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在我国,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使这些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关系到国民健康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大约都有4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有5%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就已合并糖尿病肾脏损害。在美国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在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中DN约占15%。毋庸置疑,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攀升。DN的防治应从一级预防抓起,应注重对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预防、监控和治疗。DN的治疗实际上是糖尿病治疗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M)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病,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DM发病率逐年提高,DN的患病人数也逐步增多。DM病人的DN发病率已达30%~50%,在西方国家,DN已占终末期肾脏疾病的80%。DN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下降,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故DN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尤为重要。本文就DN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 DN的早期诊断 1.1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Keen等1963年首先建立  相似文献   

3.
我国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正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肾活检是确诊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不一定都是DN。传统意义上的DN是糖尿病本身所致的肾脏疾病,两者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但是糖尿病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糖尿病(DM)早期往往伴有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及肾小球肥大。近年研究认为,糖尿病时这种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DM伴有单侧肾动脉狭窄者中发现,无肾动脉狭窄侧肾脏表现出明显的DN形态学改变,而有肾动脉狭窄侧肾脏病变则不明显;糖尿病大鼠单侧肾切除,发现残余肾灌注及滤过均增加,结果明显加速实验性DN进展,不同蛋白质饮食对DN进展影响的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可使肾小球内高滤过状态更加明显,从而促进肾小球硬化。上述一系列实验有力地提示,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促进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DN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机理,对于防治DN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述影响DN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及其与DN进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占透析人群的25%~45%。30%~40%的1型糖尿病及3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DN。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DN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但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有研究在不断地寻找新型DN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新的研究方法,如基于多组学图谱的生物标志物研究,通过利用不同阶段DN患者生物样本,寻找和验证新的分子标志物,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DN分子机制,并且有助于构建DN分子诊断体系,提高DN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而一些新发现的DN分子标志物,仍需要利用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文章就近年来DN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DN的诊断需要临床、病理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早期诊断对防治DN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DN,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速度比一般肾脏疾病快14倍之多〔1〕。研究显示〔2〕,老年人DN发生率较高,与病程呈正相关,65岁后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的病程比65岁以前发病者的病程平均短6.4年。因此,早期防治并延缓老年DN的策略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证实〔3,4〕,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AngⅡR)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DN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深入了解DN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微小RNA是普遍存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起转录后调节作用,其通过多种信号途径介导了肾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足细胞凋亡等DN的病理生理改变,并在单核苷酸多态性、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同时,循环微小RNA可在多种体液中的稳定存在也为其成为早期诊断靶点提供了依据。但是微小RNA在DN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仍有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郑奇  唐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54-245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体特征为高血糖,且具有长期消耗性特点〔1〕。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糖尿病肾病(DN)损害,其损害途径较多,且可以对患者的整个肾脏结构造成严重威胁,而临床对DN的主要治疗策略为早期防治,因此给予及时的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这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所在。血清胱抑素C(CysC)紧密与肾小球滤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病理特点是肾脏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DM)状态下肾脏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多[1],但DN早期TGFβ1在血清中的改变报道不多,为此本实验采用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早期DN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旨在阐明其对早期DN的影响,为尽早防治DN寻求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世办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在美国DN是ESRD最常见的原因,约占长期透析患者的半数.我国肾脏疾病虽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但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统计显示DN占同期肾活检比率从上世纪的2.57%升至4.31%,DN约占我国ESRD的15%,随着DM发病率的上升,这一比率将会进一步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改善DN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25%40%的DM患者最终将发展成DM肾病(DN)。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1 DN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DN是微血管病变的终末期改变,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1〕。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检测指标的出现是早期肾脏损害的标志,伴随着疾病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近年来又称之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1,2])。既往对于D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小球,认为DN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疾病,而对占据整个肾脏绝大部分体积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却较少,糖尿病状态下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鉴别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中的价值。方法诊断性试验。2017年10月至 2021年9月前瞻性、连续性纳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IVIM-DWI扫描并接受肾脏穿刺活检的2型糖尿患者, 测得肾脏皮质、髓质及实质IVIM-DWI参数:灌注分数(f)、纯扩散系数(D)、微循环扩散系数(D*)值, 根据肾脏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DN组和NDRD组。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IVIM-DWI参数、临床信息及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 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DN组IVIM-DWI参数与DN病理分级、间质病变评分、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血管病变评分、玻璃样变评分及血管硬化评分的相关性,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DWI参数对DN与NDRD的诊断效能。结果共27例DN患者及23例NDRD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DN组男性19例、女性8例, 年龄(52±9)岁;NDRD组男性16例, 女性7例, 年龄(49±10...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预测及早期发现是延缓和控制DN发生、发展的关键。此前多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UEAR)等作为早期肾脏受累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樊华 《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74-475
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对DN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也是DN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DN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在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1 ]。本研究旨在探讨 TFGβ1在 DN患者中血浆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院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84例 ,男 4 9例 ,女 35例 ,年龄 2 7~ 77岁 ,诊断依据 1999年 WHO标准。均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非糖尿病肾脏疾患、泌尿系感染、肝脏疾患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根据 2 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 :正常白蛋白尿期 (U AE<30mg/ 2 4 h)患者 31例 (A组 ) ,微量白蛋白尿期 (U AE为 30~30 0 …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在DN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免疫炎症反应在DN的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DN特异性的炎症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物质通过组蛋白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DN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糖尿病(DM)肾病(DN)患者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并具有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的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实验目的分为DM组和DN组,后者又分为DNⅢ期组和DNⅣ期组,其中DM组22例,DN组46例(DNⅢ期组24例,DNⅣ期组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肾脏冠状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弥散梯度因子(b值)为(0,600 s/mm2)和(0,1 000 s/mm2)。对DM组及DN组患者肾脏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ANOVA分析,明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值为600 s/mm2时,DNⅣ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Ⅲ期组肾脏ADC值分别与DM组、DNⅣ期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值为1 000 s/mm2时,DNⅢ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Ⅳ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NⅢ期组肾脏ADC值与DNⅣ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用高b值DMI能发现早期DN的肾功能损害,所测量的ADC值与DN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中的30~40%伴糖尿病肾病(DN),其进行性病程使DN患者很快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尽管,控制原发病可减缓或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仍不能阻止DN的进展。限制蛋白的食入和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的应用可减缓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减少尿中蛋白质或白蛋白的排泄,阻止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急剧下降。本文旨在观察不同蛋白摄入量对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