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7蛋白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高危型HPV阳性妇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 E7蛋白。结果 (1)病理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及浸润癌组HPV E7蛋白阳性率(77.8%,56/72)显著高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组(52.1%,25/48;P=0.003),病理LSIL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26.7%,16/60;P=0.007);(2)对于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妇女,HPV E7蛋白诊断HSIL及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2.1%、58.9%和96.2%;(3)HPV E7蛋白和TCT诊断LSIL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5%vs 51.7%、73.3%vs 58.3%、83.5%vs 71.3%、53.0%vs 37.6%,除特异度外,E7蛋白诊断的价值优于TCT(P0.05)。结论 HPV E7蛋白在检测宫颈病变,尤其是在细胞学轻度异常患者的分流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E7 m RNA及HPV DNA检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联合筛查的两组女性:LCT+HRHPV DNA(HC2组,n=2 417);LCT+HR-HPV E6/E7 m RNA(E6/E7组,n=2 906)。细胞学ASCUS+或HPV阳性转诊阴道镜行宫颈活检。计算HPV m RNA E6/E7与HPV DNA在不同病理结果中的阳性率、病毒载量及在CIN2+中的一致率。结果 (1)在病理正常、CIN1、CIN2、CIN3和ICC中E6/E7 m RNA阳性率分别为61.36%、76.00%、92.11%、96.00%和100.00%,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正常病理结果中E6/E7组HPV的阳性率低于HC2组(χ2=7.764,P=0.005)。(2)E6/E7组病毒载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在不同病理结果中分别为629.72(339.31,2 122.94),1117.33(319.17,3 101.88),1 537.12(422.19,4 219.05),3 396.59(1 217.32,6 316.81),10 860.43(3 473.19,29 662.29),随着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IN2+患者中,E6/E7组和HC2组的一致率为82.64%,Kappa值=0.69。结论 HPV E6/E7阳性率与HC2一样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HPVE6/E7 m RNA与HPV DNA诊断CIN2+的一致性较好。HPV E6/E7载量可能反映病变程度,但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癌前病变者感染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 研究对象系3.5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1I)试验检测13种HPVH,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组。①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9例、CINⅢ57例、CINⅡ53例;②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CINⅠ112例、HPV感染52例;③正常或炎症组:宫颈细胞与组织学正常或炎症者73例。通过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HPV-H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本组高度病变以上患者中HPV-H阳性率达98.4%;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H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在正常与炎症组、LSIL组与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H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13.7%、17.7%和36.6%,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组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32.9%)、58(18.8%)、52(16.9%)、18(9.0%)、33(8.2%)、68(7.3%)、11(低危型,6.5%)、31(6.2%)、53(5.6%)、39(5.3%)、CP8304(5.1%)、66(3.9%)、6(2.5%)和51、56、45、35、59、43、44、82等少见型;HPV-16、58、33、52与18型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中感染率分别为56.4%、19.3%、16.0%、12.6%和8.4%,说明这些亚型致癌性更强;两种HPV-DNA检测技术所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本组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8、33较为多见,HPV-16、58、33、52与18型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与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 cy virus,HIV)女性携带者和非HIV感染者中的发生率,为宫颈病变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公益行动中106例无症状HIV女性携带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妇产科门诊309例非HIV感染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HPV DNA检测,部分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TCT异常率分别为32.1%(34/106)和5.8%(18/309),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35.7%(30/84)和10.8%(19/176),其中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9.0%(16/84)和7.4%(13/176)。研究组患者中,排在前五位的高危型HPV亚型分别为HPV52(8/32,25.0%)、HPV16(6/32,18.8%)、HPV18(5/32,15.6%)、HPV56(5/32,15.6%)、HPV66(5/32,15.6%),对照组为HPV16(5/23,21.7%)、HPV18(5/23,21.7%)、HPV58(4/23,17.4%)、HPV33(3/23,13.0%)、HPV56(3/23,13.0%)。两组联合HPV和TC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44.0%(37/84)和15.9%(28/176)。研究组12例宫颈活检结果中,7例CIN1,3例CIN2,1例CIN3,1例宫颈微小浸润癌;对照组5例活检中,4例CIN1,1例CIN2。结论无症状HIV女性携带者感染HPV的风险显著高于非HIV感染者。无症状HIV携带者应视为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包括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出现给有效预防宫颈癌带来了希望。