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5)
目的了解阳江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特征,了解病原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64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肛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42份标本中,检出229份,检出率35.7%,其中轮状病毒165份(25.7%),诺如病毒64份(10.0%,均为GII型),两项均阳性4份(0.6%)。轮状病毒检出时间多在秋冬季;诺如病毒无明显季节特征。感染以6~24月龄幼儿高发,男女检出率类似。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阳江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应继续加强并扩大监测。 相似文献
2.
张红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5):399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卫生监督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5 0399 02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泰州市各年龄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探索泰州市麻疹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2013-2015年在泰州市高港区不同乡镇共采集1209例对象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监测
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 年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2.38% ~
95.45%。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 岁组最高(95.45%);0~ 月龄组最低
(12.38%)。麻疹IgG 抗体中位数8~月龄组和1.5~岁组、15~岁组和25~40岁组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月龄组最高(1664.43IU/L);0~ 月龄组最低(29.08
IU/L)。麻疹发病率与对应年龄组麻疹免疫水平相关。结论 2013-2015 年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8~17月龄及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同时疾病监测显示,1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
高。因此,为降低人群麻疹发病水平,泰州市需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加强疫情监测和
控制,加强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疫苗;免疫;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493 0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武威市两所哨点医院2012-2014年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182份粪便标本,A组RV抗原阳性率为29.1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00,P<0.001);2岁以下儿童为RV 高发人群,高发与低发年龄段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76,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1月,5月份阳性率最高,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000,P<0.001 )。RV G、P分型,以G9、G3、P[8]型为主要流行株,G、P型组合模式分析显示:最常见的是G9+P[8],其次是G3+P[8]。NoV抗原阳性率为15.93%,病例年龄均为2岁以下儿童;发病也呈现两个高峰,分别为4月最高峰和12月次高峰,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41,P<0.001);对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GI型占55.17%,GII型占44.83%。A组RV和No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4%。结论 RV和NoV是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根据流行特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超颖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7):534
摘要:目的 探讨2013-2015年泉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
2013-2015年收集的泉州市1867例实验室监测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经磁珠法提取核酸进行实时荧光
PCR 检测,对影响手足口病流行的因素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867例手足口样本中,1338例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71.67%),其中EV A71型385例(28.77%),CV A16型189例(14.13%),其他肠
道病毒型764例(57.10%)。手足口病构成比以高密度区组最高,占50.83% (949/1867)。发病年龄主要
集中于0~5岁儿童,占94.54% (1765/1867),尤以1~3 岁年龄组幼儿发病最高,占71.51% (1335/
1867)。男女性别比1.94∶1,检出阳性率男性为73.88% (911/1233),女性为67.35% (427/634),男性
多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1,犘<0.05)。病例全年均有报告,呈“双峰型” 流行,分别于
5、6月及10、11月达高峰。结论 2013-2015 年发病率逐年增加,除EV A71 型和CV A16 型外,其他
肠道病毒都有可能是泉州市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和年龄、性别差异,1~3岁男
童是易感人群;应在春冬、夏秋双峰型流行期,加强对高人口密度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手足病防控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流行特征;肠道病毒A 组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534 04 相似文献
6.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7)
目的了解宁波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防控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 129份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轮状病毒A组、B组和C组;分析检出高峰与消长规律。结果从腹泻患者中检出轮状病毒核酸阳性52份,阳性率为2.44%,以A组感染最多,占检出核酸阳性的94.23%;轮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秋冬季节是检出高峰;不同年份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岁~3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轮状病毒腹泻以散发为主,能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0岁~3岁年龄组人群是感染的重点。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在秋冬两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宁波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究影响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宁波市妇女儿童保健系统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宁波市新生儿的出生缺陷数据,并用χ
2 检验
分析可能与出生缺陷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4年,宁波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动上升趋
势,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的190.4/万上升到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的271.5/万。在常见类型
的出生缺陷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瘤、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唇裂/腭
裂。按系统分,出生缺陷分布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颜面部畸形、皮肤畸形和泌
尿系统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相关性,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和多胎情况、父母亲
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母亲妊娠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宁波市新生儿出生缺陷情
况依然严峻,需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避免导致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出生缺陷监
测,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出生缺陷;新生儿;监测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5 0334 07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患者的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有效地防控措施。方法 对六安市2013-2015年人民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进
行分析,病例资料来源于患者住院病案信息以及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0 例患者, 死亡2 例(6.67%)。2015 年发病21 例
(70.00%),发病高峰为4~5月和8~10月;SFTS患者主要集中在金寨县12例(40.00%)和霍山县7例
(23.33%);有明确蜱虫叮咬史9例(30.00%)。临床特征主要为96.67% 为转院患者,86.67% 初次就诊
在卫生室,治愈6例(20.00%),平均住院费用7365.70元,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均降低,80.00% 外
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结论 六安市SFT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负担较重,中老年人和农民为高
危人群,春、秋季节高发,金寨县、霍山县等山区为高发地区,均为散发病例。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3,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3 0219 04 相似文献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有效地防控措施。方法 对六安市2013-2015年人民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进
行分析,病例资料来源于患者住院病案信息以及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0 例患者, 死亡2 例(6.67%)。2015 年发病21 例
(70.00%),发病高峰为4~5月和8~10月;SFTS患者主要集中在金寨县12例(40.00%)和霍山县7例
(23.33%);有明确蜱虫叮咬史9例(30.00%)。临床特征主要为96.67% 为转院患者,86.67% 初次就诊
在卫生室,治愈6例(20.00%),平均住院费用7365.70元,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均降低,80.00% 外
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结论 六安市SFT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负担较重,中老年人和农民为高
危人群,春、秋季节高发,金寨县、霍山县等山区为高发地区,均为散发病例。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3,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3 0219 04 相似文献
9.
