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RRMS缓解期患者8例,予以金针王乐亭经验方"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及随证加减穴位治疗,每周针刺5天,2周为1疗程,后休息2周,治疗共12周,随访至少2年。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扩展残疾功能量表(EDSS)评分变化,对年复发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例患者完成治疗,7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显效5例,占62.5%;2例患者有效,占25%;无效患者1例。经过随访,年复发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取王乐亭经验方治疗缓解期RRMS患者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针王乐亭经验方配合火针治疗原发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22例原发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脱落5例,完成17例。患者入组时至少维持6个月治疗帕金森西药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服用入组前西药用量,并予以金针王乐亭经验方"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随症加减配合火针点刺督脉和阿是穴(肌筋膜紧张压痛点)治疗,隔日1次,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的评分变化,并评判疗效。结果: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后患者UPDRS总分和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UPDRⅢ评分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12周后,UPDRⅠ、Ⅱ、Ⅲ、Ⅳ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金针王乐亭经验方配合火针治疗原发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针刺,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20次。A组针刺得气后不留针,即刻起针;B组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得气后留针60 min。比较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S)。结果 3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CSI评分及患侧肢体Fugl-Meye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后留针60 min,针刺后不留针及留针30 min均更能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对于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王乐亭经验方“手足十二针”“老十针”“督脉十三针”以及具有调神作用的百会、神庭、印堂等穴,治疗多系统萎缩患者8例,治疗6周.结果 8例患者全部有效,显效率62.5%.结论 取王乐亭经验方合调神穴位针刺治疗多系统萎缩-C患者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督脉十三针"是已故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针法。它具有疏通督脉、调和阴阳、补脑益髓、镇惊安神的功效。笔者在临床治疗焦虑抑郁症、失眠、癫痫等情志疾病中应用"督脉十三针"的刺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督脉十三针"的临床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正>"督脉十三针"是已故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针法。它具有疏通督脉、调和阴阳、补脑益髓、镇惊安神的功效。在临床治疗截瘫、偏瘫、脑瘫、焦虑抑郁症、失眠、癫痫等疾病中应用"督脉十三针"的刺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特  相似文献   

7.
赵元辰 《北京中医》2012,(8):587-588
"督脉十三针"系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所创立,用于治疗中风、脑髓损伤及瘫痪等疗效颇佳。本人跟随王老弟子钮韵铎老中医,在临床中运用"督脉十三针"通督健脑、安神定志,取中医学"异病同治"之理论并结合中药汤剂辅助对症治疗抑郁性失眠疗效甚好。在西方医学针对抑郁性失眠症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方法,且药物毒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探索针对此病中医中药疗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留针0分钟组、留针30分钟组和留针60分钟组,每组各50例。三组针刺方案均选用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之"手足十二针法",每天针刺1次,每周治疗五次,共治疗20次。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A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FAS、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MAS、FAS组间均有差异(P0.05),SS-QOL组间均无差异(P0.05),留针0分钟组MAS评分优于留针30分钟、60分钟,留针0分钟组与留针30分钟组FAS评分优于留针60分钟组。结论留针0分钟及30分钟对中风后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较留针60分钟佳,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穴位与穴旁浅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RRMS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加金针王乐亭经验方"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及随症加减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以上穴位旁开2~3分浅刺不得气治疗,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5 d,每月连续针刺2周、休息2周,共治疗3个月,并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年复发率变化以及治疗后复发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随访3、6个月时ED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随访12、24个月时EDSS评分上升(均P0.05);对照组随访3、6、12、24个月时,EDSS评分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5);随访各时点观察组EDSS评分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年复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间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441.56±65.37)d vs(382.78±59.33)d,P0.01]。结论:针刺王乐亭验方经穴治疗缓解期RRMS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延长发病间隔时限,降低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王世广 《北京中医药》2006,25(3):173-173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十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哈欠频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采用针刺"督脉十三针"方法.结果 98例中治愈78例,治愈率79.59%,症状好转2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督脉十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哈欠频繁症,疗效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督脉十三针配合督灸对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督脉十三针结合督灸,6次为一个疗程,相隔两个疗程间休息1天,持续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测试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BADS评分、G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督脉十三针结合督灸治疗效果明显,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自我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联合康复护理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试验组行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肢体痉挛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肢体痉挛程度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卒中后肢体痉挛,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康复护理以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痉挛程度使用Ashworth评分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使用MAS评分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上下肢Ashworth评分、M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5例脑瘫患儿(双瘫11例,偏瘫4例)予以头针治疗,留针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训练,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测比较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的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比较"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速、步频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动相亦有改善性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撑相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可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症状,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其站和走)及痉挛步态,增强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部段压痛点联合西药对抑郁症合并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口服西酞普兰40 mg,每日1次。针药组另给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点,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针药组治疗1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药物组降低,针药组治疗2周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因子分也较药物组降低,针药组治疗1、2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点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合并胃肠道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对部分症状改善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穴治疗F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穴位特异性,进而证明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老十针治疗组60例和无关穴对照组60例。2组每周均针刺5次,连续针刺2周,观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其前后症状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减轻;但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对照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无明显疗效;另外,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组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方面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使用老十针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关穴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学习王乐亭"五脏俞加膈俞"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乐亭 (公元 1 896~ 1 984) ,男 ,河北省香河县人 ,现代针灸学家。自幼喜爱针灸 ,从师针灸名医陈肃卿先生。 1 92 9年悬壶应诊 ,从事针灸临床 50余年。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 ,教授。王氏在临证时主张“论其本 ,以胃为先”,“治瘫首取督脉”,“治风先治气 ,气行风自熄”。王氏提出了“五脏俞加膈俞”,“王氏夹脊方”,“督脉十三针方”,“老十针方”等经验处方 ,以及用 1 50 mm金针刺曲池透臂为主治疗瘰疬 ,治中风十三法 (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中医》2007,26(8):F0003-F0003
从昔日的红墙绿瓦,到今日的现代化病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历史悠久,曾经聚集了北方地区所有的,甚至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针灸名家。在配穴组方:上既有王乐亭的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老十针、十二.透穴,又有周德安的补中益气方、四神方、颈四针;在针具上有王乐亭的金针、贺惠吾的管针、贺普仁的火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舌下针刺法对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 177例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舌下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两组脑心通胶囊均每日3次,每次1.6 g,连续口服40天。两组均每2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包括肢体运动、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舌体运动、情感状态)积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舌体运动、情感状态及总积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肢体运动、情感状态及总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舌下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且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