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俊  刘慧茹  胡泊 《海峡药学》2016,(7):246-247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降血脂药合理应用的认识,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利用降血脂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各类降血脂药的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UI(药物利用指数)及DDC(限定日费用),判断药品应用是否合理。结果 DDDs最高的是阿托伐他汀片,在所分析处方中出现频率也最高;各类降血脂药药DUI均为1;DDC最大的是脂必妥胶囊。结论我院高脂血症患者主要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其中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某综合医院1998—2000年降血脂药利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降血脂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对该院近3年(1998-2000年)降血脂药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d^-1)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降血脂药的DDDs及总金额变化不明显,但单个药的变化则较大;DDDs(DDDs.d^-1)从高到低为甘糖酯、吉非罗齐、非诺贝特、辛伐他汀等;按用药金额排序为甘糖酯、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结论:该院降血脂药以甘糖酯、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为最常用,但影响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的因素较多,应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赖艳  温悦  孟德胜 《中国药师》2011,14(9):1343-1345
目的:分析统计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的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等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抗高血压药中,在处方中出现频率依次排列为前5位的是钙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ab)、α-受体阻断药(α-RB)、复方制剂、利尿降压药。所有处方中,单一用药有1158张占42.03%,联合用药处方有1597张占57.97%,多以二联为主。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较为合理,基本符合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4.
粟珊  苏英 《中国药业》2006,15(19):56-57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01-2005年麻醉药品处方,对4种常用麻醉药品处方的一般情况和药品用量、用法、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麻醉药品用量、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吗啡缓释片的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最大,药物利用指数(DUI)〈1,2005年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药频度明显下降 结论 门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重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降血脂药的应用现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1年降血脂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且逐年上升。其中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限定日剂量和金额排序居前列 ;脂必妥用药频度上升最快。2001年用药频度下降较大的是月见草油、吉非罗齐和多烯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病区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供临床合理应用参考.方法:抽取2003年我院病区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4 518张.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人次数(DDDs),对我院5种麻醉性镇痛药品的费用、用量、患者年龄及性别、各专科用药处方数前10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替啶的用药处方数(占60.9%)、用药量居首位,芬太尼针费用居首位(占总费用的36.6%);用药患者中,21~60岁年龄段居多(占74.9%),尤其以41~60岁最突出(占38.4%),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普外科用药数量最大,其次为妇产科和胸、泌外科,共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数的67.7%.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随着药物经济结构的改变,药事管理的推进,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包来芳 《北方药学》2014,(10):84-85
目的:了解某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趋势及用药现状,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WHO推荐使用的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对使用该类药品的患者用药具体信息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8种在用第二类精神药品以阿普唑仑使用频率最高,35~55岁用该类药较多,女性多于男性,神经内科使用最多,药物利用指数都在1.0左右(最大值1.16)。结论: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每月1天的门诊处方,共计13 162张,统计处方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等,并统计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名称、每日剂量、用药天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分类使用情况等。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8%,其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2.5%,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48%,处方平均金额为233.87元。口服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7种药品的DUI>1,注射用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2种药品的DUI>1,其中6种口服药、1种注射用药是由于临床用药日剂量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规定日剂量但高于WHO的DDD所致。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除个别药品外,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要求。  相似文献   

9.
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3):2046-2047
目的:调查医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方法:查阅医院处方,对院内使用精神药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法(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处方中医院使用的9种精神药品只有地西泮针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调查的处方中所用药物剂量均未超过限定日剂量(DDD),表明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0.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2009年2月份高血压门诊患者降压用药的应用现状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处方数据统计,分析医院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相互应用的合理性,旨在提高医院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的水平。方法从门诊2009年2月份全部门诊处方,筛选出含有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处方,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医学统计等方法,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63689张门诊处方中含有抗高血压药处方数为6560张,占处方比例的10.3%。八类抗高血压药物中,在处方中出现频率依次排列为前五位的是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B.受体阻断药、利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结论各类药物使用情况也基本趋于合理,ACEI类药物的使用应谨慎,特别是联合使用发生的相互作用,而且反应程度为严重的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某院精神药品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该院应用的精神药品中,8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0,1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0。结论该院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我院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2008年5月门诊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对其用药种类、剂量、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最常应用的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应用频度(DDDs)前3位的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或等于1。近一半采用联合应用进行降压治疗,以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最多。结论:应用药物基本合理,注意合并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降血脂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3年中消耗的降血脂药物购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4年降血脂药物的购药金额逐年上升;购药金额最大的为辛伐他汀;用药频度最高的为辛伐他汀。结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和天然药物居广东省降血脂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叶凤珍 《海峡药学》2010,22(1):148-150
收集我院2008年7月到12月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313张。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我院4种麻醉性镇痛药品的用药患者年龄及性别、各科室应用情况(按处方数)、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中20~40岁年龄段居多,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妇产科用药量最大;芬太尼针的用药处方数量最多(占65.18%)、用药量居首位。  相似文献   

15.
费燕  王亮 《海峡药学》2005,17(6):176-177
目的 了解我院降血脂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降血脂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限定日剂量和金额排序居前列;普伐他汀用药频度上升最快。用药频度下降较大的是阿托伐他汀和多烯康。部分药物变化复杂。结论 我院降血脂药以他汀类为最常用.但影响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的因素较多.应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门诊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金额指标,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处方张数占门诊总处方张数的4.31%,其中联合用药的比例为1.22%。用药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国产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DUI值≤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为我院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药,我院该类药物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通过对我院2003年门诊麻醉药处方的整理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麻醉性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共有5种,其中多瑞吉使用的处方数最多,5种麻醉药的DUI均<1.0.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高亲群 《海峡药学》2014,(6):133-134
目的为了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随机抽取2013年7月份~12月份处方17413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公开出版的药学书籍及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WHO建议对处方采取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抽查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760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14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0.8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处方上检查主要表现在给药间隔不合理、同类药物联用、杀菌剂与抑菌剂联用、无指针用药及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频率过高等现象。排序频次前10种抗菌素的DUI值均小于1。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临床用药指导,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等进行调研,分析合理用药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门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医院部分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处方资料收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门诊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对867份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其中76份处方被判定为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率7.73%。867张处方中,门诊患者平均用药(2.20±1.21)种,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6.30%、注射剂应用率达14.07%,基本药物应用率达16.96%,患者对正确用药方式知晓率为84.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药品标示完整率、实际药品调配率为100%,医生平均诊治时间3.78min,药品平均调配时间2.39min。以处方合理性判定结果作为因变量(合理处方:Y=1,不合理处方:Y=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方医生的职称越高所开处方为合理处方的可能性越高(OR=2.213),开方医生工作年限越长处方合理性概率越高(OR=2.130),用药种类数越多不合理处方的风险越高(OR=0.969)。结论:不合理处方占比较低,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偏低,医师职称、工作年限是影响处方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精神科门诊处方中二代精神科药物使用特点、医生用药习惯、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方法从某医院精神科门诊2011年7-10月的处方中,随机抽取299张普通处方,采用国际通行使用的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均费用(DDDc)和药物利用指数(Index)、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进行监测。结果精神科药物平均药物使用指数均在1.0左右(0.95~2.2);用药时间2周以上的超过80%,使用1种药物的处方比例为49%,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处方比例为36.7%。结论大部分精神科药物无滥用现象,但存在药物使用时间相对较长、联合用药明显、个别药物使用量大的情况,亟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