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克隆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P-C,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为SP-C的批量生产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提取肺癌手术患者病灶周围正常肺组织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获得SP-C cDNA序列.用NotI和XhoI内切酶双酶切SP-C cDNA序列和质粒pcDNA3.1(+),胶回收后体外连接.酶切和测序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P-C的表达.结果 能够正确克隆人SP-C基因并插入至质粒pcDNA3.1(+)中;重组质粒体外转染MCF-7细胞后可以表达SP-C蛋白.结论 采用体外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人SP-C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SP-C,并能在体外表达SP-C,为下一步构建人SP-C乳腺特异表达载体,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SP-C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Snai1和E-钙黏素在肿瘤组织中有负向表达关系,且与Snai1与CDH1启动子区box盒结合,抑制CDH1基因转录.目的:构建针对snai1的高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snai1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snai1全序列,将合成好的序列装入Pmd-18T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阳性克隆筛选.测序验证重组克隆中基因序列正确后,用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Pmd-18T/snai1质粒,将所得的snai1全基因片段转入pcDNA3.1(+)空质粒,构建pcDNA(+)/snai1真核表达质粒,同时构建阴性对照质粒,并分别对结肠腺癌细胞HT-29进行转染,最后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株的筛选,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0t鉴定宿主细胞内sna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snai1,顺利转染结肠癌细胞HT-29后于600 mg/L G418浓度时筛选21 d得到snai1基因稳定表达株,构建的snai1基因正义表达质粒pCDNA3.1(+)/snai1转染宿主细胞后可促进snai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大鼠背根神经节膜联蛋白A2(annexin Ⅱ)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以RT-PCR法扩增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中膜联蛋白A2(annexin Ⅱ)的基因,构建pGMT-Anxa2克隆载体,以此为模板插入flag标签扩增Anxa2-flag序列,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表达载体pcDNA3.1(+)-Anxa2-flag。以PCR、双酶切及序列测定法鉴定该质粒。以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转染到HEK293细胞中,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nnexin Ⅱ蛋白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结果:PCR扩增Anxa2-flag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通过PCR、HindⅢ和Not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出了含大鼠annexin 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的检测表明大鼠annexin Ⅱ基因稳定表达,并可在胞膜和胞质中广泛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Anxa2-flag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表达蛋白,为研究annexin Ⅱ调控DRG伤害性感受传导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有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C6细胞株建立其表达系统,为探索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酶切pSNAV2.0-TK和pcDNA3分别获得目的基因tk片段及pcDNA3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pcDNA3-TK质粒.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C6细胞,RT-PCR检测tk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cDNA3-TK质粒构建成功并顺利导入C6细胞中.结论:构建的pcDNA3-TK质粒能够在转染的C6细胞中稳定、持续和高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_1等生长因子的调控下可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然而,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_1存在引起趋化性、激发炎症反应、造成局部损伤、有效成分容易被稀释或丢失、半衰期短、缺少理想的转运蛋白等缺陷.因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使种子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软骨组织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的构建方法,并观察其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全长基因的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T7Blue连接,并用大肠杆菌筛选阳性重组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采用XboⅠ、Hind Ⅲ双酶切及测序方法对质粒进行鉴定;将已经纯化的pcDNA3.1-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质粒分别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后扩大培养,同时用pcDNA3.1-绿色荧光蛋白观察转染效率.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经XboⅠ、Hind Ⅲ双酶切后出现1.35 bp和5.4 kb 2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所包含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全长碱基序列完全正确,绿色荧光蛋白显示其转染脂肪干细胞的转染效率> 80%,且转染细胞后有转化生长因子β_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提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可成功构建能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S100A4 cDNA,构建pcDNA3.1-S100A4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系MKN1,观察S100A4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Trizol法提取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总RNA,逆转录反应获得含S100A4基因的cDNA。聚合酶链反应GenBank获得S100A4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分子量为327 bp的产物。构建pMD18-T simple-S100A4重组质粒,转化JM109菌。菌液测序成功后,提取质粒,进行BamHⅠ/HindⅢ双酶切,酶切产物回收纯化,连接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S100A4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纯化的表达载体转染到胃癌细胞系MKN1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MKN1细胞中S100A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PCR产物连接克隆载体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无突变序列一致,HindⅢ/BamHⅠ双酶切可以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100A4;在胃癌细胞系MKN1中转染pcDNA3.1-S100A4表达载体,以转染pcD...  相似文献   

7.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淀粉样多肽的异常.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反转录反应合成的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的总cDNA中,扩增出约1.0 kb的tau cDNA片段,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转染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并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的筛选,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u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tau 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tau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获得表达,tau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质,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tau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小鼠Atrogin-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功能,并探讨其在癌性恶液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小鼠C2C12细胞RNA,反转成cDNA,PCR合成含有酶切位点的Atrogin-1 cDNA全长,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rogin-1,经鉴定及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正确,然后用其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Atrogin-1蛋白的表达。结果:pcDNA3.1-Atrogin-1含大小、序列正确的Atrogin-1cDNA片段,转染pcDNA3.1-Atrogin-1的293T细胞裂解液中能检测到Atrogin-1蛋白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Atrogin-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rogin-1,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了目的蛋白,其是研究癌性恶液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EpCAM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pCAM,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检测对转染后细胞内EpCAM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转染后EpCAM基因在HepG2细胞中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EpCAM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为研究高表达人EpCAM的肝癌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娜  张宇  王鑫  李春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79-298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后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bFGF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国人脑胶质瘤细胞BT325总RNA,RT-PCR法扩增bFGF cDNA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bFGF,重组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犬BMSCs,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正确。bFGF在犬BMSCs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此重组载体在犬BMSCs中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些实验已经证明在同一载体上构建含多个基因的共表达载体,可提高转染和表达效率。