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丽水市劳务输出最多的12所学校学生研究对象,调查2 109人,其中留守儿童974人,非留守儿童1 135人,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展开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冲动倾向和总焦虑分方面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方面得分高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总焦虑分方面得分均高于留守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针对不同留守儿童群体开展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58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6,P=0.001、t=3.532,P=0.000、t=5.972,P=0.000、t=2.957,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97,P=0.005、t=5.357,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992,P=0.003、t=4.744,P=0.000)。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与MHT总分及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大多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P0.05);精神质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呈负相关,与其它各因子呈正相关;内外向与孤独倾向呈负相关,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呈正相关(P0.05),与其它分量表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焦虑、孤独等问题,表现出性格焦虑内向。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回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306名农村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测量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事件,MHT总分65分认定存在心理障碍。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女生的恐怖倾向高于男生[(4.3±2.5)vs(3.6±2.4),P0.05],汉族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少数民族学生[(8.4±2.5)vs(7.7±2.3),P0.05],小学生的恐怖倾向高于初中学生[(4.2±2.4)vs(3.6±2.4),P0.05];父母都外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状况和恐怖倾向高于父母无外出和父母1人在家的学生(P0.01);父母都外出学生的自责倾向高于父母无外出的学生[(5.8±2.1)vs(5.0±2.2),P0.05];与父母感情亲密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低于与父母感情很淡的学生[(39.3±12.2)vs(48.8±5.8),P0.05];与父母感情亲密学生的孤独倾向低于感情很淡和一般的学生(P0.01);与父母感情亲密和一般学生的身体症状得分低于感情很淡的学生(P0.01);相关分析表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MHT总分与ASLEC总分及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因子分呈正相关(r=0.15~0.2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外出多(χ2=0.188,P0.01)、与父母感情淡漠(χ2=-0.133,P0.05)和负性生活事件中健康适应刺激量高(χ2=0.217,P0.01)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MHT得分越高。结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良好,非留守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该地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父母的外出情况、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4~9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方式,对农村4~9年级512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性别、年级不同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也有所差异,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监护人的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读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通过积极心理认知干预的对策,可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留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900名贫困地区学生进行调查,对比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中欠佳为26.1%,严重为6.7%;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9.2%(χ~2=37.782,P0.05)和2.3%(χ~2=11.476;P0.05);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t=6.273)、对人焦虑(t=4.004)、孤独倾向(t=7.325)、自责倾向(t=2.681)、过敏倾向(t=3.229)、冲动倾向(t=7.811)6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P0.05)。结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特定的外在环境影响导致形成消极的心理认知影响其行为所致。通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关注,可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焱  胡瑾  余应筠  卢芸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7-1659
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定新乡和重新镇四~九年级学生1 569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 569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34.2%.留守小学生MHT全量表分和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t值分别为2.254,2.171,2.476,2.099,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MHT全量表分、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666,2.358,3.862,2.076,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对人焦虑检出率较非留守小学生高,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恐怖倾向检出率较非留守初中生高(x2值分别为6.131,6.601,6.875,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23±3.64)高于非留守小学生得分(7.54±3.68)(t=2.533,P<0.0S).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消极应对方式与该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关(P<0.05).结论 该地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较非留守中小学生稍差,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留守中小学生表现较明显.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苏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杀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7月,整群抽取南京与盐城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五至八年级学生961人,其中留守儿童418人,使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为(23.24±7.38)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1.18±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01);父母外出工作年数对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对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分别为(87.30±9.62)、(87.82±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年级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2,P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风险高于非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当有针对性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快制定应对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响应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区5所小学4~6年级共748名留守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中72.5%为母亲照顾,20.9%为(外)祖父母,1.4%为父亲,5.2%为其他人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构成中文盲占10.8%,小学占40.4%,初中占34.4%,高中及以上占14.4%;以监护人不同文化程度分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症状和总焦虑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不同外出打工时间,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生、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或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较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丽水市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状况,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丽水市莲都区历年劳务输出最多的雅溪、曳岭2个区随机抽取2所初中和2所小学的留守儿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940份,回收完整问卷896份,回收率为95.32%;经效度检测作废25份,获得有效问卷871份,有效率为97.21%。