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chemotherapy ,HDC)治疗恶性肿瘤 (malignant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对住院治疗的 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8例高危乳癌 (breastcan 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 ,常规治疗 4~ 6个周期后 ,行APBSC动员及采集 ,然后行HDC ,其中 1例MM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HDC方案 :NHL为CBV ,CTX 12 0mg/kg ,BCNU 6 0 0mg/m2 ,VP 1690 0mg/m2 ;BC为CTCb ,CTX 5 0 0 0mg/m2 ,TSPA 70 0mg/m2 ,CBP 90 0mg/m2 ;MM为HD Mel2 0 0mg/m2 。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 :16例NHL包括初治 10例、复治 6例 ,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 ,获CR 9例 ,PR 7例 ,HDC后CR 9例仍为 ,PR 7例获CR 3例 ,CR率 4 2 .9% (3/ 7) ,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 ,CAF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 ,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 ,1例采集APBSC后 ,出现多发骨转移 ,放弃大剂量治疗。 1例MM ,VAD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为PR ,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ANC)≥ 1.0× 10 9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 10 (+8~ +14 )d ;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黄慧强  蔡清清 《循证医学》2008,8(5):267-270
1文献来源 Milpied N, Deconinck E, Gaillard F, et al. Initial treatment of aggressive lymphoma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cell support [J]. N Engl J Med, 2004,350: 1287-1295.  相似文献   

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系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PBSC)存贮体外 ,待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放疗后再移植入患者体内 ,使其恢复造血功能。近年来 ,APBSCT已成为治疗乳腺癌改善远期疗效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于 1998年6月~ 1999年 8月采用大剂量化疗加APBSCT治疗乳腺癌 4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乳腺癌患者 4例 ,年龄 37~ 70岁 ,平均 4 8岁。均由病理检查确诊并行根治术。其中 2例为术后初治 ,1例为术后 4年复发伴腰椎 3、4椎骨及左侧耻、坐骨支骨转移 ,1例为术后 2年复发伴腰椎…  相似文献   

4.
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s Sarcoma,EES)十分罕见,是神经外胚层来源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学上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难以鉴别,临床上也将其诊断为外周原发性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放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剂量放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 :用60 Coγ射线照射 BALB/ C小鼠 ,模拟大剂量放 /化疗的骨髓衰竭作用 ,摸索60 Coγ射线照射的绝对致死剂量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活率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恢复情况。结果 :60 Coγ射线照射的绝对致死剂量最小为 8Gy,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存活率为 80 % ,外周血血象恢复良好。结论 :该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2008年我们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共31例;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淋巴瘤21例,进展期胃癌3例,复发鼻咽癌1例;动员干细胞采用3种方法,单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5例,化疗联合GCSF 5~10μg/kg动员外周血干细胞26例,动员后采集细胞中位数4.52×10~8/kg,预处理方案因病种不同而异,评价大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客观缓解率和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以及随访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肿瘤总客观缓解率100%,所有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非血液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以及黏膜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未见持久和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结论:大剂量化疗有较高的缓解率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患者耐受性良好,无远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系统细胞的鼻祖 ,它具有向各种髓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的潜能 ,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胚胎第 3周 ,血岛中央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然后经血流迁移入肝和脾 ,并开始造血 ,最后造血干细胞定居在红骨髓内造血 ,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并可通过移植重建受损害的造血和免疫系统。1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根据细胞发育的连续性 ,多能的造血干细胞只是干细胞池的一个发育阶段 ,它来自全能干细胞 ,又通过增殖分化逐渐减弱其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最终失去干细胞特征 ,成为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方向限定的造血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造血干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造血干细胞安全输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髓移植中心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不良反应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本研究389例接受造血干细胞输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121/389),其中异体移植患者不良反应反生率为34.04%(97/285),自体移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24/104);不良反应事件中心血管系统发生率最高(89次,占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的52.