2010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情况。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503份,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型分型。结果 503份腹泻样本,RV阳性率为24.25%(122/503)。RV感染对象主要为35月以内婴幼儿(95.08%)。对102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3型是主要优势株,占46.08%,其次为G1型(34.31%)、G9型(11.76%)和G2型(2.94%),混合G型感染占4.90%;P基因型以P[8]为主导,占67.65%,其次为P型混合感染(19.61%)、P[4](6.86%)和P[6](4.90%),1例(0.98%)未能分型。最常见的G/P组合为G3P[8](35.29%)和G1P[8](27.45%)。结论 RV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0年G3P[8]和G1P[8]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筛查RV,用RT-PCR方法对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8例腹泻样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份。对125份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型(46.4%)为最流行毒株,其次为G3型(17.6%)、G9型(7.2%)和G2型(4.0%),混合感染占14.4%,不能分型占10.4%。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6年G1和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广东省轮状病毒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轮状病毒腹泻在广东省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2008年广东省报告的轮状病毒感染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个案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病例22 354例,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占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20.2%,病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珠海,分别报告轮状病毒腹泻13 560、4 362、2880例,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0.7%、19.5%、12.9%,0、1岁组2个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4.6%、31.9%,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4.1%。2008年广东省轮状病毒腹泻在10月后进入流行期,12月初达到流行高峰。深圳市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实验室诊断病例居多,占78.5%(16 476/20 978),病原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者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82.3%,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4.6%。全省及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均相应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间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各地医疗机构轮状病毒检测水平不同,存在较大地区和医院差别。结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因素。
分析2006-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显示,2006-2015 年,宁波市鄞州
区5岁以下儿童活产数131485 例, 死亡796 例, 死亡率6.05‰。5 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为主, 占
65.70% (523/796),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79% (365/523)。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前三位为意外伤害、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非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意外伤害居首位。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意外伤害,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
提高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窒息抢救水平,降低先天畸形发生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5.3,R1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6 0476 03 相似文献
1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在美国Norwalk(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最近也暴发了25年来最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对11个省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监测,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相似,但专家预测,疫…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麻疹监测患者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麻疹监测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支持。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报告的麻疹监测患者,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
测。结果 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报告麻疹监测患者血清学阳性率41.89% (31/74), 病原学阳性率
72.97% (5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4.620,犘=0.000)。2014 年报告监测患者血清学阳性率
49.54% (160/323),病原学阳性率70.55% (230/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8.980,犘=0.000)。
血清样本采集"疹6d阳性率76.92% (10/13),3d阳性率75.00% (30/40));采集"疹当日病原学样本
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5.71% (18/21)。血清样本检测灵敏度为61.04% (188/308),病原学样本检测灵敏
度为91.23% (281/308)。结论 麻疹监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阳性率、灵敏度高于血清学检测,更适合
作为常规麻疹监测工作的首选采样方法。就诊当日对麻疹监测患者采集咽拭子样本,"疹3~6d后采集血
清样本。
关键词:麻疹;血清学;病原学;咽拭子;血清样本;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10 0761 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北省卢龙县轮状病毒(rotavious,RV)和诺如病毒(norovirus,NV)肠道感染临床特点及发生肠道外损害的状况,为临床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RV,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V。对430例RV和NV感染患儿的进行临床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轮状病毒分型中G3为流行株,其次是G1型、G2型、G4型、G9型。诺如病毒遗传组,流行株为NLVGⅡ-4、NLVGⅡ-3和NLVGⅡ-7;两种病毒引发肠道感染临床表现对比:发热85%和64%(P0.05),轻度脱水67%和84%(P0.05),中度脱水26%和1.7%(P0.05),重度脱水8.4%和1.6%(P0.05),休克2.3%和0.8%(P0.05)。两病毒肠道外损害结果对比:呼吸道28.8%和19.0%,心脏63.8%和57.0%,神经系统8.4%和6.6%,肝脏9.7%和3.3%,肾脏0.65%和0%,P值均0.05。【结论】RV引起的婴幼儿腹泻脱水表现较NV感染重,而RV和NV感染致肠道外各器官系统的损害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测致病菌,分析病原体构成、季节变化、人群分布。结果 从150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体87例,检出率为58.0%。致病菌检出率为21.3%,集中在夏季,主要为沙门菌(12例)、致泻性大肠杆菌(12例)。病毒检出率为36.7%,集中在秋冬季,主要为轮状病毒A型(28例)、诺如病毒(17例)。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不同年龄组中的副溶血性弧菌(P=0.001)、诺如病毒(P=0.006)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体检出主要集中在0~5岁人群(71.3%,62/87)。结论 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夏季以细菌为主,秋、冬季以病毒为主。0~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腹泻患者中腹泻病毒的流行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哨点医院确诊腹泻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粪便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72份标本中4种腹泻病毒总的检出率为21.2%(418/1 972),其中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检出率分别为23.4%、18.1%、22.8%。腹泻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分别为诺如病毒11.6%(228/1 972)、轮状病毒7.7%(151/1 972)、星状病毒2.1%(41/1 972)、肠道腺病毒1.3%(26/1 972)。11月-次年1月的检出率最高,为27.3%;5岁以下儿童检出率为34.4%,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腹泻病毒在本地区长期流行,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的感染人群,11月-次年1月是感染的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除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外,近年来又增添了诺如病毒(Novovirus,NOV)。该病毒系杯状病毒族谱中主要成员,是一种单股正链的小RNA病毒。早在1945年,瑞曼(Reiman)等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