HP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预防持续性HPV感染的功效已被证实,但其预防作用是否能超过18个月以及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1035例患者,用HCⅡ方法检测其HR-HPV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0.00~1.00)、低度载量组(1.0~10.00)、中度载量组(10.00~100.00)、高度载量组(100.00~1000.00)和极高度载量组(≥1000.00);将病理结果按照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慢性黏膜炎和挖空细胞)、低级别病变组(CINⅠ)和高级别病变组(CINⅡ、CINⅢ)。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病毒载量和CIN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黏膜炎、挖空细胞、CINⅠ、Ⅱ、Ⅲ的HR-HPV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感染率)分别是2.70(58.22%)、56.00(79.07%)、88.05(79.66%)、323.90(93.27%)和364.07(92.47%),基本呈递增趋势。CIN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低级别病变组和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和极高度载量组)对于病理阴性组的危险度(OR值)依次递增:低级别病变组0.677、2.406、2.893和2.943;高级别病变组2.177、4.262、6.354和20.177。结论:CIN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有关,病毒载量越高,CIN发生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方法(HC2)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1500例妇女HR—HPVDNA和宫颈细胞学,对有指征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检。比较不同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R—HPV的感染率,分析病毒负荷量与CIN的关系。结果CIN1、CIN2和CIN3中HR—HPV感染率分别为58.57%(41/70)、87.50%(42/48)、93.30%(24/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l患者HR—HPV载量低于CIN2和CIN3(P〈0.05),但CIN2、CIN3患者HR—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感染率随CIN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较高的的HR—HPV病毒载量与高度CI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消退规律,了解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术后6、12、18、24个月HPV清除率分别为83.63%、94.39%、97.31%、98.88%。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26.8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己大部分消退,术后2年基本完全消退。术后宫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HPV阳性妇女,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或多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检测98例CIN患者的HPV亚型。以35岁为界将98例CIN患者分为两组,年龄≤35岁者为A组(43例);年龄>35岁者为B组(55例)。结果 98例CIN中HPV阳性率,CINⅠ为72.41%(21/29),CINⅡ为75%(27/36),CINⅢ为96.97%(32/33)。HPV单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41.38%(12/29),44.44%(16/36)和57.58%(19/33);HPV双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27.59%(8/29),19.44%(7/36)和27.27%(9/33);HPV多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3.45%(1/29),11.11%(4/36)和12.12%(4/33)。CINⅠ中主要为低危型HPV感染,CINⅢ中以HPV16为主导感染亚型。AB两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20.93%(9/43),40%(22/55),差异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型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 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乌鲁木齐市高度CIN患者387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宫颈组织中的HPV亚型。结果387例高度CIN患者HPV感染率为84.50%(327/387),其中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为89.19%(132/148),汉族为81.59%(195/23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2组与CIN3组HPV感染率分别为79.21%(160/202)和90.27%(167/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2组患者维族与汉族HPV感染率分别为82.05%(64/78)和77.42%(96/124),CIN3组患者分别为97.14%(68/70)和86.09%(99/1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87例高度CIN患者中,汉族前四位HPV感染亚型为HPV16,52,18,58型;维族前四位HPV感染亚型为HPV16,18,56,58型;其中HPV16型(53.75%,208/387)是维族和汉族共同的高危HPV亚型,其次为HPV18型(7.75%,30/387)和HPV58型(6.20%,24/387)。CIN2组和CIN3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2.28%(45/202)和23.78%(44/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维族女性HPV感染率与汉族相似,均随CIN的加重,HPV感染率升高;乌鲁木齐市维族和汉族妇女感染HPV亚型大同小异,HPV16型为感染率最高的共同高危型。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自然人群中有高感染率,性活跃人群中近80%有HPV感染史,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目前HPV检测已公认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i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kown significance,ASCUS)分流指标,同时用于明确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ision,LSIL)治疗方式选择,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随访和宫颈癌复发预测指标。由于人们对于HPV过度关注,造成HPV检测频繁,多种HPV检测方法同时进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给病人带来恐慌。