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沁慧  邹烈寰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4-136
试从营卫、跷脉的生理状态与昼夜节律,影响跷脉的因素及失眠的治疗等方面探讨失眠与卫气、跷脉的相关性。认为卫气通过跷脉,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形成了阴、阳跷脉的昼夜盛衰交替,调节人体睡眠;邪气外扰、阳明逆乱以及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均可导致失眠;治疗应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交通阴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黄帝内经》为指导,从阴阳学说、营卫学说两方面分析了睡眠的生理基础。阳不入阴,营卫失和是失眠病证的总病机。笔者从卫气偏盛而营卫失和、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胃不和则卧不安、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等方面探析失眠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从《内经》营卫运行理论探讨失眠症的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对失眠症的论述颇为详细,本文通过《内经》的理论对失眠的证型、病机及治疗做一探讨。在《内经》中对睡眠机理的解释主要是以“营卫运行学说”为中心的,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内经》中的其他关于失眠症的论述,总结其失眠的病机主要有以下五种:胃不和则卧不安;卫强营弱;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邪气内客五脏;肾水之气上逆、神明被扰五种类型。五种类型归根结底都是以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为根本病机,希望对今后的临慕治疗衣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内经》失眠病证的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有关失眠的论述内容丰富,对其证治作一探讨,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为失眠的主要机理;其证型有五:阳气盛阴气虚,胃不和则卧不安,邪气内扰五脏,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情有所倚则卧不安。而“邪气内扰五脏”又包括4种情况:正邪客脏、水气上逆、火热炽盛、五脏气滞等,并联系古今研究,希冀对临床治疗失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樊雅丽  周天梅  袁荣金 《新中医》2020,52(20):202-203
正文;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明确阐述。《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灵枢·邪客论》曰:“卫气者,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所以,从营卫失和致不寐,营卫运行失常是导致失眠的关键病机,可以从卫强和营弱两个角度论治,卫强是卫气津血在表位过度凝滞,津血绝对充斥,需发散解表,治宜麻黄类方开表;营弱是在里位的津血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与卫气正常交合,需调补营血,治宜桂枝类方补虚,营卫调和,卫与营交合,即“阳入于阴”,则可目瞑,现举3 则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从经络辨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卫理论主要从邪气客于五脏六腑,卫气不得入阴及营气衰少,气道不利,卫气内伐两方面阐述失眠病机。针灸治病,首在辨证。通过挖掘《灵枢》中有关营卫理论,从营卫运行与交会的角度阐述针刺治疗失眠的辨证取穴,从整体结合局部进行系统的营卫体系经络辨证,以针刺结合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从营卫的运行与交会初探针灸治疗失眠的辨经取穴,涉及到营气与卫气的运行规律及其指导下的辨经取穴两个方面。辨证的重点在于如何辨别营卫的盛衰,涉及营气虚实辨证、卫气失常辨证,并以局部诊法辅助诊断,尤重腹诊及眼诊。随证治之,则需要针灸、拔罐、放血、中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翠芬 《光明中医》2006,21(12):25-26
<灵枢·营卫生会篇>叙述了老年失眠的病因,认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清<冯氏锦囊·杂证·方脉不寐合参>认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  相似文献   

