平滑肌--闭壳肌和缩足肌中发现,后来又相继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及棘皮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门中分离获得。副肌球蛋白为一长棒状分子。由同源二聚体构成。长约130nm。宽约2nm。是一个几乎全部是α-螺旋的蛋白质。对血吸虫成虫制备物的分析鉴定出一个高度致免疫的蛋白,后经证实为副肌球蛋白,表明副肌球蛋白的功能不止是作为寄生蠕虫的肌原纤维。  相似文献   

13.
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对扁形蠕虫有良效,其小剂量对姜片虫病的效果业已肯定,甲苯咪唑则对线形蠕虫(蛔虫、鞭虫、蛲虫及钩虫等)有较好杀灭作用。目前我国人群中寄生虫感染尚较普遍,往往一患者同时有多种蠕虫寄生。为了探求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疗效的新途径,从1981年起我们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驱治多种肠蠕虫。  相似文献   

14.
在血吸虫疫苗研究中,副肌球蛋白(一种97kDa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疫苗靶抗原。本文对日本血吸虫各发育阶段副肌球蛋白的免疫定位进行了研究。 各期日本血吸虫分别取自湖北钉螺和感染血吸虫的BALB/c小鼠。压螺收集菲律宾株尾蚴,用尾蚴逸出法收集中国株尾蚴;肺期童虫从感染3天后的小鼠肺部取得;感染40  相似文献   

15.
蠕虫感染会诱发宿主产生固有及特异性免疫应答。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是2型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刺激下而产生大量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2 cell, Th2)型细胞因子,从而在清除寄生虫及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蠕虫感染后,ILC2自分泌因子、肥大细胞、肠道神经系统、Th2细胞等均参与ILC2调控。探索ILC2在抗蠕虫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极具基础研究与临床药物开发价值。本文就ILC2及其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蠕虫病在人群的健康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危害。药物是控制蠕虫感染的基础 ,WHO列出了数种安全、单剂量且价廉的高效抗蠕虫药。如果将药物规则地提供给感染群体 ,则能够有效控制主要地方性蠕虫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蠕虫性嗜酸性白细胞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蠕虫感染时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十分常见,其中嗜酸性白细胞性脑膜炎(EOM)往往与神经系统的蠕虫感染相关。引起神经系感染的主要蠕虫病有:血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并殖吸虫病和猪囊虫病。由丁它们的治疗和预后不同,故作者着重讨论了上述四种蠕虫所致的 EOM 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机体接触包括蠕虫在内的病源微生物机会减少,尤其在幼年时期免疫系统失去病源微生物的塑造和协调,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蠕虫感染能激发强烈的Th2 免疫应答,可以改善Th1 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实了蠕虫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显示了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蠕虫感染能激发强烈的Th2 免疫应答,可以改善Th1 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目前,蠕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h2 免疫偏移已成为感染免疫调节研究的重要模型,并显示了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其负向免疫调控的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本文回顾近年来蠕虫及其分子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探讨蠕虫感染及其分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蠕虫病在人群的健康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危害。药物是控制蠕虫感染的基础,WHO列出了数种安全、单剂量且价廉的高效抗蠕虫药。如果将药物规则地提供给感染群体,则能够有效控制主要地方性蠕虫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左旋米唑是一种抗蠕虫和免疫调节性的化合物,对布鲁属丝虫感染猫和马来、班氏丝虫感染人体均有很强的杀微丝蚴作用。 1983年Sim等报道无微丝蚴血症的临床慢性马来丝虫病人的血清,在体外对马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