因此如何对HPV感染患者进行规范化统一管理逐渐引起专家重视,尤其是对单纯HPV管理,合理进行HPV定量及分型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宫颈癌筛查率,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共86例及健康妇女35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其配偶阴部HPV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V检出阳性率为45.35%(39/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14%(6/35)(P﹤0.01)。研究组HPV阳性者中有53.8%(21/39)的夫妻双方感染相同的HPV亚型,其中52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部分夫妻感染相同的HPV亚型,故对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宣教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酶切信号放大法高危型HPV检测(enzyme digestion signal amplification method in detection of HR-HPV,称为Cervista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HPV检测(PCR-RDB)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从宫颈癌筛查患者中选取31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ASCUS)和319例同期同年龄段TCT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时进行Cervista、PCR-RDB HPV检测。TCT异常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均进一步行阴道镜下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计算宫颈上皮内病变组HPV阳性人数与HPV阴性人数比值和宫颈正常组HPV阳性人数与HPV阴性人数的比值比(OR)。结果两种方法对14种高危型HPV的检测结果一致率85.6%(546/638),KI值为0.708。Cervista诊断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2+)的敏感性分别为85.7%和93.0%,PCR-RDB诊断CIN1和CIN2+的敏感性分别为92.9%和95.5%。Cervista高危型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4.207(95%CI:5.048~39.984)和18.078(95%CI:8.284~39.449),Cervista A9组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5.832(95%CI:5.296~47.327)和32.031(95%CI:14.356~71.470)。PCR-RDB高危型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9.685(95%CI:4.854~19.323)和20.705(95%CI:10.901~39.328),PCR-RDB HPV16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1.909(95%CI:3.768~37.640)和86.864(95%CI:39.087~193.039)。两种HPV检测方法对ASCUS患者发生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均分别为86.7%和91.3%。Cervista与TCT联合筛查对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9.1%和99.4%,特异性分别为51.5%和45.3%。PCR-RDB与TCT联合筛查对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38.3%和33.5%。结论两种HPV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性良好。除PCR-RDB方法对CIN1筛查敏感性略高于Cervista外,两种HPV检测方法对CIN2+的筛查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派特灵清除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同地区5家医院的宫颈HPV感染者619例,采用PCR+膜杂交法HPV分型检测425例(其中HPV16阳性77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法检测19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组,派特灵组共384例,对照组共235例,观察治疗后第3、9个月两组HPV的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9个月时,派特灵组HPV分型检测HPV转阴率分别为79.2%和8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3、9个月时,派特灵组HPV16型转阴率分别为75.0%和87.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C2检测的治疗后第3、9个月时,派特灵组HPV转阴率分别为81.3%和89.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派特灵对HPV病毒清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据近5年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对于仅表现为HPV DNA阳性的患者,缺乏精准、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估发生HPV持续感染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近年来,病毒载量在风险分层、宫颈病变预测等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应用性能,并可以在大范围普查时,同时实现基于风险的二次分流,避免了频繁复查导致的身心焦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综述近十来年来HPV病毒细胞内载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以期加深对病毒载量的认识、了解研究现状,为未来病毒载量的研究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和18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CSCC60例、CIN60例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型和18型DNA的表达。结果在上述各组织中HPV16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35.0%(21/60)和10.0%(2/2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而HPV18型在各组间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PV16型表达与CIN的发展有关,在CINⅠ~Ⅱ和CINⅢ的表达分别为23.7%和54.6%,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PV18型表达情况与CIN的发展无关(P>0.05)。HPV16和18型的表达与CSCC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宫颈组织中HPV16型的过度表达与CSCC及CIN的发展密切相关,为阐明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预测CIN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