8.
补肝汤加夜关门治疗失眠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以》始称“不寐”。导致失眠的病因主要是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无论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均能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营卫之气不能按照正常的路线循行,失去其时间上的规律,人体也便相应地丧失了原来寤寐交替的节律性,而出现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营卫运行与睡眠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说明人体正常睡眠的条件是气血盛,营卫强,气血运行之道通畅,营卫能够正常运行而阴阳相交。针对营卫运行与睡眠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付玉芳  刘伟  张国丽 《山东中医杂志》2011,(10):687-688,708
以脾肾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可致卫气内伐于营血而化生血浊。而卫气内伐、营卫相干又决定着血浊的主要致病特点:血脉蕴热、痰瘀并生、阴阳失节、多脏受扰、卫外不固等。因此血浊的治疗以调卫和营为基本大法,包括健运脾胃、清热活血、清化痰浊、温振肾阳、滋养阴血等具体方法及其各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和法"的理论探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为失眠的主要病因,包括阳气盛、阴气虚,胃不和则卧不安,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情志不和、气机紊乱,血脉不通,则致邪从内生,脏腑不和、神无所安。而现代医家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学术观点,失眠的关键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失和。同时《黄帝内经》也提出了失眠的治疗原则与方药,病证结合,应用和法调和阴阳,以达到阴阳以平为期、营血以和为贵、少阳调和为用的平衡状态,发挥和法思想治疗失眠的特色与优势,在现有的治疗方法上提供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行于脉外,御外邪,充肌肤,司开阖。《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两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调,营卫和则正气奋起抗邪,五脏六腑各安其位;营卫失和则外邪入侵,百病始生,治疗则宜从调和营卫入手。1调营和卫安睡眠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病证,《内经》称之为"目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龙骨、牡蛎安潜心神,营卫调和则心神得安,不扰精室则遗精得愈。试述如下。1营卫与心神《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懔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相似文献   

14.
王今  刘福明 《江苏中医药》2023,55(11):10-13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难经》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思想为从营卫角度论治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依据。营卫二气与心体、心脉、心神关系密切,营卫病机贯穿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营卫虚损,心脉失养;营卫不畅,气液失宣;营血衰少,玄府闭塞。临证之时,应根据病情缓急及病理因素偏重的不同,从益营卫、畅营卫、和营卫三个角度入手,恢复营卫之承制调平以治疗慢性心衰。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漫谈"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法、方、药的角度阐述了《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的指导意义。生理上 ,胃和脾健 ,化源充足 ,中焦斡旋 ,则神得所养 ,阴阳相交 ,而得安寐 ;病理上 ,胃不和 ,生化乏源 ,则营气不足 ,心神失养 ,或升降失职 ,则邪气内扰 ,心神不安 ,均可导致不寐 ;治疗上 ,将和胃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全过程中 ,并根据邪气内扰和营气不足的孰多孰少 ,分别选方用药 ,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谭子虎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对眩晕、头痛、失眠、颤证、痿证、痴呆、健忘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谭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中医学认为,阴阳失和,阴不敛阳,营卫不合是失眠的主要病机。包括卫气偏盛和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两个方面。[1]1首辨虚实,对证施药1.1虚证气血同调,补养心血为主当代人生活紧张,思虑较多,而思虑过度易伤阴耗血。针对  相似文献   

17.
章日初  俞关全 《陕西中医》1996,17(3):122-123
<正> 失眠为临床所常见,虽有不少镇静、安神之品,可暂效易,根治难。颜老认为昼寤而夜寐是心、脑功能正常表现,反常则责“神不守舍”。夫人之神,寤则入心,卫气挟阳而动;寐则归肾,营气裹阴而静。由此可知,正常的睡眠机理,既合阴阳动静的日夜节律,也是营卫两气运行,交替之结果。 不寐之治,由于其致病原因不同,临床首先必须分清虚实。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实者有  相似文献   

18.
漫谈“胃不和侧卧不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江苏中医药》2002,23(5):36-37
从理、法、方、药的角度阐述了《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的指导意义,生理上,胃和脾健,化源充足,中焦斡旋,则神得所养,阴阳相交,而得安寐;病理上,胃不和,生化乏源,则营气不足,心神失养,或升降失职,则邪气内扰,心神不安,均可导致不寐;治疗上,将和胃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全过程中,并根据邪气内扰和营气不足的孰多孰少,分别选方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论失眠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关于睡眠的理论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黄帝内经》提出营卫循环的睡眠理论 ,把睡眠功能归于有免疫功能的卫气 ,意义殊深。失眠乃人的机体外受六淫之侵 ,内伤七情 ,以及先天禀赋 ,生理机能失调 ,破坏了心、肝、胆、肾、脾、胃之间正常生理和谐 ,产生了火、虚、痰、瘀的病理变化 ,五脏气血阴阳失去平衡导致失眠 ,因此治疗失眠从火、虚、痰、瘀辨治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栗锦迁教授抓住阳不入阴,阴不含阳为失眠之基本病机特点,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本文分别从痰热扰心、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三个证型论述其治疗失眠之施治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