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再次手术经验教训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科(110001)高广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术前无特异性诊断,待发生腹膜炎手术时小肠已发生广泛性坏死,坏死肠管切除不彻底或术后未及时用抗凝疗法往往发生血栓再次形成,是第二次手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亚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V-PV)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诊断为亚急性SMV-PV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所用技术有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SMA)溶栓(14例)和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治疗(7例).结果 经TIPSS途径治疗7例,大部分血栓被清除,门静脉系统有血流通过,临床症状缓解.经导管SMA内溶栓治疗14例,术后症状逐渐改善13例,无效1例.结论 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亚急性SMV-PV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185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中有10例是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发生,3例是在单纯性脾切除术后发生.13例患者中有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小肠大部分坏死予以切除.结果 1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血小板计数均降至正常值.随访2~5年,3例单纯性脾切除患者血栓完全消失,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血栓完全消失,3例血栓部分溶解,2例小肠坏死患者血栓无复发.结论 脾切除术后应动态检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进行抗凝祛聚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AMVT16例。采用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介入溶栓8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6例,采用经颈静脉穿刺门静脉途径(TIPSS)在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例。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肠系膜静脉内血流通畅,患者症状消失。随访10~2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的优点,对于无坏死型急性MVT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共有12-16条属支,收集全部空肠和大部分回肠的静脉血。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或其属支都会由于肝硬变致血流郁滞或外伤性肠系膜血肿、脾切除等原因造成急性血栓形成,而导致相应肠管的急性缺血坏死。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急性血栓形成十分罕见。我院自1993年9月-2007年8月共收治肠系膜静脉急性血栓形成13例,均为肠系膜上静脉属支的急性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8年6月~1999年2月共收治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5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4例手术时切除坏死肠管和有血栓形成的肠系膜,1例术中未切除肠管和肠系膜,但经肠系膜上动脉推注尿激酶50万U。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抗凝治疗。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8~71岁,平均54岁。5例术前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全部病例术前均没有明确诊断。表1中例1、例5术前误诊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例2误诊为肠梗阻、腹膜炎,例3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AMVT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溶栓治疗8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机械性取栓5例,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机械性取栓2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成功,介入治疗后腹痛消失,血管造影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流通畅。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对于早期AMVT病例,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丽丽 《现代保健》2010,(18):190-190
目的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2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0例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其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30例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卧床休养、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等一般治疗方法,为预防血栓的形成,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疗法。所采用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钠或者是低分子肝素钙。主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右旋糖酐和潘生丁。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离开医院。超声检查静脉血栓溶栓消失的患者有8例,患者深静脉血流畅通无阻,静脉血栓溶栓体积减小的患者有10例,患者深静脉血流部分再通。结论:当患者在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出现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给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确诊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早期抗凝治疗是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高误诊率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国内期刊近28年来报道的MVT误诊病例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36篇文献有关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共汇总151例MVT误诊病例.结果 151例MVT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常见急腹症共有130例,占86.1%,其中误诊为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共87例,占57.6%;其他误诊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等.共69例提供术后抗凝情况资料,其中术后未使用抗凝治疗的10例中有9例(90.0%)再发MVT并肠坏死,均死亡,术后使用抗凝治疗的59例中5例(8.5%)再发MVT,死亡4例.结论 提高对MVT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中,2例于首次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而复发,3例确诊后即行抗凝治疗;其中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其余均治愈.结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并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及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一种罕见的血栓性疾病,合并妊娠者随着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持续升高,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出现肠道缺血性出血、感染性休克、流产、早产以及死亡,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过程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报告1例患者IVF-ET后10 d发现OHSS,移植后61 d确诊SMVT及PVT并发肠梗阻,经多学科会诊,予吸氧、扩容、抗凝、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效果差,病情急剧恶化,转院后急诊行坏死小肠切除+残余小肠端端吻合术+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取栓术,病情稳定后出院,孕5个月余因胎死宫内行引产术。  相似文献   

13.
预防血栓形成(防栓)和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溶栓)是防治血栓病的重要方法,包括抗血小板疗法、抗凝疗法、溶栓疗法、降低血粘度疗法以及活血化淤疗法.现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手术治疗的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就诊时即诊断为肠绞窄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55例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行肠粘连松解术47例,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5例,小肠内固定术2例,肠短路吻合术1例.62例治愈,1例术后第3天死亡.41例随访0.5~9年,7例复发,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结合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肠绞窄征象,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3-2007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从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面分析.结果 患者初诊主诉均为腹痛,大部分病例有肠梗阻的表现,13例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易患因素.1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确定诊断.15例中有6例无腹膜炎及肠坏死表现,行抗凝去聚、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前确诊且有肠坏死表现,术中确诊2例.6例术后经抗凝、去聚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易患因素、症状与体征不相称的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CT、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无肠管坏死应及早采取包括抗凝去聚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有肠管坏死及早手术切除受累肠管.术后及早行抗凝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博  于彦章  赵华  陈昕  徐涛  时红光 《现代保健》2011,(20):128-129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内收治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62例,其中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贲门周酬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5%(4/62),4例患者化验室检查均出现血小板升高、白细胞增多、D—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凝血功能异常,经增强CT检查确诊为门静脉血栓。通过抗凝血、溶栓治疗好转。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涉及因素很多,但及时确诊并进行抗凝治疗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治体会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于放化疗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2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无肺栓塞发生;16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9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时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原因大多数是冠状动脉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梗阻了血管。临床上,医生治疗急性一t2,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经静脉输入溶栓药物即溶栓疗法,现将笔者所在科室3年来急诊溶栓治疗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侵犯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对11例胰头癌患者施行包括受侵PV/SMV在内的根治性整块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行血管段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2例行血管段切除、血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血管壁楔形切除后修复术.术后并发切口裂开1例,顽固性腹水1例,肝功能损害加重1例,无胆胰漏、出血并发症.临床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 对单纯侵犯PV/SMV的胰头癌行根治性整块切除术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病灶,达到根治性治疗的目的,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病死率并未明显增高,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