其中小学生495人,初中生376人;男生451人,女生420人。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检出率分别为46.96%、3.90%、1.61%、13.20%、14.81%、12.51%、4.13%和2.53%。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方面的检出率为15.56%,高于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10.11%(P0.05);女生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检出率为52.62%和17.62%,均高于男生的41.69%和9.09%(P0.05);男生冲动倾向检出率为3.55%,高于女生的1.43%(P0.05)。结论丽水市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心理问题较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守生活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为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2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资本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明理感恩(t=-6.078,P=0.000)、宽容友善(t=-3.865,P=0.000)、自信进取(t=-5.328,P=0.000)、乐观开朗(t=-2.586,P=0.000)及心理资本总分(t=4.902,P=0.000)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自立顽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1,P=0.089)。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类型、留守时间和父母联系频率是留守学生心理资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监护人关系、父母回家频率对留守学生宽容友善和乐观开朗有影响。结论留守生活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资本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留守学生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县农村中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探索该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心理差异,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县农村中学的初中生700人,以班为单位,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四个因子对留守青少年、非留守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 结果 某县农村中学11~17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67.89%;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青少年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差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某县农村中学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的女生比留守青少年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初一年级的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宣汉县等区县4所中学962名高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调查.结果 留守高中生在学习焦虑(8.42±2.74)、对人焦虑(5.24±2.11)、孤独倾向(3.04±2.53)、过敏倾向(6.77±1.82)、身体症状(6.30±2.40)、恐怖倾向(3.69±2.52)、冲动倾向(3.89±2.19)等维度得分及总均分(42.79±11.58)均高于非留守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7,4.71,2.27,3.47,2.66,5.79,2.22,4.90,P值均<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值分别为3.28,2.55,P值均<0.05);高一年级学生总均分高于高三学生,双亲外出学生得分高于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学生、留守≥7年和4~6年学生得分均高于留守≤3年学生(F值分别为3.70,9.40,5.95,P值均<0.05).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16,P<0.05),家庭功能可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β=0.95,P<0.01).结论 应关注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麻城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只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各1所学校共1 92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留守儿童725人(37.66%),心理健康得分为(128.58±39.25)分,非留守儿童1200人(62.34%),心理健康得分为(127.76±37.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目标与志向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P0.05);不想念父母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高(153.58±44.88)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父母外出务工持支持态度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1.18±38.04)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每月零用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月零用钱50元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5.53±41.1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理弹性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淡漠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7.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3所乡中学77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1项的阳性检出率为72.4%,但与非留守及曾留守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生恐怖倾向阳性检出率为16.5%,非留守初中生为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初二年级留守学生冲动倾向得分为(4.49±2.25),明显高于非留守学生(2.64±2.08)及曾留守学生(3.91±2.41)(P0.05);非留守男生自责倾向得分为(5.34±2.39)明显高于留守男生(4.69±2.54)及曾留守男生(5.02±2.41)(P0.05);初三年级非留守学生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得分为(5.85±2.21),(5.84±2.10),明显高于留守学生(4.86±2.31),(4.78±2.22)和曾留守学生(4.42±2.71),(5.50±2.84)(P0.05)。结论与非留守初中生比较,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但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留守因素对儿童心理抑郁情绪的实际影响。方法采用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全国儿童调查数据,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协变量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计算符合留守条件儿童的倾向指数得分,然后按照倾向指数得分进行组间卡钳匹配,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抑郁状况分析。结果经倾向指数卡钳匹配后,儿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协变量达到了均衡,均P0.05;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6.270±3.075)分,非留守组儿童的抑郁得分为(5.800±3.164)分,留守组儿童抑郁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27。对于父母外出不同类型进行倾向匹配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t=2.12,P=0.03)、仅父亲外出(t=2.32,P=0.02)和仅母亲外出(t=2.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母亲外出比父亲外出对儿童心理抑郁上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倾向指数法能有效均衡组间偏倚,从而对留守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安徽省10一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I-I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承德高校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以后的成人依恋类型和风格与留守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河北省承德市2所高校的有留守经历者1062名,无留守经历者10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在成人依恋类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5,P=0.000),前者更多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以惧怕型(比例为71.7%)为主。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在依恋风格上,安全型(t=-15.704,P=0.000)、惧怕型(t=2.118,P=0.034)、冷漠型(t=2.439,P=0.01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有父母回来后在家停留的时间、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频次、和抚养人聊天以及开始留守年龄。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