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移植类型、干细胞来源、供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度、CD34+细胞数、输注速率是造血干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121,P<0.001)、干细胞来源(骨髓干细胞,OR=2.836,P=0.007)、供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全相合(OR=0.110,P<0.001)、干细胞输注速率快(O...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液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必要手段。由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接受了超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机体处于极度的免疫抑制状态,骨髓极度抑制.围此对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有着特殊的要求.移植必须在层流净化室内进行,除按层流净化室常规严格消毒隔离外,对移植患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和高危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复发和高危乳腺癌患者进行了HDC联合AHSCT治疗,其中7例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患者,2例 姑息性乳房切除术后的Ⅳ期患者,4例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10个以上的Ⅱ,Ⅲ期患者。4例进行自体骨髓移植,6例作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外周血造干细胞移植感染的发生率及防治对策。方法制定感染标准,体表拭子、血、尿痰细胞培养,常规综合防治感染。结果9例移植患者中4例发生早期感染,感染率为44%,结论移植早期感染率较高,综合防治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Wang HQ  Cui XZ  Ren XB  Liu XM  Dai RZ  Zhang HL  Huang WY  Li W  Hao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48-951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自 1 991年6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 56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4 4例 ,霍奇金病(HD) 1 2例 ;行自体骨髓移植 (ABMT) 1 2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4 4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均采用常规化疗 (CE或CHOP)加粒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或GM CSF ;或G CSF +GM CSF) 1 0 μg·kg- 1 ·d- 1 。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和MEL 1 4 0mg/m2 (或加Vp1 6 2 0 0mg)+单次全身照射 (TBI) 8Cy。 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随访至 2 0 0 2年 1 0月 30日 ,中位随访 1 82 0d。 1、2及 5年后无病生存分别为 85 7% (48/ 56)、60 7% (34/ 56)和 57 1 % (32 / 56) ,最长存活 1 1年。 1 4例 (2 5 0 % )复发。全组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HSCT联合大剂量放化疗对预后不良、复发或敏感的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佳 ,能够改善生存率并优于常规化疗。APBSCT造血恢复比ABMT快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涛  石琳熙 《微创医学》2011,6(3):193-19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例(86.1%)患者在移植后出现感染。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1.4%,阳性菌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4.1%,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3例。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者感染的发生率与未合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病历资料分为感染组(30例)与未感染组(94例)。由研究者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原发病类型、供者类型、干细胞来源、移植前白细胞计数、移植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受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率低于未感染组,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百分数大于未感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GVHD、HBsAb阳性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14、93.024,P<0.05),受供者HLA相合率高为阻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早期感染发生的时间、部位、病原学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3例(77.4%)发生早期感染,感染部位以口腔及咽部多见,但致病菌培养结果阳性率较低;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感染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方法对31例在1999 ~ 2005年间进行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总结其移植早期感染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5例(80%)患者在移植后1 ~ 14 d出现发热,其中22例占88.0%治疗有效.在患者5个部位共检测出病原体180例次,其中阳性菌69.4%,阴性菌30.6%.排名前3位的的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移植后早期需有效全面监测定殖的病原菌及其药敏,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方法对31例在1999~2005年间进行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总结其移植早期感染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5例(80%)患者在移植后1~14d出现发热,其中22例占88.0%治疗有效。在患者5个部位共检测出病原体180例次,其中阳性菌69.4%,阴性菌30.6%。排名前3位的的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移植后早期需有效全面监测定殖的病原菌及其药敏,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小板输注阈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近30年来开始发展并逐渐完善与推广应用的治疗一些疑难重症的有效疗法。其治疗策略是采用超大剂量化疗和全身放疗,达到清除肿瘤细胞或异常细胞的目的,然后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的体内,使患者得以重建,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HSCT治疗成功,明显提高了恶性肿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一些疑难重症的远期疗效,也使一些严重的、临床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的遗传性血液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