目的:利用多形上皮黏蛋白(polymorphic epithelial mucin,MUC1)多肽骨架中含有许多连续重复系列,构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基因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重组的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并观察重组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重组体设计实验,于2005—09,2006-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由英国Taylor-Papadimitriou教授惠赠,pGEM-3zf(-)-GM-CSF质粒、COS-7细胞、pUC18载体及E.coli DH5α为自备,雌性BALB/c小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信号肽及编码MUC1基因片段合成、合成的片断经退火等方法获得MUC1基因重复序列串联体,酶叨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与GM—CSF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重绍质粒含育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的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MUC1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GM—CSF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人MUC1基因重复序列串联体与免疫佐剂GM—CSF基因重组成为双基因多表位抗原的真核共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子宫珠蛋白(UG)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UG(+),以脂质体介导法稳定转染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同时转染空载体pcDNA3.1质粒,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命名为pcDNA3.1-UG(+)/Hela组、pcDNA3.1/Hela组、Hela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目的基因表达,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结果pcDNA3,1-UG(+)/Hela组UGmRNA及UG蛋白出现明显的高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UG(+)/Hela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未转染Hela细胞,其细胞凋亡率与未转染Hela细胞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然而pcDNA3.1/Hela组细胞生长速度和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转染UG基因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抑制Hela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β-淀粉样多肽的异常。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反转录反应合成的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的总cDNA中,扩增出约1.0kb的tau cDNA片段,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转染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并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的筛选,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u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tau 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tau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获得表达,tau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质,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tau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细胞获取、培养、移植等体外环境体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有效的应用于局部基因治疗尚不清楚.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构建外源性hBM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期望可提高被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6-07/2007-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健康新鲜胎盘组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提供,产妇知情同意.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hBMP-7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3组:pcDNA3.1-hBMP-7转染组、空载体pcDNA3.1转染组、未转染组.转染前1 d取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5×106个,接种到60 mm3含无抗生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转染.主要观察指标:使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BMP-7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胶原、骨钙蛋白的合成情况.结果:转染72 h后,pcDNA3.1-hBMP-7转染组于1.3 kb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细胞胞浆有棕色的颗粒出现,另2组均呈阴性.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于转染后第2天显著增高,第8天达峰值,各时间点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羟脯氨酸合成量、骨钙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0.0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结局证明了外源性hBMP-7基因可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充分、高效表达,并且这种外源性hBMP-7基因具备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基因(preS2),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HBV树突状细胞疫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全长preS2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并将其转染巨噬细胞48h后,ELISA检测细胞裂解液中preS2的表达。【结果】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抽提的DNA中扩增得到约860bp大小的目的片段,preS2基因片段正确插入pcDNA3.1(+)载体,得到HBVpreS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2。【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舍preS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并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HBVpreS2。  相似文献   

16.
背景:Smad7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抑制性蛋白,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rnad7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外源Smad7可否有效转染肝星状细胞T6,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设计、地点:基因重组及细胞观察实验,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pcDNA3.1(+)质粒为课题组保留;大肠杆菌DH5a系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赠;肝星状细胞T6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提供品.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mad7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G418筛选,挑取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中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mad7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Smad7 mRNA 达显著增加(P<0.0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1);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外源Srnad7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后可有效表达,并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亚克隆HLA-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HLA-I类阴性的靶细胞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首先采用PcR方法从多顺反子表达载体(pG/A2E)扩增出目的片段A2/ E 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重组,构建成HLA—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A2E,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K562细胞,最后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利用抗HLA-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K0126-3进行FACS检测,以观察HLA—E分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LA-E分子在经pcDNA3.1( )/A2E转染的靶细胞表面获得表达(27.76%),而经空载体pcDNA3.1( )转染的靶细胞则未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 )/A2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HLA-E分子在HLA-I类阴性的K562细胞表面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LA-E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HLA-E与NK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HLA-E体外表达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很强的诱导干细胞成骨活性。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转染脂肪干细胞后的成骨效果。方法:通过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人混合细胞cDNA文库获得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BMP-2。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EGFP基因转染第4代脂肪干细胞,并经G418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成功。经计算脂质体介导的脂肪干细胞瞬时转染率为(18.0±0.42)%,并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转染的细胞。细胞生长曲线表明转染后对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ELISA检测发现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表达量均高于EGFP组及未转染组,且能够稳定表达。经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的脂肪干细胞的Ⅰ型胶原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钙结节数目均比EGFP组及未转染组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超声微泡载基因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兴起的定向传输基因技术。目的:构建含人脂联素基因脂联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六氟化硫微泡介导脂联素基因进行兔主动脉转染及表达,为脂联素用于体内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人心外膜脂肪组织提取总RNA构建pcDNA3.1-脂联素重组体,通过瞬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载体构建是否成功。21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脂联素转基因组(n=15),脂联素转基因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pcDNA3.1-脂联素与六氟化硫微泡的混合物,诊断超声仪照射兔胸腹主动脉区域,于照射后2,7,14d取兔主动脉血管及血清,检测主动脉血管壁中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及血清中脂联素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pcDNA3.1-脂联素瞬时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有效表达。六氟化硫微泡传输脂联素基因2d后即可检测到兔主动脉血管壁脂联素基因高表达,持续至14d,且兔血清脂联素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说明pcDNA3.1-脂联素重组体构建成功,六氟化硫微泡可在快速血流状态下,安全、高效传输脂联素基因入兔主动脉血管壁并有效表达与分泌至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