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影像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17例行肝动脉造影,9例行下腔静脉造影.7例行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结果通过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几种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42例,其中下腔静脉癌栓者36例,下腔静脉狭窄者6例.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成功地施行了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腔静脉压力阶差由术前的(2.5±1.2)kPa降为(0.8±0.2)kPa.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合并BC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合并BC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0例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并行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远期疗效、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好,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生存时间长、生存质量高。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临床特点,提供该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BCS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水肿17例,占28.8%,腹胀15例,占25.4%,腹胀伴双下肢水肿7例,占11.9%,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率可达100%.5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出院转归治愈23例,好转30例,未愈2例.结论:BCS的临床表现繁杂,极易误诊误治,对高度怀疑本病者,应行彩超多普勒血管检查和静脉造影进行确诊,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介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30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30例BCS患者的病史、B超多普勒、CT和血管造影资料,探讨了BCS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和影像学改变。同时将B超多普勒和CT对BCS诊断的价值做了比较。结果提示:(1)本组患者中,下腔静脉肝后段膜性闭塞是BCS的主要原因。(2)B超多普勒诊断BCS的敏感性高于CT,但准确性较CT差。(3)早期的诊断和采用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是改善BCS患者预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探讨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对同胞兄妹先证者及其家族四代共27人进行病因调查、超声波检查、血管造影、肝功能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由超声波检查发现异常,由血管造影证实,由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愈.1例发现右侧髂动脉瘤,右髂动脉狭窄(血栓形成).1例右肝静脉轻度狭窄.1例患胃下垂.1例怀疑地中海贫血,至今尚未确诊.其他成员未见异常.结论:家族性BCS可能与遗传缺陷有关,但未发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PTA是治疗BCS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赫切特综合征(Behet’s syndrome,BS)合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BS患者合并BC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BCS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管彩色超声和CT检查(动脉和静脉CT成像)等,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S合并BCS者9例,占同期BS住院患者0.9%(9995)。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44岁,平均(27.9±8.5)岁,发生BCS平均年龄(29.0±8.2)岁。BS确诊与发生BCS间隔时间为0~4年,中位时间1.5年。经影像学综合判断,下腔静脉受累见于所有患者,其中下腔静脉阻塞与肝静脉阻塞混合型7例(77.78%,79),单独下腔静脉受累2例(22.22%,29),无单独肝静脉受累者。BCS临床表现:腹胀最常见(100.0%),其他表现依次为腹壁静脉曲张(88.9%)、下肢水肿(66.7%)、肝肿大(66.7%)、腹水(55.6%)、腹痛(44.4%)、乏力(44.4%)、脾肿大(44.4%)。发生BCS时,患者往往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型血管损害;且BS病情多活动,BS当前活动评分平均(2.6±1.0)分;血管炎损伤指数平均(2.4±1.3)分。9例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应用环磷酰胺100.0%,单用环磷酰胺3例,联合2种以上免疫抑制调节剂6例。8例(88.9%)行抗凝治疗,6例进行手术。结论 BCS是BS少见的并发症,常见于年轻男性,多为下腔静脉阻塞与肝静脉阻塞混合型。腹部血管彩色超声和CT检查可及时发现BCS并明确其病变类型。患者发生BCS时,BS病情多活动且易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型的血管损害。治疗上应重视原发病病情的控制,部分需要联合抗凝治疗及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及肝活检、CT、磁共振、实时超声检查是诊断Budd-Chiari 综合征(BCS)的重要手段,但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确诊有更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例BCS患者,男5、女3(年龄2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在布加氏综合征(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B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BCS患者,对56例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MRI血管成像(MR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探究MRI在BC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确诊结果显示7例Ⅰa型、3例Ⅰb型、2例Ⅱ型、44例Ⅲ型,DSA检查诊断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97支肝静脉(HV),广泛堵塞14支,开口堵塞83支,开口狭窄22支,开口闭塞61支(节段性闭塞39支,膜性闭塞22支),开口膜性病变而不能区分开口为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25支,管腔及开口正常10支。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32支副肝静脉(AHV),52例患者均形成肝内侧枝循环,所有患者均发生肝实质改变,其中41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15例不均匀强化,4例中心性强化,2例肝癌。结论 MRI在BCS的诊断中能够准确进行分型,准确显示HV病变、肝实质改变和肝内外侧枝循环,正确率较高,能够为BCS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47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I LAVA对BC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DSA检查诊断肝静脉阻塞型BCS 1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BCS 21例和混合型BCS 8例,而MRI LAVA诊断肝静脉阻塞型16例,下腔静脉阻塞型21例,混合型10例,其准确性为95.7%;在47例BCS患者中,MRI LAVA显示膈下静脉扩张9例(19.1%),肝内交通支扩张12例(25.5%),腹壁浅静脉扩张26例(55.3%),副肝静脉扩张26例(55.3%),奇/半奇静脉扩张39例(83.0%);与DSA检查比,MRI LAVA显示副肝静脉的准确性为100%。结论 采用MRI LAVA扫描技术能够准确判断BCS分型,观察不同类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T血管三维重建对鉴别布加综合征(BCS)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BCS患者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接受CT血管三维重建检查,记录两组CT三维重建检查影像学特点。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各征象对诊断BCS的价值,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回归方程诊断BCS的应用价值。结果 BCS组肝内静脉侧支开放发生率为82.1%,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5.2%(P<0.05),奇静脉与腰升静脉交通发生率为46.4%,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P<0.05),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充盈缺损为85.7%和92.9%,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和8.7%(P<0.05);腹膜后静脉丛曲张为35.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0.9%(P<0.05),尾状叶增大为64.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6.5%(P<0.05),地图状/雪花样强化为82.1%,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6.5%(P<0.05),门脉期不均匀强化为85.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13.0%(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内静脉侧支开放(95%CI=1.035~3.332,P=0.038)、奇静脉与腰升静脉交通(95%CI=1.203~2.296,P=0.002)、下腔静脉充盈缺损(95%CI=1.694~4.893,P=0.000)、肝静脉充盈缺损(95%CI=1.695~3.156,P=0.000)、尾状叶增大(95%CI=1.012~1.901,P=0.042)和门脉期不均匀强化(95%CI=1.234~2.916,P=0.004)是诊断BCS的独立指标;ROC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建立的回归方程诊断BCS的AUC为0.888(95%CI=0.812~0.965,P=0.000),显著高于其他各征象诊断。结论 CT血管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鉴别BCS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综合CT三维重建征象建立预测模型有助于对BCS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